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6)
2023(4620)
2022(3966)
2021(3392)
2019(6503)
2018(6395)
2017(12610)
2016(6567)
2015(7492)
2014(7644)
2013(7874)
2012(7781)
2011(7510)
2010(7796)
2009(7456)
2008(6980)
2007(6477)
2006(6090)
2005(5614)
2004(5142)
作者
(21504)
(18420)
(18222)
(17444)
(11614)
(8676)
(8353)
(7144)
(6855)
(6483)
(6454)
(6016)
(6003)
(5908)
(5744)
(5443)
(5347)
(5257)
(5123)
(4881)
(4866)
(4561)
(4491)
(4243)
(4145)
(4130)
(3859)
(3661)
(3616)
(3536)
学科
(56976)
经济(56941)
管理(18194)
方法(16593)
地方(15425)
(14999)
数学(14535)
数学方法(14478)
(12184)
企业(12184)
地方经济(12003)
中国(10374)
(10369)
业经(9031)
(7762)
经济学(6782)
(6595)
环境(6583)
(6509)
贸易(6505)
(6362)
(6317)
金融(6317)
(6172)
(6138)
(5736)
(5703)
关系(5575)
(5475)
银行(5456)
机构
大学(111149)
学院(109904)
(59761)
经济(58788)
研究(46882)
管理(38129)
中国(34724)
理学(32312)
理学院(31822)
管理学(31326)
管理学院(31113)
科学(26122)
(25167)
(23835)
(23744)
研究所(22736)
经济学(19861)
中心(19083)
财经(18986)
经济学院(17463)
(17118)
(16596)
(16428)
(16369)
北京(15669)
科学院(14989)
(14583)
师范(14495)
财经大学(13918)
业大(13493)
基金
项目(66084)
科学(52238)
基金(49064)
研究(47014)
(43036)
国家(42719)
科学基金(35764)
社会(32350)
社会科(30677)
社会科学(30670)
基金项目(25478)
(24001)
自然(21963)
自然科(21429)
自然科学(21425)
自然科学基金(21050)
资助(20547)
(20388)
教育(20279)
编号(16935)
(15930)
重点(15407)
(14956)
成果(13930)
(13832)
国家社会(13828)
经济(13715)
发展(13418)
(13264)
(12857)
期刊
(76690)
经济(76690)
研究(38899)
中国(20772)
(17091)
管理(16761)
科学(15762)
学报(15435)
(14787)
经济研究(13629)
大学(11509)
(11278)
金融(11278)
学学(11065)
财经(10725)
农业(9946)
(9511)
问题(9452)
业经(9193)
技术(9006)
世界(8304)
(7955)
国际(7761)
技术经济(7512)
统计(6664)
教育(6635)
现代(6069)
资源(5979)
经济管理(5961)
商业(5944)
共检索到181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自 2 0 0 2年以来 ,日本经济的各项指标基本上都在恶化 ,惟独出口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展望 2 0 0 3年度的日本 ,经济增长依旧要靠外需拉动 ,对亚洲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相应地 ,中日两国的经济磨擦也在从贸易领域发展到金融领域 ,最近日本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动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苑生龙  
今年以来,日本经济总体维持低位运行态势,但受到消费及出口拉动,一季度出现超预期增长。然而,由于受内外需求较弱、投资显著下滑、工业生产低迷、市场信心不足等不利因素的拖累,全年增长预期不乐观。目前,中日关系尚处在不稳定阶段,双边贸易及投资出现下滑,两国政治互信有待提升。未来一段时期,中日经贸关系应立足于两国长期发展的战略契合点,在努力实现传统经贸合作结构性升级的同时,积极推动中日科技、教育、投资、双边多边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弘宇  
种种迹象表明 ,日本经济正在走出谷底 ,步入缓慢恢复轨道。 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之所以陷入困境 ,主要由于遭受多重因素组成的“复合萧条”的打击。扩大出口和各种“经济对策”的效应日益递减 ,扩大内需 ,推动个人消费增长才是今后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雪峰  
2011年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和核泄漏复合型大灾难重创了日本经济。震后日本经济出人预料地迅速恢复,但仍面临着灾后重建、核事故处理、电力不足、日元汇率居高不下等难题。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不稳定等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缓慢。日本政府已出台重建财政、提高消费税、制定新能源战略以及参与TPP谈判等解救措施,但这些政策措施是否奏效,尚需时间的检验。日本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投资对象国之一,其经济前景及政策走向,必将对日中两国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关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长文  
一、日本经济将缓慢回升1995年的日本经济是自1992年以来增长率水平最高的一年,全年预计增长率将在0.6%以上。回顾1995年的日本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1995年的日本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995年的日本经济可以用"多灾多难"来形容。如年初发生的震惊世界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经济以很大打击。之后又发生了"奥姆真理教"及东京地铁的沙林事件,一时闹得日本人心慌慌。此外,日元对美元的异常大幅度升值和"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罗元铮  
