- 年份
- 2024(8278)
- 2023(11434)
- 2022(10216)
- 2021(9593)
- 2020(8051)
- 2019(18773)
- 2018(18649)
- 2017(35455)
- 2016(19747)
- 2015(22085)
- 2014(21981)
- 2013(21945)
- 2012(20186)
- 2011(18247)
- 2010(18021)
- 2009(16335)
- 2008(15718)
- 2007(13803)
- 2006(12043)
- 2005(10428)
- 学科
- 济(75010)
- 经济(74920)
- 管理(54214)
- 业(51704)
- 企(42381)
- 企业(42381)
- 方法(36516)
- 数学(31616)
- 数学方法(31239)
- 农(20599)
- 学(19650)
- 中国(18803)
- 财(18037)
- 业经(16628)
- 地方(14914)
- 农业(13953)
- 理论(13012)
- 贸(13000)
- 贸易(12995)
- 和(12903)
- 制(12695)
- 易(12609)
- 技术(11991)
- 环境(11794)
- 务(11345)
- 财务(11287)
- 财务管理(11265)
- 企业财务(10671)
- 划(10496)
- 教育(10436)
- 机构
- 大学(280848)
- 学院(277280)
- 管理(108672)
- 济(104725)
- 经济(102309)
- 研究(98357)
- 理学(94472)
- 理学院(93406)
- 管理学(91568)
- 管理学院(91118)
- 中国(70629)
- 科学(65943)
- 京(61252)
- 农(55983)
- 所(51627)
- 业大(48954)
- 研究所(47693)
- 财(45781)
- 农业(44739)
- 中心(43592)
- 江(40293)
- 北京(38723)
- 财经(37080)
- 范(35981)
- 院(35897)
- 师范(35469)
- 经(33832)
- 州(32860)
- 技术(31262)
- 经济学(30419)
- 基金
- 项目(198379)
- 科学(153024)
- 基金(142440)
- 研究(138219)
- 家(128311)
- 国家(127302)
- 科学基金(106516)
- 社会(83722)
- 社会科(79153)
- 社会科学(79127)
- 省(77673)
- 基金项目(75885)
- 自然(73044)
- 自然科(71306)
- 自然科学(71282)
- 自然科学基金(70000)
- 划(66832)
- 教育(62565)
- 资助(59646)
- 编号(55637)
- 重点(45051)
- 成果(44667)
- 部(42758)
- 发(42247)
- 创(41032)
- 计划(39122)
- 科研(38873)
- 课题(38576)
- 创新(38361)
- 大学(35967)
- 期刊
- 济(112315)
- 经济(112315)
- 研究(78980)
- 学报(55034)
- 中国(51867)
- 农(50076)
- 科学(47000)
- 大学(39866)
- 管理(39563)
- 学学(37421)
- 农业(35306)
- 财(33007)
- 教育(29956)
- 技术(23505)
- 融(20387)
- 金融(20387)
- 业(18857)
- 业经(17580)
- 经济研究(17580)
- 图书(17439)
- 财经(17326)
- 业大(15199)
- 科技(15053)
- 经(14729)
- 问题(14420)
- 版(14200)
- 理论(13970)
- 技术经济(13578)
- 实践(13016)
- 践(13016)
共检索到400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伟妮 鲁剑巍 李银水 邹娟 苏伟 李小坤 李云春
【目的】研究在当前生产条件下化肥施用对不同作物产量的影响,明确化肥对不同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及肥料的农学利用率现状。【方法】2006年至2008年在湖北省分别布置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的田间肥效试验251、47、62和26个,分析研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以及目前不同作物的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现状。【结果】目前农作物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但不同作物的施肥效应差异较大。与不施肥相比,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平均增产2269、2200、1438和1617kg·hm-2,增产率分别为46.7%、109.8%、173.7%和68.6%;相对应的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区惠平 周柳强 黄金生 曾艳 朱晓晖 谢如林 谭宏伟 黄碧燕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肥料径流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过量施氮(OPT+N)、过量施磷(OPT+P)4个处理,分析甘蔗蔗茎8年产量变化、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结果】在种植的前4年,CK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急剧下降,之后保持在50 t·hm-2并趋于平衡。施肥处理不同年份间波动性较大,但在相同年份内波动较小。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甘蔗蔗茎产量和稳定性,8年平均,蔗茎产量施肥处理增幅均高达70%以上。施肥处理下,蔗茎产量OPT与OPT+P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OPT+N处理。蔗茎产量稳定性三者间均差异不显著。