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6)
2023(8201)
2022(6904)
2021(6207)
2020(5408)
2019(12093)
2018(12218)
2017(24483)
2016(13088)
2015(14738)
2014(14937)
2013(15193)
2012(14866)
2011(13634)
2010(14159)
2009(13565)
2008(13606)
2007(12213)
2006(11279)
2005(10604)
作者
(40027)
(33330)
(33325)
(31982)
(21454)
(15887)
(15205)
(12849)
(12551)
(12142)
(11626)
(10985)
(10923)
(10773)
(10564)
(10144)
(9747)
(9725)
(9498)
(9439)
(8641)
(8163)
(8159)
(7655)
(7602)
(7553)
(7512)
(7109)
(6798)
(6431)
学科
(78555)
经济(78489)
管理(39742)
(36823)
(29719)
企业(29719)
方法(27686)
数学(24715)
数学方法(24533)
中国(19618)
(18228)
地方(17173)
(15518)
(14606)
(14314)
业经(13237)
(13036)
银行(13025)
地方经济(12599)
(12517)
(12015)
金融(12015)
(11161)
财务(11146)
财务管理(11120)
(10976)
贸易(10966)
(10908)
企业财务(10656)
(10641)
机构
大学(207098)
学院(205478)
(99186)
经济(97286)
研究(74554)
管理(74168)
理学(62780)
理学院(62083)
管理学(61147)
管理学院(60755)
中国(58460)
(48693)
(43673)
科学(41470)
(38500)
财经(38200)
(34542)
研究所(34257)
经济学(32827)
中心(32343)
(30657)
(30194)
经济学院(29294)
财经大学(28422)
北京(28220)
业大(26047)
(26021)
(25093)
师范(24857)
(24448)
基金
项目(122210)
科学(96281)
基金(90471)
研究(89015)
(78535)
国家(77919)
科学基金(65734)
社会(59741)
社会科(56691)
社会科学(56675)
基金项目(46855)
(45647)
自然(40527)
教育(40336)
自然科(39543)
自然科学(39530)
自然科学基金(38830)
资助(38647)
(38510)
编号(34006)
成果(29407)
(28572)
重点(27814)
(27195)
国家社会(25367)
(25245)
教育部(24838)
(24240)
课题(24191)
人文(23942)
期刊
(118187)
经济(118187)
研究(70669)
(37988)
中国(37158)
管理(30001)
学报(29695)
科学(27525)
(27174)
(25109)
金融(25109)
大学(22967)
学学(22011)
经济研究(21191)
财经(20851)
(18070)
农业(17920)
技术(16491)
业经(16142)
问题(16001)
教育(15613)
(13404)
技术经济(11922)
统计(11453)
国际(11451)
商业(10329)
理论(10290)
世界(9974)
经济问题(9809)
经济管理(9789)
共检索到324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少维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因此,尽管2007年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人认为只要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经济发展就会重返康庄大道。本文认为,目前经济繁华似锦的背后长期矛盾愈加突出,如果不尽快进行制度性的建设而只是就短期问题进行宏观政策调整,可能作用有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于立新  王栋  
本文对我国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失衡的现状进行梳理,并从经济结构角度探究引起内外失衡的原因,指出未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应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继续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发挥财政减税政策,扶持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均衡,最终实现内外经济均衡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尽管存在对宏观调控方向、工具和力度上的分歧,但研究人士在普遍意义上仍然存在或应该存在如下共识:第一,从经济波动周期看,宏观调控具有双向性质,既有紧缩也有扩张,因此宏观调控是一种常态;第二,宏观调控在本意上属于反周期性质的需求管理,针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聂丹  
目前我国呈现出了通货紧缩、经济萧条的局面,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需求的政策措施。虽然1998年我国实现了78%的增长率,但这主要是靠金融、财政政策的拉动,市场启动不明显。为什么国民经济没有出现前些年那样一放就活的局面?另外,1999年政府的经济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的运行形势,指出了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些下行风险。随后,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物价运行的形势,发现我国本轮物价上涨具有以往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本文认为我国现在处于经济下行风险和物价上涨并存的态势,并对如何采取宏观政策调控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灿明  
经济的非均衡从总体上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供给大于需求;另一种是供给小于需求。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的估计,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的经济已经告别了短缺,出现了过剩;另一种则认为我们仍然处于有效供给不足的阶段。对此,笔者认为要做些具体的分析。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尹中立  
自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国八条"、"国六条"等一系列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但房地产市场却出现了"越调越涨,越调越高"的现象,该现象的出现不仅令老百姓无所适从,也让宏观决策当局颇感困惑和尴尬。正确认识这一现象,不仅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今后的宏观决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毅峰  
正确处理金融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矛盾朱毅峰一.金融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矛盾是当前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矛盾焦点金融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客观上存在矛盾,这个矛盾一直影响我国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当前,这个矛盾表现得极为尖锐,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和币值稳定。金融宏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光焰  
近年来,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成效显著,但在调控手段运用、政府职能转换、种粮成本分担、直补目标选择、粮食信息整合等方面还面临着的矛盾,这需要政府真正树立市场思维方式,以弥补市场失灵为原则, 运用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的调控政策,积极构建粮食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 从法制健全、机构改革、利益补偿、建立直补基金等方面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粮食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国华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需要,我国先后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改革了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引入了间接调控手段,培育了金融市场,初步形成了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并在整个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八大主要矛盾,影响和制约了金融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今后应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完善金融调控体系,塑造金融调控的环境,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国华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需要,我国先后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改革了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引入了间接调控手段,培育了金融市场,初步形成了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并在整个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八个方面的矛盾,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累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幅从2月底的53%降低到7月底的31.1%,累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则从1月底的11.8%增加到7月底的12.8%。这说明国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管怀鎏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调整供给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使宏观调控必然出现一种长期以来未曾引起人们注意的调控效应"时滞"。为缩短以致消除这种"时滞",宏观调控有必要确立并遵循"适度超前调控原则"。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管怀鎏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方调整其生产规模所需的成本可称为调节成本。由于存在调节成本,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出现对宏观调控将产生诸多重要影响,使之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为有效应对这种新情况,在宏观调控实践中有必要相应地确立“近似均衡原则”、“适度超前原则”、“临界点原则”、“供给方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