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2)
- 2023(6182)
- 2022(5310)
- 2021(5161)
- 2020(4231)
- 2019(9760)
- 2018(9436)
- 2017(18983)
- 2016(10465)
- 2015(11509)
- 2014(11563)
- 2013(11145)
- 2012(10358)
- 2011(9300)
- 2010(9673)
- 2009(9120)
- 2008(9214)
- 2007(8155)
- 2006(7415)
- 2005(6650)
- 学科
- 济(43203)
- 经济(43165)
- 管理(35467)
- 业(32856)
- 企(28172)
- 企业(28172)
- 方法(21276)
- 数学(19359)
- 数学方法(18944)
- 财(13338)
- 农(12431)
- 中国(10960)
- 策(9547)
- 制(9380)
- 务(8638)
- 业经(8619)
- 财务(8614)
- 财务管理(8600)
- 企业财务(7893)
- 贸(7859)
- 贸易(7852)
- 地方(7730)
- 易(7683)
- 农业(7462)
- 银(6991)
- 银行(6991)
- 理论(6714)
- 行(6703)
- 学(6612)
- 及其(6574)
- 机构
- 学院(145887)
- 大学(143652)
- 济(62973)
- 经济(61685)
- 管理(59816)
- 理学(51490)
- 理学院(51037)
- 管理学(49961)
- 管理学院(49689)
- 研究(48191)
- 中国(37814)
- 财(31661)
- 京(29212)
- 科学(26559)
- 财经(24066)
- 所(23200)
- 中心(22674)
- 江(22384)
- 经(21789)
- 研究所(20671)
- 农(20569)
- 业大(18797)
- 北京(18599)
- 经济学(18579)
- 财经大学(17791)
- 州(17777)
- 范(17761)
- 院(17694)
- 师范(17644)
- 经济学院(16609)
- 基金
- 项目(93881)
- 科学(75411)
- 研究(70745)
- 基金(68864)
- 家(58772)
- 国家(58273)
- 科学基金(51115)
- 社会(45427)
- 社会科(43148)
- 社会科学(43139)
- 省(36657)
- 基金项目(34676)
- 教育(33796)
- 自然(32764)
- 自然科(32042)
- 自然科学(32039)
- 自然科学基金(31462)
- 划(30889)
- 资助(30070)
- 编号(29136)
- 成果(24598)
- 部(21706)
- 重点(21094)
- 课题(20678)
- 发(19735)
- 创(19394)
- 教育部(19148)
- 人文(18568)
- 国家社会(18365)
- 性(18315)
共检索到222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长生 王晶晶
一、近来我国出现的结构性通胀图1描绘了2007年1月到2008年3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到,2007年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通货膨胀的势头已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2007年7月,CPI同比增长5.6%,这是本轮经济扩张中CPI涨幅首次超过5%。此后,CPI涨幅持续上升,2007年全年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由于南方雪灾的影响,CPI增速进一步扩大,同比上涨了8.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出5.3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2月份的CPI同比上涨竟高达8.7%。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立坚
今天中国通胀压力高企不落的原因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或银行贷款冲动所造成的流动性泛滥的结果,而是内外错综复杂的货币环境和价格形成机制造成的后果。所以,靠我国央行简单的货币紧缩政策来抗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宋葛民 梁发国
2010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物价出现快速上涨态势。2011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创下新高,通胀形势较为严峻。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进、需求拉动、输入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健
本文从国际经济视角,系统地分析了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与热钱棘轮效应加速通货膨胀,利差和汇差及外汇管理漏洞加剧了棘轮效应,地方政府追求GDP,对棘轮效应推波助澜;人民币供给激增,导致国内流动性丰裕,游资炒作推高物价;投资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拉动通胀;房地产价格上涨和要素成本提高推动通胀。因此,需要以国际视野、疏堵并举、内外并重治理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重点是货币政策。
关键词:
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 调整治理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鹏 武传利
英国的通货膨胀治理无疑卓有成效,其通货膨胀目标制由"政府通胀目标—-透明的利率政策—-通胀预测和预期引导—-利率市场传导机制"四个核心要件有机构成。该文对各要件分别进行客观分析,在充分探讨英国成功治理通胀的制度精髓和全貌的基础上,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度选择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 利率政策 预期引导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袁宇彤 袁博
从1993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在力度、时间间隔和持续时间上都呈现出加速的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由市场货币流通量过多,固定资产投资超经济扩张,农业政策缺乏连续性比较收益下降,成本推进等因素所致。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应采取可行的措施,严格控制基础货币和投资规模继续膨胀,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化政府调控物价的职能作用。力求既减轻前期通货膨胀压力,又防止新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以达到经济“软着陆”的目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钢明