蔗地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4年急剧下降,肥料贡献率急剧上升。之后,两者均基本稳定在50%左右。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利用率OPT处理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OPT+N和OPT+P处理。施肥显著提高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量。过量施入氮磷肥显著增加相应氮磷流失量,但对氮(磷)肥径流流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过量施入氮磷化肥不仅没有增产、稳产优势,还造成养分流失。推荐施肥是南方赤红壤蔗区兼顾甘蔗高产稳产、高肥料贡献率及低养分流失的较好施肥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艳 孙文涛 邢月华 蔡广兴
为明确连续施氮对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和肥料贡献率的影响,以辽北昌图2007-2016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从不同施氮水平和施氮方式两方面入手,共设置9个处理,研究长期连续施肥对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及春玉米产量和肥料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方面受施氮量影响较大,而施氮量相同时与施肥方式无明显关系,长期连续不施氮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在维持原有水平下略有下降,增施氮肥后,无论哪种施肥方式,都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氮肥对玉米的增产作用已有研究,但是当化学肥料用量已经能够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时,继续提高氮肥用量不能实现作物产量的持续增加,因此玉米高产应为中氮用量,10 a后肥料贡献率从高到低分别是N_2>N_3>N_常>N_1,与10 a平均结果相一致。因此,氮肥是影响春玉米耕层土壤养分变化的重要元素,缺氮使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能力随种植年限的延续而下降,适量氮肥与磷钾配施可使耕层土壤有效养分维持平稳增加。本试验区域内推荐氮肥用量为241.5 kg/hm~2,拔节中期追施一次的农田操作方式即可达到维持土壤较高肥力水平和粮食增产的和谐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亚贞 韩天富 曲潇琳 马常宝 都江雪 柳开楼 黄晶 刘淑军 刘立生 申哲 张会民
【目的】从全国尺度上解析近30年(1988—2017)水稻产量的肥料贡献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可持续生产和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稻作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338个点位),分析不同稻作模式、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年际变化,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各因素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在施肥区和不施肥区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近30年全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20年逐渐升高,近10年趋于平稳的特征,总体变化幅度为41.20%—51.89%,但不同稻作模式存在差异,单季稻、双季稻和水稻-其他作物轮作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8.58%—55.49%、41.96%—51.05%和42.34%—53.43%。不同区域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在近30年的平均值表现出西南(55.82%)>长江中游(46.73%)>华北(46.27%)>东北(45.90%)>华南(45.83%)>长江下游(44.25%)。结合施肥年限和水稻肥料贡献率的拟合方程发现,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的水稻肥料贡献率达到稳定的施肥年限分别为15.2、18.5、19.0、15.3、15.3和14.5 a。不同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水稻的肥料贡献率,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49.23%)>温带季风气候(45.90%)>热带季风气候(34.57%)。不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则表现出黏土(43.25%—64.80%)>壤土(40.65%—48.46%)>砂土(26.20%—45.98%)。随机森林模型显示,氮肥和磷肥是调控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无霜期、年均降雨、年均温度、钾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关键指标。【结论】在1988—2017年,全国稻作区的水稻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期逐渐增加后期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稻作模式、区域、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均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年际变化。氮肥和磷肥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影响较大。相比其他土壤肥力指标,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思训 王森 高志岭 王殿武
