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597)
- 2022(3438)
- 2021(3439)
- 2020(2925)
- 2019(7032)
- 2018(7258)
- 2017(15475)
- 2016(8199)
- 2015(9745)
- 2014(10037)
- 2013(10226)
- 2012(9907)
- 2011(9157)
- 2010(9515)
- 2009(9385)
- 2008(9568)
- 2007(8629)
- 2006(8141)
- 2005(7633)
- 2004(6764)
- 学科
- 济(39167)
- 经济(39120)
- 管理(23164)
- 业(22183)
- 贸(19603)
- 贸易(19593)
- 易(19063)
- 方法(17430)
- 企(16910)
- 企业(16910)
- 数学(15116)
- 数学方法(14967)
- 中国(12891)
- 农(10884)
- 财(10260)
- 制(10238)
- 银(8434)
- 银行(8426)
- 行(8095)
- 关系(8040)
- 出(7699)
- 地方(7269)
- 业经(6930)
- 融(6911)
- 金融(6911)
- 税(6405)
- 口(6302)
- 出口(6300)
- 出口贸易(6300)
- 体(6170)
- 机构
- 大学(131325)
- 学院(130776)
- 济(61986)
- 经济(60714)
- 管理(46814)
- 研究(45255)
- 理学(38994)
- 理学院(38516)
- 管理学(37916)
- 管理学院(37700)
- 中国(37337)
- 财(31121)
- 京(28039)
- 科学(23986)
- 财经(23933)
- 所(23851)
- 经(21378)
- 研究所(20675)
- 江(19920)
- 中心(19698)
- 经济学(19451)
- 北京(18979)
- 经济学院(17742)
- 财经大学(17424)
- 范(17332)
- 师范(17266)
- 农(17130)
- 贸(16949)
- 州(16564)
- 院(15961)
- 基金
- 项目(70105)
- 研究(54577)
- 科学(54218)
- 基金(50219)
- 家(42230)
- 国家(41876)
- 社会(34658)
- 科学基金(34436)
- 社会科(32910)
- 社会科学(32901)
- 基金项目(26247)
- 省(25691)
- 教育(25168)
- 编号(23088)
- 划(21863)
- 资助(21783)
- 成果(20522)
- 自然(20186)
- 自然科(19658)
- 自然科学(19652)
- 自然科学基金(19275)
- 部(16944)
- 课题(16149)
- 重点(15634)
- 发(15450)
- 性(14839)
- 教育部(14811)
- 人文(14586)
- 社科(14402)
- 国家社会(13771)
共检索到215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威
一、我国对外经贸关系格局的特点(一)地理格局:亚洲国家(地区)占主体的对外经贸关系我国已与世界所有国家建立了经贸关系。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林
吴仪谈当前我国对外经贸的若干问题王林(本刊记者)吴仪说,我国将采取扩大出口而不是压缩进日的办法来达到进出口贸易的大体平衡;我国反对以倾销方式扩大出口,也反对以反倾销方式搞贸易保护主义:以质取胜是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战略,要长抓不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工业发展与对外经贸关系研究的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的关系日趋密切,增长速度、结构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都受到对外经贸关系的明显影响,在考虑今后工业发展的前景时,对外经贸关系的变化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全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毅
本文从分析《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谈判协议》(TTIP)入手,简要介绍TTIP谈判的背景及基本内容,借此了解TTIP谈判至今的开展情况,以及美欧双方开展TTIP投资贸易谈判的战略目的,进而讨论TTIP对中国的影响。通过一体化经济学和贸易投资转移理论展开进一步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对外开放方针及中美、中欧的现有投资贸易关系,分析TTIP对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影响。应对美欧开启的新一轮全球贸易机制改革,中国应在理性认识TTIP谈判的同时,积极转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式,并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努力提升自身在国际贸易机制改革中的话语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山在
当前我国对外经贸的形势和任务刘山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一、当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形势1994年是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关键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国家推出了财政、税收、金融、外汇、外贸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广相
本文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孙广相部长助理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95学术年会上的讲话摘要。孙助理在讲话中对当前我国对外经贸的形势和任务作了精辟的论述。本刊将讲话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长久
“亚洲世纪”与美国对外经贸关系重心东移新华社国际部李长久亚洲,特别是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强劲增长势头,不是昙花一现,将保持很长的时期。21世纪是“亚洲世纪”已经不是一个梦,亚洲新世纪的曙光已隐约可见。美国有报纸称:“在现代史上,欧洲和北美第一次用惊奇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崔凡 张汉林
比较优势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也是其处理对外经贸关系的基础。中国的比较优势正在经历迅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寻求建立新型的对外经贸关系。中国比较优势变化的主要内容有: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势逐渐形成,产业内纵向国际分工体系中生产环节地位的攀升;更为重要的是,日益庞大的内需正在成为我国新的比较优势来源,横向分工相对纵向分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内需与外需的互补性,建立以内需为基础的新型对外经贸关系。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横向分工 内需 对外经贸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广相
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情况及有关热点问题孙广相(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助理关于当前我国的外经贸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获得长足的发展。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到1995年达到28085亿美元,翻了三番半;其中出口148...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岚清
一、外贸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原来的外贸体制,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产品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时,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原来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贸易方式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政府之间的易货贸易。这种以垄断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外贸体制,同当时主要贸易对象和贸易方式大体上还是适应的,在历史上也曾起过重要作用。后来,随着对资贸易比重的日益增长,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是一个竞争剧烈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方针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这种外贸体制就越来越不适应对外贸易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国清
研究我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转换为贸易强国,不能停留在贸易总量的研究上,而必须去分析贸易的结构和内涵。外贸、外经、外资是对外经济关系的三驾马车,理应并驾齐驱。仅"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不能完成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资源是稀缺的,资源本身并不缺市场。发展中资源国要的是以自己的优势资源换取可直接提高生产力的诸生产要素,包括资本、资本品、技术、管理、劳务等,而这些正是对外经济合作输出的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政府应珍惜自己的信用资源,并把它交给一个有较强风险管理能力的机构去经营,以实现自己的贸易战略,而不应该把从属于信用的信贷作为核心工具。
关键词:
贸易结构 生产要素 资源 政府信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晋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在对外贸易和吸收国际投资等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贸易大国之一,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石士钧
我国对外经贸摩擦主要来自产业性、战略性、制度性、政策性、机制性、技术性、伦理学和偶发性等因素。美国和欧盟是我国目前经贸摩擦频生的主要源泉,可它们贸易运作的各自特点却显著不同。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应当十分警惕发达国家进一步推行特保壁垒和反补贴壁垒,前者可能会以新的形式被继续运作,而后者则有逐步强化的很大可能性。
关键词:
我国对外经贸摩擦 成因 特点 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蓝庆新 韩羽来
"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通过重建古丝绸之路经济走廊,旨在最终实现中国全面对外开放、亚欧国家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从贸易、投资、国际货币等角度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整体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将加速我国对外经贸格局的重构,并在贸易结构调整、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