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0)
- 2023(9958)
- 2022(8742)
- 2021(7929)
- 2020(6985)
- 2019(16227)
- 2018(16208)
- 2017(32322)
- 2016(17647)
- 2015(20417)
- 2014(20731)
- 2013(20931)
- 2012(20253)
- 2011(18962)
- 2010(19643)
- 2009(18615)
- 2008(18862)
- 2007(17324)
- 2006(15643)
- 2005(14532)
- 学科
- 济(97317)
- 经济(97231)
- 管理(49275)
- 业(47219)
- 方法(37606)
- 企(37299)
- 企业(37299)
- 数学(33124)
- 数学方法(32840)
- 中国(23992)
- 农(22420)
- 地方(21734)
- 财(18999)
- 学(18922)
- 业经(17862)
- 制(17464)
- 贸(16284)
- 贸易(16276)
- 易(15741)
- 银(14639)
- 银行(14606)
- 农业(14557)
- 地方经济(14233)
- 行(14050)
- 融(13683)
- 金融(13680)
- 和(13112)
- 环境(12393)
- 体(11827)
- 策(11763)
- 机构
- 大学(280568)
- 学院(279000)
- 济(126268)
- 经济(123669)
- 管理(102233)
- 研究(100641)
- 理学(86506)
- 理学院(85445)
- 管理学(84057)
- 管理学院(83498)
- 中国(76697)
- 京(59768)
- 科学(59400)
- 财(57979)
- 所(52964)
- 研究所(47697)
- 农(46133)
- 财经(45861)
- 中心(44255)
- 江(43583)
- 经(41169)
- 经济学(40152)
- 北京(38383)
- 业大(38254)
- 范(37179)
- 师范(36867)
- 农业(36318)
- 经济学院(36006)
- 院(34812)
- 州(34418)
- 基金
- 项目(168183)
- 科学(131001)
- 研究(123532)
- 基金(121085)
- 家(104696)
- 国家(103858)
- 科学基金(86847)
- 社会(78610)
- 社会科(74412)
- 社会科学(74387)
- 省(64765)
- 基金项目(63418)
- 教育(56683)
- 划(54945)
- 自然(53976)
- 自然科(52634)
- 自然科学(52610)
- 自然科学基金(51685)
- 资助(50965)
- 编号(50598)
- 成果(43176)
- 重点(38451)
- 部(38289)
- 发(38048)
- 课题(35565)
- 创(33883)
- 教育部(32659)
- 国家社会(32103)
- 科研(31846)
- 创新(31835)
- 期刊
- 济(150556)
- 经济(150556)
- 研究(89433)
- 中国(51537)
- 财(43619)
- 农(42388)
- 学报(41820)
- 科学(39304)
- 管理(38526)
- 大学(31189)
- 学学(29404)
- 融(29020)
- 金融(29020)
- 农业(28139)
- 教育(25912)
- 经济研究(24951)
- 财经(23926)
- 技术(23779)
- 业经(22653)
- 经(20695)
- 问题(20366)
- 贸(17248)
- 技术经济(16164)
- 统计(14934)
- 国际(14840)
- 业(14362)
- 理论(14357)
- 商业(14314)
- 世界(13545)
- 现代(13112)
共检索到432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炳炎 刘变叶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严重失衡,"滞胀"现象日益显现,及时有效地矫治"滞胀"已成为宏观调控的头等大事。面对新的"滞胀"现象,采取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显然已无力应对,必须改弦更张,即:通过制度创新,运用中国特色分享经济机制的天然功能有效抵御"滞胀",从微观经济组织内生机制入手,探讨解决宏观失衡问题。可以通过全面推进分享制经济形式,运用其产生的反"滞胀"功能,进行彻底矫治,达到治本之目的,并为实现"无滞胀经济发展"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滞胀 分享经济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炳炎 刘变叶
根据相关数据(主要是指反映通胀程度、失业程度和经济增速下滑程度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已经显现出"滞涨"现象。国际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深化,正在严重地推进和加剧我国经济的"滞涨"。这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新的难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客观事实,及时研究破解对策。本文运用中国特色分享经济机制原理,从革新微观经济组织内生机制入手,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应对"滞涨"的对策。
关键词:
滞胀 中国经济 分享经济机制 难题破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荣春
同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投资与消费在经济运行中必须使其保持基本均衡,互为推动。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明显表现为投资主导,消费与投资失衡,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的失衡状态。投资是一种需求,但最终会转化供给,如不控制投资过热而消费减弱的失衡状态,将会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危及经济的平衡快递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投资 消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丽华
1.准确定位政府角色,明确政府职能。"收入分配问题是民心所系,直接关系百姓切身利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初,政府的职责和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方健华
本文试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审视、探讨中小学生的旷课、逃学行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等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探索克服和矫治学生厌学旷课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个性发展的心理学依据与策略。
关键词:
学生 旷课行为 心理分析 矫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田惠敏 刘江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运行周期,即长周期的开始阶段,中长周期的下降阶段,中周期的复苏向扩张的转化阶段,短周期的再次扩张阶段。当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放缓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通货膨胀也会继续上行。中国在短期内同时出现严重的停滞与通胀的可能极低,出现严重停滞与缓和通胀、或者是缓和的停滞与严重的通胀的可能性也较低,但是在中长期内出现轻微停滞与通胀的可能却非常高。政策含义是,中国亟需解决过去三十年来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遗留下来的结构性欠账,以人力资本投资为重点,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推进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滞胀 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丽芳