旨在探讨不同施肥条件对苜蓿干草产量、植株全氮含量、植株氮素累积动态以及肥料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CF)、化肥与牛粪混施处理(DM1)、化肥与沼液混施处理(DT)和减量化肥与牛粪混施处理(DM2)。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不仅可以增加苜蓿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而且由于大幅增加苜蓿刈割前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速率而可能缩短其刈割周期、增加年刈割次数;多次刈割的综合结果证实在施用化学氮肥的基础上再增施有机肥仍存在增产的空间,但有机肥由于其活性氮素含量低而不能完全替代化学氮肥。在有机、无机配施情况下,化学氮肥的表观利用率为46.7%~...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艾天成 李方敏 周治安 原雄人
进行了流入施肥法可行性、流入肥肥效及替代进口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流入施肥法与人工撒施,均能使肥料在田间分布均匀,流入施肥法比人工撒施增产3.4%,流入施肥法是可行的;日本流入肥和国产复合肥流入施肥田间3~4d后,在田间分布都较均匀,水稻追施分蘖肥和穗肥时水的温度都在30℃左右,两种肥料的溶解度比较大,易配成溶液,适合作流入肥施用,日本流入肥和中国复合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相差不大,可用国产复合肥料替代进口肥料;吸附试验表明,施肥5d后,流入肥料和其它氮素肥料中氮素的吸附率达82.5%~89.8%,流入施肥后5d内不要排水。流入施肥法适合土地平整、田块较大、灌溉条件好、人多地少或农业人口老龄化和血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祥盛 文建平 汪伟平
2008-2010年在江西省吉安市13个县(市、区)开展42个"3414"晚稻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土壤有较高的土壤碱解氮含量(116~209 mg/kg),但相对产量(60%~85%)较低,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显著,推荐施氮量为110~210 kg/hm2;试验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为61~119 mg/kg,相对产量为85%~100%,按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划分为中高等级,施用钾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推荐施钾量为0~130 kg/hm2;试验区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1~31 mg/kg,相对产量为85%~100%,按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划分为中高等级,推荐施磷量为0~80 kg/hm2,施用磷肥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王观明 项东云
对5种施肥措施影响尾叶桉林分生长过程,进行了历时9a的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有:施肥既可提高林分产量,又能缩短成材时间;一次性施足基肥的肥效可延续到轮伐期(5~6a);施用N、P、K复合肥比单一肥或两元素的复合肥效果好;只施N肥效果差,和不施肥结果相近;在不同肥料中,P肥效应突出。
关键词:
尾叶桉,施肥,优势高,平均胸径,材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少元 何应同 曾祥福 郑红波 彭锦云
在湖北省江汉平原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立地,进行南方型杨树氮、磷、钾常规肥料多点施肥试验(1991~1995)。结果表明:施氮肥能显著促进杨树生长,单施磷、钾肥效应均不好;平原粘湿土壤还呈显著负效应,只宜单施氮肥;平原冲积土、湖区沉积土立地均以氮+磷混施效应最佳。优化施肥量:平原粘湿土立地按400kgN/hm2、平原冲积土立地按200kgN/hm2+100kgP2O5、湖区沉积土立地按100kgN/hm2+100kgP2O5/hm2,折算成尿素和过磷酸钙。5年提高蓄积生长量35%~75%,纯增益6000~11000元/hm2。
关键词:
南方型杨树,土壤立地,施肥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宏伟 王建友 李勇 邱杰 刘凤兰 毛金梅 蒋江照 王琴
为了研究沙壤土立地条件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成龄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北疆产区成龄枸杞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通过不同施肥量的肥料试验并结合沙壤土盛果期标准园样株土样、叶样测试,研究枸杞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果实纵横径、产量等生理性状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针对于北疆精河县沙壤土成龄枸杞的合理施肥量及其配比。结果表明,沙壤土条件下2 107.5 kg/hm2施肥处理的枸杞春稍、秋梢生长量、百粒重、产量等经济性状均明显优于其它施肥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枸杞产量与施肥量关系为y=-42.517x2+284.35x+3 363,R2=0.772 2,施肥处理4产量达到最高。在供试条件下,合理的施肥量为尿素900...
