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4)
- 2023(8848)
- 2022(7530)
- 2021(6891)
- 2020(5610)
- 2019(12711)
- 2018(12826)
- 2017(25358)
- 2016(13525)
- 2015(15601)
- 2014(15890)
- 2013(16251)
- 2012(15974)
- 2011(14941)
- 2010(15624)
- 2009(15100)
- 2008(14838)
- 2007(13556)
- 2006(12952)
- 2005(12474)
- 学科
- 济(84517)
- 经济(84435)
- 管理(36715)
- 业(34551)
- 中国(26184)
- 企(24920)
- 企业(24920)
- 地方(24763)
- 方法(23599)
- 数学(20650)
- 数学方法(20470)
- 农(20319)
- 业经(16828)
- 制(15977)
- 地方经济(15587)
- 财(15195)
- 银(15095)
- 银行(15085)
- 行(14720)
- 融(14250)
- 金融(14250)
- 学(13662)
- 农业(13635)
- 贸(13140)
- 贸易(13126)
- 易(12606)
- 发(12576)
- 环境(11347)
- 体(10689)
- 和(9717)
- 机构
- 学院(213384)
- 大学(212011)
- 济(103147)
- 经济(101038)
- 研究(81577)
- 管理(74774)
- 中国(65684)
- 理学(60992)
- 理学院(60241)
- 管理学(59442)
- 管理学院(59025)
- 财(49610)
- 京(46545)
- 科学(44404)
- 所(42505)
- 财经(37331)
- 研究所(37127)
- 中心(35841)
- 江(34750)
- 经(33448)
- 经济学(33095)
- 北京(31488)
- 农(31070)
- 范(29596)
- 师范(29390)
- 经济学院(29376)
- 院(28346)
- 州(28312)
- 财经大学(27166)
- 业大(24606)
- 基金
- 项目(117395)
- 研究(91777)
- 科学(91472)
- 基金(82379)
- 家(69437)
- 国家(68788)
- 社会(59546)
- 科学基金(57496)
- 社会科(56459)
- 社会科学(56447)
- 省(46028)
- 基金项目(42222)
- 教育(40903)
- 划(37963)
- 编号(37720)
- 资助(34983)
- 成果(33246)
- 发(32513)
- 自然(32119)
- 自然科(31227)
- 自然科学(31219)
- 自然科学基金(30618)
- 课题(27829)
- 发展(27392)
- 展(26955)
- 重点(26607)
- 部(26403)
- 国家社会(24288)
- 性(24069)
- 创(23421)
- 期刊
- 济(135780)
- 经济(135780)
- 研究(80104)
- 中国(48270)
- 财(36095)
- 管理(31443)
- 农(30970)
- 融(29959)
- 金融(29959)
- 学报(25736)
- 科学(25543)
- 教育(24093)
- 经济研究(22523)
- 业经(21430)
- 农业(20683)
- 大学(20288)
- 财经(19924)
- 技术(19414)
- 学学(18803)
- 问题(18406)
- 经(17364)
- 贸(15048)
- 国际(13491)
- 技术经济(12643)
- 世界(11980)
- 经济问题(11569)
- 商业(11523)
- 理论(11292)
- 经济管理(11048)
- 统计(10976)
共检索到367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苑凤岐 廖浩燕 邵雪春
1988年底开始的治理整顿已经收到了显著效果,通货膨胀受到了控制,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缓慢下来,经济环境的紧张局面得到了缓解;整个国民经济正沿着治理整顿的目标向好的方向转变。伴随而来的市场疲软和三角债,困扰着企业的决策者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同时,它又迫使企业面向市场需求来加紧调整产品结构。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毛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健康发展,阻碍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瓶颈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阐述了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因素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技术瓶颈约束 竞争力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进社 王红瑞 王天龙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消耗特征(一)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1.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中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资源绝对数量可观。按资源总量计算,我国耕地、森林、草地、淡水、矿产等自然资源都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焦必方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三农问题依然严重。本文在对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三农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进而,笔者就维护农民根本利益,重视农村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定居式集中转移,改变农民低组织化状况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三农问题 中国经济 瓶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在高储蓄率背景下,如果投资率也能够相应提高,则经济将维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展现出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鲜明特色,其中最显著者,当推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同时出现且内洽地持续数十年。这一现象是如此之独特,以至于国际社会将之称为"中国之谜"。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揭示的理论逻辑具有全球意义,因为它引领一个曾经"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大国,有效地冲破了长期困扰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致命瓶颈——资金短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家才
农村金融问题一直是世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二元经济结构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纵观二元经济国家,尤其是农耕国家的发展史,不外乎得益于三大需求的强劲推动,中国也不例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乐菲菲 朱孔来
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难题1.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大。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与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山东情况看,目前平均每个县市每年只分配给200~30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而多数县市每年的用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单贵尧 黄彬彬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劳动力供应不足和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如何营造更好的用工环境,破解企业人力资源瓶颈,服务好经济的健康发展,既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必须依靠各部门,动员全社会力量,才能得以逐步破解。■东阳市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原因分析人力资源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蒋英胜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金融业发展经验,今年上半年,广安市人民政府考察团先后到福建厦门市、晋江市和江苏江阴市等地学习考察金融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培育工作。在学习三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加快广安金融业发展、推进企业上市的思考。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资本市场培育 考察报告
[期刊] 征信
[作者]
贾通志 吴强
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着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认知程度低、低碳金融的社会效益与金融机构的利润追求存在矛盾、相关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制约瓶颈。今后,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出台支持CDM项目的指导性政策,拓宽CDM项目融资渠道,积极培育专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多层次的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低碳经济 瓶颈制约 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全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绿色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逐步兴起,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绿色共享经济增加了供给和服务,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推动人们的生活向着更文明更生态的方式转变。绿色共享经济适应了生态文明的需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共享经济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着现代文明理念,需要进一步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开发生态技术,建立现代性的经济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爱龙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计算,层层筛选,找出江苏省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产业,并对瓶颈产业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缓解及消除“瓶颈”约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瓶颈产业 投入产出 产业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全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绿色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逐步兴起,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绿色共享经济增加了供给和服务,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推动人们的生活向着更文明更生态的方式转变。绿色共享经济适应了生态文明的需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共享经济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着现代文明理念,需要进一步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开发生态技术,建立现代性的经济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常晓鸣
以索罗外生增长模型和罗默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对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关系,以及产业转移的类型和途径进行的研究表明:一定技术条件下产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将遭遇中间投入等要素的瓶颈制约而进入平衡增长路径。而跨越这一发展瓶颈的根本途径是创新与产业升级,在我国,实施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可能方向和路径是:其一,通过制度和市场创新推动对通用型技术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深层次承接;通过制度管理与方法创新鼓励境外投资和跨国并购,促进向海外资源富集区的产业转移。其二,通过技术、管理、市场、方法等多方面创新,推动东南沿海劳动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向内地的产能和扩张型转移。积极鼓励延伸型产业转移在中西部落户、壮大,加强对淘汰型产...
关键词:
创新 产业升级 产业转移 发展瓶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