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334)
2022(2077)
2021(2050)
2020(2010)
2019(4523)
2018(4814)
2017(10269)
2016(5675)
2015(6643)
2014(6794)
2013(6952)
2012(6912)
2011(6191)
2010(6512)
2009(6511)
2008(6752)
2007(6114)
2006(5715)
2005(5371)
2004(4777)
作者
(16963)
(13826)
(13765)
(13358)
(8816)
(6494)
(6441)
(5298)
(5138)
(5083)
(4606)
(4502)
(4437)
(4416)
(4245)
(4238)
(4111)
(4081)
(4006)
(3921)
(3596)
(3399)
(3384)
(3245)
(3163)
(3149)
(3126)
(2996)
(2765)
(2631)
学科
(24147)
经济(24121)
管理(18809)
(17422)
(13921)
企业(13921)
方法(10854)
数学(9911)
数学方法(9845)
(9779)
中国(9406)
(8361)
(7198)
银行(7195)
(6865)
(6511)
财务(6506)
财务管理(6488)
(6392)
企业财务(6152)
(5677)
贸易(5671)
(5599)
(5316)
金融(5316)
(4939)
(4432)
(4256)
制度(4253)
体制(4219)
机构
大学(88713)
学院(87494)
(39248)
经济(38345)
管理(31466)
研究(29411)
理学(25978)
中国(25801)
理学院(25704)
管理学(25371)
管理学院(25213)
(22938)
(19905)
财经(17385)
(15626)
(15239)
科学(15201)
北京(13522)
中心(13231)
研究所(13106)
(13005)
财经大学(12931)
经济学(12500)
经济学院(11379)
(11224)
(10848)
(10809)
师范(10719)
(10197)
业大(10020)
基金
项目(45484)
研究(35336)
科学(35154)
基金(32785)
(27567)
国家(27326)
科学基金(22583)
社会(22190)
社会科(20964)
社会科学(20959)
基金项目(17129)
教育(16595)
(16535)
编号(15164)
资助(14448)
(14284)
成果(13908)
自然(13519)
自然科(13144)
自然科学(13140)
自然科学基金(12879)
(11358)
课题(10349)
重点(10164)
(10048)
教育部(9857)
(9497)
人文(9460)
项目编号(9415)
(9295)
期刊
(47288)
经济(47288)
研究(32280)
(18004)
中国(15977)
(13544)
金融(13544)
管理(13023)
学报(10691)
(10012)
科学(9795)
财经(9106)
教育(8651)
经济研究(8552)
大学(8516)
学学(7959)
(7804)
业经(7361)
问题(7143)
(6682)
技术(6676)
农业(6654)
理论(6069)
国际(5682)
实践(5389)
(5389)
商业(4974)
会计(4742)
经济管理(4523)
现代(4493)
共检索到143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钧  
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指导下,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制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因素,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大政策措施;近年来的宏观调控具有鲜明的特点,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又着眼于为长期经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特别是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并充分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预期宏观调控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安体富  
作者探讨了我国当前宏观税负的现状 ,分析了增税与减税的利弊 ,指出在现实条件下 ,应利用税收政策鼓励投资、消费及出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的运行形势,指出了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些下行风险。随后,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物价运行的形势,发现我国本轮物价上涨具有以往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本文认为我国现在处于经济下行风险和物价上涨并存的态势,并对如何采取宏观政策调控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卫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事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600亿美元猛增到1995年的2808.5亿美元,增长了近五倍。通过十几年的外贸体制改革,我国正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经济规则的统一、科学、公开的新体制。当前,在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的同时,如何保护和健康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对外贸易的宏观调控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书海  
宏观调控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如同战略管理对于公司运营 ,有着战略性的影响。实施“软着陆”有效地控制了 90年代初房地产投资和证券投资过热的势头 ,以及它可能导致的更大的金融风险。但随后几年 ,国内又出现需求不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形势 ;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净出口也在减少。市场经济再次给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难题。本文从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以及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三个方面 ,论述当前宏观调控实践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俊鸿  黄百龙  
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软着落”,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采取有效对策。本文针对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苗丽静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中计划管理的地位苗丽静改革十余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得到了不断的调整与规范。计委是传统体制下最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如果不适当调整计委的职能,其他宏观经济管理部「]就形同虚设。,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适当调整和改革了计划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国光  
在直接启动民间投资和消费的措施尚未发挥足够有效作用以前,以及在出口需求不振的局面尚未扭转的情况下,为了支撑必要的增幅,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继续坚持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还是有必要的。今后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支出,需要考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方向,使这一政策的运用同启动社会民间投资和最终消费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光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亦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这里仅就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简要结合改革以来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谈几点看法。一、启动经济要立足于中长期发展格局,注意历史经验。如何启动经济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俊鸿  
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好势头。但是,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金融宏观调控不力,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清  
在"股灾"发生一周年之际,许多有识之士发表了不同角度的反思观点,很有见地,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和推敲。例如,有学者认为2015年"股灾"政府救市偏离了市场化的观点就值得商榷。我个人认为,去年"股灾"救市是我国政府真正发挥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是政府宏观调控资本市场的历史起点。过去政府对资本市场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微观直接的行政管制代替市场发挥作用而不是宏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几个不同的特点:既有总量目标,也有结构目标;确立了经济和社会两类调控目标;在数量上绝不止4个,且优先顺序相机选定;目标选择灵活,并不拘泥于调控时间以及所谓政治周期。"十二五"规划充实了许多宏观调控指标,也带来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应当继续坚持以GDP指标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目标,科学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万元产值能源综合消耗目标应当采用更加先进的计量标准。当前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无法实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隐忧。
[期刊] 改革  [作者] 昌忠泽  
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宏观调控要想实现其预期的目标,必须不断完善其微观基础。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几个关键点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时期边界只能是短期;宏观调控的对象是总量而非结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稳定而非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体现出区域差别。应努力寻求具有内生性制度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