2011年7月以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发生了变化,通胀上升与增长下滑改变为通胀与增长双下滑。1月至7月,通胀与经济增长变化方向相反,一升一落,CPI向上升高,从4.9%上升到6.5%,工业增加值向下滑落,从14.2%下落到14%。7月份以后,通胀与经济增长共同下落,CPI由升转落,从6.5%高峰下落到年底4.1%;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下滑并且下滑幅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邱兆祥 张爱武
在中国出现明显通货膨胀迹象的背景下,央行和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反通胀措施。但经济增长压力、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对这些政策措施的效力形成障碍,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关键词:
反通胀政策 人民币升值 预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连发
当前宏观调控面对的形势是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通胀预期逐渐形成。在跨期转移购买力方面,人民币作为跨期价值储存载体的吸引力下降,而房产等有价资产的吸引力上升,这是推动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行政性的局部的结构性政策可能仍然会有些效果,但有效性将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这些措施可能难以缓解中长期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压力。确保我国经济中长期平稳发展是硬道理。建议2011年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短期内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回归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利率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资产替代 经济增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秀波
必须正视中国物价上涨压力长期存在的问题,因为价格行政调控只能在短期有效;通胀存在制度性低估倾向。本轮物价上涨是近十年货币被动超发的累积结果,而宽松的信贷条件、长期的低利率则起到助燃的作用。为应对通胀问题,现阶段货币政策必须及时收紧,货币政策目标回归稳定物价本位,必须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并用;长期来看,必须改革包括结售汇、汇率形成等一系列机制。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发行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宏观形势总体判断的依据(一)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体来看,我国当前宏观调控主要面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入冲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给全球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压力,进而成为诱发我国复合式通胀压力的主因。面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涛
当前我国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对经济健康成长与人民生活改善都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这种通胀不仅是一种货币现象,更是经济深层矛盾积累的结果。因此,除了货币政策,财税政策也应成为反通胀的核心手段。其政策作用的重点,一是针对引发通胀压力的各种因素展开调控,二是努力弥补通胀对社会福利的损害。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财税政策 社会公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惠民 李文庆
本文采用Andrews(1993)未知断点检验方法区分了通胀的不同区制,以此为基础通过SVAR方法探讨了不同通胀区制下货币政策工具选择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序列在2003年7月份发生结构突变,并以此划分区制,发现2003年7月之后直接紧缩信贷工具调控通胀的效果得到加强,而间接紧缩信贷工具效果却稍有弱化,但整个样本区间,直接紧缩信贷额度政策在调控通货膨胀方面的效果更佳。这意味着直接紧缩信贷工具一直以来是中国调控通货膨胀的最佳选择,而且这一实践趋势还可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通胀区制 结构变迁 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伟 余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零通胀与最优货币政策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么,零通胀政策与最优货币政策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是怎样的呢?从这样的切入点,文章试图构建一个包括家庭与厂商的粘性价格模型来分析不同政策下主要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动态变化过程,以此来判断不同政策因素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并采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算法来对模型变量进行检验,最后利用中国1994~2014年的数据,检验并比较了不同的政策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通胀率、利率水平及产出缺口的影响。分析发现,零通胀政策与最优货币政策相比,其对相对价格扭曲的影响更大,对于降低通胀来说,零通胀政策比最优政策更有效果,而且降低通胀的效果也更明显。从增加社会产出这...
关键词:
零通胀 最优货币政策 数值模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