新形势下的中日经济关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罗元铮编者按:罗元铮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的经济学家,多年来,对我刊的发展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和支持。值此中日建交22年周年之际,我们有幸发表罗教授的专稿“新形势下的中日经济关系”,是对中日建交的一个最好的记念。我们...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江瑞平  
恢复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中日经济关系获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又到了重要转型期。促使中日经济关系转型的重要原因是中日比较经济优势的变化。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始终处于萧条或衰退之中,由此也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造成了多重阻碍;而中国经济则长期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由此也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形成了多方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还对日本经济本身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夸大中国经济崛起对日本威胁的“中国威胁论”具有明显片面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若霓  
日本经济从1991年第二季度开始下降,有两个月出现负增长。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由1990年度的5.6%下降到3.7%。1992年上半年,工矿业生产、百货店销售额、民间投资率继续下降,股票市场异常萧条。对此,国际舆论其说不一,日本国内也有不同看法。一般地说,民间比较悲观,认为这是1986年日元升值后国内“泡沫经济”膨胀的结果,其影响在短期内将难以消除,经济回升的前景暗淡。政府则相对乐观,认为前几年经济增长的指导思想确有激进倾向,采取调整措施又过晚,以致经济下降,但是近一年来的下降基本上属于“景气减速”,1992年度的增长率仍可望达到3%左右。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永达  
日本的国际经济关系走向与中日经济合作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于永达日本经济可谓当今世界上利用海外条件、借翼而飞的经济类型中最成功的一例,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具有突出的影响。1991年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复杂的国际局势,从不同侧面制约、抵减或促进着日本经济的发...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泺  
2010年日本经济增长呈先扬后抑态势。因受金融危机出现剧烈波动的中日经贸关系已恢复稳定发展势头,特别是中国因素对日本经济景气恢复的作用愈发显著,中日经贸关系将进入到深层次、多元互动的发展阶段,值得我们关注和研讨。一、2010年日本经济形势基本判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万田  战岐林  
小泉政府上台以来,尽管中日政治关系趋于紧张,但是经济交往总额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因而出现了“政冷经热”的说法。同时,由于日本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因而有人认“政治冷经济亦不热”。本文通过对中日长期贸易和投资数据的考察,并以此作为判断双边经济关系“冷热”的基本标准,发现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虽然中日从1978年以来的“经热”是源于两国关系的“政热”,但在短期内,当前的“政冷”尚未殃及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导致“经冷”。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姜春明  
自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由于两国政府和民间企业的长期不懈努力,使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得到不断发展。尤其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开放,苏联解体并走向市场经济,中俄和中韩关系的改善,围绕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快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商品、技术和劳动的流动,因而使中日经济关系又迎来了90年代的新时期。目前,两国在进出口贸易、日本对华投资以及日元贷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可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季风  
经过70年的长期合作与磨合,中日经济关系已然形成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但仍然存在相互投资不均衡、非理性竞争加剧等问题。在全球变局背景下,作为主要参与力量,中美日的大国关系变化也将影响中日经济走向,中国实力的持续上升将对中日经济关系产生正向影响,美国的战略收缩也在改变着日本的战略选择。另外,新时代为中日经济合作开辟新天地;中国实现新时代战略目标需要借鉴日本经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日经济合作提供新平台。整体来看,近中期的中日经济关系将保持稳定甚至较快发展,中日两国也将在全球价值链、节能环保、共同应对老龄化等前沿、重点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在全球变局下,中日经济关系会遇到各种挑战,但仍将保持健康发展的大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