关键词:
枸杞 生理性状 产量 肥料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玉云 郭小雷 费良军 穆红文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膜孔灌条件下不同氮肥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施入铵态氮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在膜孔中心垂向表层0~5.5 cm内变化,再分布15 d土壤铵态氮损失了68%,再分布20 d铵态氮基本完全转化;随再分布时间的延长,硝态氮的含量在土壤表层10 cm范围内逐渐增加,在10 cm以下,硝态氮的含量7 d前先增大再减小,7 d后一直增大。施入硝态氮肥后,硝态氮含量7 d内变化很小,7~10 d内明显减少,10 d以后减少缓慢。施入尿素后,土壤中铵态氮在5 d后达到峰值,20 d后下降至土壤的本底值;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20 d后达到最大值;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均沿着远离...
关键词:
膜孔灌 氮肥 转化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晓红 曾路生 李俊良 房增国 梁斌 魏福龙
针对当前高产马铃薯普遍存在水肥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水肥利用率低、养分损失量大等一系列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农民传统灌溉施肥处理CF(沟灌+复合肥1 500 kg/hm~2)为对照,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即Ck(不施肥)、D1(缓释肥1 245 kg/hm~2)、D2(复合肥1 500 kg/hm~2)和D3(水溶肥675 kg/hm~2)对马铃薯生长、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施用不同肥料均可促进马铃薯株高、根长、根体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植株鲜质量的增加,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试验同时表明,与传统沟灌施肥比较,膜下滴灌的D1、D2和D3处理促进了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守春 邹国元 左强 吴建新 石岭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花椰菜为指示蔬菜,以不同施氮处理:常规施肥(CON)、减氮施肥(LNF)减30%氮、常规+填闲(COC)、单施有机肥(OM)、空白(CK)研究花椰菜氮肥供需平衡及可持续性。结果表明,施肥使花椰菜增产2%~14%,LNF和COC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氮肥生理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降低,OM最佳;花椰菜氮肥表观利用率为6%~10%,90%~94%的氮肥没有被作物利用,氮肥表观平衡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花椰菜收获后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LNF和COC种能有效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花椰菜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Vc含量降低,LN...
关键词:
氮 硝酸盐 平衡 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顺山 胡炳堂 江业根
为探讨毛竹林的施肥效果和合理的施肥配方,在浙江省安吉县、福建省沙县和长汀县三处设置了毛竹施肥试验林。六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立竹结构较合理的毛竹密林(立竹数3 000株/hm~2左右),施用三要素化肥肥效显著,年均增产鲜竹材2.67~5.70 t/hm~2,鲜笋0.34~0.75t/hm~2,每公斤肥料(按有效成分N、P、K计算)累计增产鲜竹材27.8~62.5 kg、鲜笋2.75~9.15 kg;最佳施肥配方为每公顷N310 kg,P 83kg,K 118kg。毛竹疏林(立竹数
关键词:
毛竹林 施肥配方 肥效 材性 养分平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龙继锐 马国辉 宋春芳 万宜珍 周静 沈洪昌
研究了2种施氮水平下5种肥料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次序为:成熟期>齐穗期>孕穗期>分蘖中期;低氮(节氮30%)处理比高氮(等氮)处理分蘖发生总量减少,无效分蘖也减少,但其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没有明显减少,茎鞘物质转运率高于高氮处理;节氮栽培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肥料SCU、CCF、LPK和低N适PK的氮素利用率均显明高于普通尿素,SCU优势最为显著。SCU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后期,其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等氮水平下,SC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较其它肥料高。因此,SCU较其它肥料有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