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9)
- 2023(12129)
- 2022(10518)
- 2021(9771)
- 2020(8357)
- 2019(19144)
- 2018(18840)
- 2017(36768)
- 2016(20533)
- 2015(23224)
- 2014(23396)
- 2013(22895)
- 2012(21800)
- 2011(19863)
- 2010(20388)
- 2009(19290)
- 2008(19679)
- 2007(17993)
- 2006(15968)
- 2005(14558)
- 学科
- 济(81028)
- 经济(80906)
- 管理(65016)
- 业(60742)
- 企(50448)
- 企业(50448)
- 方法(35688)
- 数学(31086)
- 数学方法(30670)
- 财(26650)
- 农(24537)
- 制(22807)
- 中国(21399)
- 业经(18159)
- 学(17586)
- 贸(16289)
- 贸易(16285)
- 务(15996)
- 财务(15953)
- 财务管理(15912)
- 易(15845)
- 农业(15351)
- 体(15293)
- 地方(15290)
- 企业财务(15128)
- 银(14969)
- 银行(14933)
- 行(14251)
- 融(13897)
- 金融(13892)
- 机构
- 大学(302372)
- 学院(301087)
- 济(124604)
- 经济(121842)
- 管理(113562)
- 研究(104532)
- 理学(96886)
- 理学院(95765)
- 管理学(94047)
- 管理学院(93455)
- 中国(79931)
- 京(63448)
- 财(63391)
- 科学(62677)
- 所(53884)
- 农(52047)
- 财经(48667)
- 研究所(48434)
- 江(47956)
- 中心(47896)
- 经(43926)
- 业大(43604)
- 农业(40907)
- 北京(39957)
- 范(39656)
- 师范(39269)
- 经济学(38459)
- 院(37594)
- 州(37233)
- 财经大学(35795)
- 基金
- 项目(192859)
- 科学(151834)
- 研究(142001)
- 基金(140075)
- 家(121824)
- 国家(120806)
- 科学基金(102644)
- 社会(89960)
- 社会科(85122)
- 社会科学(85095)
- 省(74850)
- 基金项目(73409)
- 教育(66071)
- 自然(65646)
- 自然科(64078)
- 自然科学(64053)
- 划(63690)
- 自然科学基金(62941)
- 编号(58138)
- 资助(57588)
- 成果(49926)
- 重点(44097)
- 部(44032)
- 发(41113)
- 课题(41041)
- 创(39598)
- 制(39403)
- 教育部(37693)
- 性(37236)
- 创新(37184)
- 期刊
- 济(142683)
- 经济(142683)
- 研究(91632)
- 中国(60548)
- 财(51020)
- 农(47985)
- 学报(47076)
- 科学(43555)
- 管理(41892)
- 大学(35783)
- 学学(33744)
- 教育(32393)
- 融(31666)
- 金融(31666)
- 农业(31631)
- 技术(24763)
- 财经(24661)
- 业经(22539)
- 经济研究(22350)
- 经(21130)
- 问题(18875)
- 业(16301)
- 贸(16061)
- 版(15484)
- 技术经济(14575)
- 理论(14551)
- 统计(13659)
- 国际(13583)
- 现代(13448)
- 世界(13301)
共检索到459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楼百均
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独立董事制度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了巨大作用,公司的业绩不断提升。但是独立董事也确实存在着信息获取不足、激励机制和信誉约束机制不成熟、能力不适应和时间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独立董事 缺陷治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喻猛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海民 王宏武
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任职资格及工作方式、基本职权和责任、激励机制、与监事会的关系等方面 ,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逐一分析后认为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意味着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就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而言 ,治本之道应是公司股权的多元化和合理化 ,独立董事也只有在股权结构相对合理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制度设计 公司治理 股权多元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雁影 应若平
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缺陷,要改变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状况,应从改造监事会入手,设立独立监事,让独立监事和内部监事共同承担起对全体股东负责的有效的制衡机制;应该建立一个以中小股东作为聘用方的能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组织,来聘用独立董事。
关键词:
独立董事制度 作用 缺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仁仪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缺陷。文章旨在通过抽样调查,在针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分析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提出了:重新建立独立董事的监管机制;实施推选独立董事的市场机制;理性提升独立董事的信誉机制;有效改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强化完善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和理顺评价独立董事的考核机制,以期改进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独立董事制度 缺陷分析 改进运行机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阎达五 谭劲松
本文认为,为改革董事会、完善公司治理而出现的独立董事制度须有相应的制度与之相配套,这些制度由包括外部公司治理制度、内部公司治理制度以及独立董事制度本身在内的公司治理制度,以证券法律制度为代表的非公司治理制度和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非正式制度等所组成。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尚未能为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造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先天缺陷,而对这些局限认识不足所导致的独立董事制度设计偏差则形成独立董事制度的后天不足。为完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应该从制度分析入手,标本兼治,长期治本,短期治标,以治标为手段达到治本之目的。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独立董事制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月坤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而引进的公司制度,自推出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日前一场由“科龙罢免风波”掀起的独立董事“独立运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独立董事制度成败得失的关注和反思。反思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首先体现在先天的制度缺陷,其次是选聘机制的缺陷,第三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陷。探索和改进这三个方面的缺陷,将有利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制度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戴亦一 陈冠霖 潘健平
本文以2006-2012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辞职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重大财务报表重述和严重违规行为作为公司治理缺陷的代理变量,考察独立董事的提前辞职行为是否能够传递公司治理缺陷的信号。研究发现:(1)独立董事提前辞职行为的确具有传递公司治理缺陷的信号作用,即相比独立董事未辞职和正常辞职的公司,独立董事提前辞职的公司下年度出现重大财务报表重述和严重违规行为的概率会显著增加;(2)细分样本后发现,政治关系会显著影响这种信号作用,即政治关系强的企业其独立董事的提前辞职行为更可能预示公司存在严重的治理缺陷。本文不仅为监管机构建立独立董事追溯处罚机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持,而且为学术界争议已久的...
关键词:
独立董事辞职 政治关系 公司治理缺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溪骏 刘佳 张宝霆
文章利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及其成因,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下独立董事和大股东的博弈模型,提出了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大股东 博弈论 博弈修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强 蒋东生
本文从讨论传统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出发 ,试图对独立董事产生的原因、独立董事角色的本质作用进行理论解释 ,并对其作用有效发挥的约束性条件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独立董事的本质作用是企业契约规则的监护人 ,同时是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短期合约的裁定人和边际调整人 ,不完全独立性是独立董事作用有效发挥的基本约束条件。本文还将从这种分析的逻辑中归纳出判断独立董事制度是否有效的若干约束条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龙筱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伟跃 于广亮
独立董事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建立的外部董事制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制度的缺憾。为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关键词:
国有独资公司 独立董事 缺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汴生 吴继忠
目前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为了约束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我们认为在中国这种二元制公司股权结构模式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不一定能保证选出真正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代理人,并且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并不能保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实现公司治理目标,则要大力发展基金业,通过基金业的发展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把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群体"与"准群体"的冲突改善为"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以此形成一种权利相互制衡的格局,从而保证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治理目标 公司治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苑志宏
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8月22日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由此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司治理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关注,本文仅就与此相关的问题作一探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军 赵息
以2009~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会治理特征的三方面——董事会独立性、团队异质性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不显著;董事会团队异质性越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越长,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越小。进一步地研究高管权力对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高管权力能减弱董事会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可能性的降低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董事会治理 高管权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