在适应经济发展、从严治党、作风改进的新背景下,领导干部队伍中呈现出一些负面心态并呈蔓延态势,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受内在的个人主观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针对当前领导干部从政心态存在的问题,应突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心理引导,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领导干部也应加强学习,找准价值坐标,积极进行自我调整,攻克从政的"亚健康心理"。
关键词:
领导干部 负面心态 矫治 社会心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景芳
政府经济性规制旨在弥补市场失灵之缺陷。但政府经济性规制本身也存在失灵情况。政府经济性规制失灵的原因在于规制过度、规制机构自身的固有缺陷及规制者为被规制者所俘虏。矫治政府经济性规制失灵的对策是放松规制、依法规制和谦抑规制。文章拟先探讨政府经济性规制失灵的表现,然后对其原因进行解析,进而提出矫治政府经济性规制失灵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政府经济规制 规制失灵 表现 成因 矫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茂初
“宏观经济运行理论模型”是通过分析宏观经济中总需求、总供给、资本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的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主要由宏观经济总供给决定方程、总需求决定方程及经济承受能力线三个基本假设构成。该模型可较顺畅地解释现代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现象。该模型对“滞胀”问题作出了普遍适用性的理论解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现强 张福磊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给我国城市的"空间正义"缺失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寻求其治理之道,本文尝试从一种调节理论出发,建构一个整合的空间调节理论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下具体考察我国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最后,本文重点从价值、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矫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坤 卢倩倩 许光建
2016年1月以来,随着中国CPI数据回升,关于中国是否出现滞胀危机的讨论不断。本文对OECD国家总体、美国和中国CPI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已经明确的美国滞胀特征进行了总结。本文还从我国价格环境、货币环境、国际环境论证了中国并未出现滞涨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并未出现滞胀,并且未来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很小;中国未来将存在一段“增长速度下降、通胀速度上升”的时期。最后,本文从构建规则型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价格指数体系、疏通价格传导机制、约束金融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滞胀 石油危机 供给冲击 有效需求不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冯伟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不是一般经济周期中产生的价格上升。而是类似于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所产生的滞胀,即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消费品价格上涨,对当前的通货膨胀不应该采用全面紧缩的政策,而是在保持货币供应量和名义GDP增长率基本稳定的条件下,调整过高的资产价值和提高工资在GDP中的比重,通过调整结构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增加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率 滞胀 剩余劳动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今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既要防止经济刺激政策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刺激政策过早退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下滑,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好政策调控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与主流经济学的"实物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货币经济"的分析方法,表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滞胀"的危险,提出以16%的名义GDP增长率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调整失衡的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货币 通货膨胀 经济周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华
本文以筛选调控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为出发点,利用非线性STR模型对1952—2010年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诸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滞胀风险评价模型对历年经济的滞胀风险进行定量评价。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非线性STR模型 需求拉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凌云
文章从房地产价格膨胀方面提出了中国经济滞胀压力的解释:商品房价格上涨会带动相应的房屋租金水平上升;房屋居住是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因而租金水平上升会推动名义工资水平上升;名义工资水平上升从总供给角度拉动通货膨胀并缩减产出,这就引发了经济滞胀。中国的实证检验证实了这一看法。为应对滞胀压力,近期,中国政府应采用综合手段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膨胀;在中长期,中国政府应建立反周期的金融监管框架防止房地产泡沫的过快膨胀和急剧破裂。
关键词:
滞胀 房地产价格 总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