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4)
- 2023(9204)
- 2022(7968)
- 2021(7462)
- 2020(6629)
- 2019(15384)
- 2018(15279)
- 2017(31036)
- 2016(16711)
- 2015(19236)
- 2014(19535)
- 2013(19701)
- 2012(18735)
- 2011(16858)
- 2010(17535)
- 2009(17193)
- 2008(16689)
- 2007(15482)
- 2006(13798)
- 2005(12916)
- 学科
- 济(69788)
- 经济(69702)
- 业(48437)
- 管理(47755)
- 企(38340)
- 企业(38340)
- 方法(31873)
- 融(28720)
- 金融(28718)
- 数学(28511)
- 数学方法(28227)
- 银(28200)
- 银行(28178)
- 中国(27379)
- 行(27200)
- 财(23247)
- 农(21082)
- 制(20874)
- 贸(15409)
- 贸易(15395)
- 业经(15064)
- 易(15021)
- 地方(14945)
- 务(14784)
- 财务(14747)
- 财务管理(14699)
- 企业财务(13961)
- 农业(13720)
- 学(12857)
- 体(12455)
- 机构
- 大学(245385)
- 学院(245021)
- 济(105842)
- 经济(103407)
- 管理(91321)
- 研究(82590)
- 理学(76332)
- 理学院(75513)
- 管理学(74381)
- 管理学院(73915)
- 中国(73667)
- 财(55590)
- 京(52142)
- 科学(47173)
- 所(42913)
- 财经(42864)
- 中心(41191)
- 农(40351)
- 经(38517)
- 江(38382)
- 研究所(38016)
- 北京(34009)
- 经济学(33499)
- 业大(33156)
- 财经大学(31645)
- 州(31595)
- 农业(31589)
- 经济学院(30514)
- 范(30462)
- 师范(30194)
- 基金
- 项目(146043)
- 科学(113034)
- 研究(110138)
- 基金(104144)
- 家(88893)
- 国家(88109)
- 科学基金(74067)
- 社会(68535)
- 社会科(64978)
- 社会科学(64957)
- 省(57031)
- 基金项目(54912)
- 教育(50406)
- 划(47875)
- 编号(46843)
- 自然(45608)
- 自然科(44456)
- 自然科学(44442)
- 资助(43961)
- 自然科学基金(43638)
- 成果(40051)
- 部(33441)
- 重点(33110)
- 发(32125)
- 课题(31972)
- 创(30036)
- 性(29494)
- 教育部(28668)
- 项目编号(28612)
- 科研(28194)
- 期刊
- 济(119700)
- 经济(119700)
- 研究(79152)
- 中国(48205)
- 融(44406)
- 金融(44406)
- 财(44142)
- 农(37172)
- 学报(34448)
- 管理(32050)
- 科学(30889)
- 大学(26049)
- 学学(24426)
- 农业(23552)
- 教育(23160)
- 财经(21889)
- 技术(20015)
- 业经(19496)
- 经济研究(19124)
- 经(18687)
- 问题(16980)
- 理论(15087)
- 贸(14788)
- 实践(13589)
- 践(13589)
- 国际(12875)
- 技术经济(12463)
- 统计(12130)
- 商业(11999)
- 业(11768)
共检索到388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思
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形成于1992年以后,具有两大基本特征: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实施分业监管,以及按机构牌照确定监管对象的机构监管。在上述监管体制下,央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基本不承担监管职能。但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现行"一行三会"模式无法满足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要求。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欧俊 熊伟 杨诗宇
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是"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优化配置银行监管权是关键问题之一,核心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银行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的职权边界。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央银行行使银行监管权的争议,对世界主要国家银行监管权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分类;结合相关法律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中存在的监管权错位、监管权重叠和监管权协调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提出完善金融监管框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金融监管框架 监管权边界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欧俊 熊伟 杨诗宇
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是"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优化配置银行监管权是关键问题之一,核心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银行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的职权边界。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央银行行使银行监管权的争议,对世界主要国家银行监管权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分类;结合相关法律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权配置中存在的监管权错位、监管权重叠和监管权协调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提出完善金融监管框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金融监管框架 监管权边界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涛 秦建文
该文在对地方金融发展及金融监管现状阐述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动态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地方监管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地方监管机构之间两个层次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对地方金融的监管是确保地方金融规范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要有效保障地方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收益,推动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违规经营处罚力度,同时应降低地方监管合作成本,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关键词:
地方金融 动态演化博弈 监管框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储昭东 彭璧玉 程昆
从村镇银行特征出发,构建银监会与村镇银行信贷经理人之间的博弈模型,求解出村镇银行信贷经理人违规放贷概率的函数,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机制,得出村镇银行的监管范式是实施威慑性外部人监管。
关键词:
村镇银行 金融监管 银监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海 刘少波
金融监管的设计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然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者的目标会偏离这一社会目标,导致监管者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不足和监管的低效率。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通过建立存款人与监管部门、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三方的监管博弈模型,对金融监管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结构决定着不同的监管激励水平,从而直接影响着监管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信息不对称程度愈大,监管激励水平愈低,监管效率也就愈低。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也正是监管者及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较低而缺乏监管激励所致。因而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宏观层面加强或放松金融监管,而在于如何通过监管当局及金融市...
关键词:
信息结构 监管激励 监管透明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伟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以金融监管主体的协调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分析框架———“金融监管的协调论”。金融监管协调论有其特有的理论分析框架 ,主要包括 :监管协调的必要性、协调与独立性的关系、协调的成本—收益分析、协调的现实困难、协调机制的设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锋 王敬伟
加拿大是国际公认的金融业相对稳健的国家,研究加拿大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特点,对我国金融监管工作必定有其积极意义。1999年加拿大通过了新的《金融监管框架》,其主体思想就是建立以风险为核心的金融监管。在新的监管框架中,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始终贯穿于监管工作的始末,并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和评级体系。新的监管框架不仅可以实现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监管目标,而且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所承担的监管成本,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自2007以来,英国出台了多项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一方面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致力于构建保障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机制。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金融监管权力重新回到英格兰银行手中,在英格兰银行内部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并设立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局,分别负责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管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英国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观察,但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权限和地位、强化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理念,值得我国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中关注与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彬 赵霖 李志文
本文利用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和动力学方法研究金融创新的扩散及其与金融监管共同演化的路径和结果,论证了在三种不同监管策略下金融创新与监管共同演化的路径,指出随金融创新扩散程度而渐次展开的一阶监管策略更有助于实现监管目标和市场稳定。本文还考虑了存在时滞的监管策略,进一步论证了监管对金融创新扩散的影响以及监管策略的有效性。最后,总结了理论论证的政策启示,即监管者对市场动态的切实把握和平稳可预期的监管政策是实现市场稳定的关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关键词:
原则监管 规则监管 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峰
本文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出发,结合模型实例阐述了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其类型,并概述了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这些风险的系统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特征,从而提出复杂环境下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衍生品交易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联盛 何德旭
对于美国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升级,住房抵押贷款标准放松、金融产品过度证券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到位、货币当局的货币放松和监管放松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的渎职等是重要的动因。许多相关研究揭示了美国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指出金融监管这一最后堡垒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金融风险有机可乘。文章主要讨论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监管的匹配,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的要求,以及美国新金融危机中的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的错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反思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文斌
金融审计不仅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手段,也是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举措。目前主流的观点普遍认为,金融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和独立的审计机构,才能保证或激励金融企业获得效益。在目前我国的国情下,加强金融审计和金融监管的相互沟通,促进金融审计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相互协作,将会有效地椌制我国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