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2)
2023(9486)
2022(8102)
2021(7920)
2020(6531)
2019(15372)
2018(14924)
2017(28434)
2016(14876)
2015(17017)
2014(16893)
2013(16528)
2012(15379)
2011(13847)
2010(13522)
2009(12620)
2008(11763)
2007(9686)
2006(8374)
2005(7267)
作者
(39883)
(33493)
(33222)
(31764)
(21085)
(15818)
(15250)
(13146)
(12862)
(11747)
(11316)
(11012)
(10411)
(10368)
(10338)
(9912)
(9804)
(9800)
(9609)
(9480)
(8129)
(7931)
(7745)
(7691)
(7623)
(7579)
(7150)
(7138)
(6667)
(6509)
学科
(64233)
经济(64152)
(40871)
管理(40662)
方法(31779)
(30687)
企业(30687)
数学(29354)
数学方法(29019)
(22768)
中国(20451)
(17518)
农业(15161)
业经(14640)
(13094)
(12873)
贸易(12865)
(12616)
地方(11230)
(10888)
银行(10880)
(10467)
(9749)
金融(9748)
(9366)
财务(9334)
财务管理(9308)
(9055)
企业财务(8828)
技术(8821)
机构
大学(207764)
学院(207641)
(92430)
经济(90800)
管理(85287)
理学(74133)
理学院(73421)
管理学(72338)
管理学院(71923)
研究(65875)
中国(52633)
(43525)
(42222)
科学(36029)
财经(34913)
中心(32557)
(31928)
(30175)
(29730)
经济学(29152)
(28842)
业大(28025)
研究所(27127)
经济学院(26539)
(26321)
北京(26204)
财经大学(26203)
师范(26124)
(23990)
经济管理(23107)
基金
项目(141874)
科学(113671)
研究(106971)
基金(105721)
(90350)
国家(89570)
科学基金(78322)
社会(70687)
社会科(67041)
社会科学(67028)
基金项目(56348)
(53937)
教育(49384)
自然(48904)
自然科(47755)
自然科学(47742)
自然科学基金(46870)
(45597)
编号(43745)
资助(42325)
成果(34185)
(32914)
重点(31438)
(30712)
(29922)
国家社会(29918)
教育部(28977)
课题(28727)
人文(28602)
创新(27959)
期刊
(96942)
经济(96942)
研究(63010)
中国(37027)
(32223)
管理(30412)
(27872)
科学(26951)
学报(26632)
大学(22001)
(21314)
金融(21314)
学学(20660)
教育(19267)
农业(19153)
技术(19072)
业经(17599)
财经(16917)
经济研究(16162)
(14534)
问题(13726)
理论(11919)
(11781)
实践(10827)
(10827)
统计(10798)
商业(10355)
技术经济(10266)
国际(9870)
图书(9363)
共检索到305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庄亚儿  姜玉  王志理  李成福  齐嘉楠  王晖  刘鸿雁  李伯华  覃民  
2013年全国开展的生育意愿调查表明,当前城乡居民的理想子女数为1.93;实行一孩、一孩半、二孩政策地区分别为1.84、1.98、2.01;双独、单独、普通家庭分别为1.79、1.83、1.95;现有一孩单独家庭的理想子女数为1.81。全国城乡居民理想子女的性别比为104;理想子女数为1个、2个孩子的性别比分别为128、102。单独一孩家庭对生育下一个孩子时间安排,"未确定"的比例达59.0%,明年、后年、大后年的比例分别为20.5%、12.1%、8.4%。完善生育政策有助于缩小居民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差距,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全国范围内不太可能出现出生堆积现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雨婷  水钰杰  李晓萍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三年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Probit回归,实证探究不同养老期望对我国城乡居民退休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养老与我国城乡居民的无休止劳动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相对于选择个人养老主体,选择子女养老主体的退休意愿倾向于"活到老,干到老"。进一步基于教育和性别的视角进行分阶段回归后结果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我国选择子女养老或仅从事农业工作的中老年群体的劳作意愿。研究建议将鼓励子女养老与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完善社会养老保障相结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马志越  李嘉瑞  
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中北方七省市数据,通过总和生育率、孩次递进总和生育率、递进总和生育率、终生生育率及生育模式(婚育年龄)变动等多指标多维度综合评估,我国特别是北方七省市生育水平确实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并非处于极低水平,应该是处于1.5~1.9之间,受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只是波动不稳。同时,单独(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对二孩出生增加有明显作用。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用平均再生育意愿指标低估了人们的实际生育意愿,利用意愿递进生育率可以真实反映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水平。根据生育意愿及其决定因素,特别是20~29和30~39岁年龄组的意愿递进生育率可以判断未来生育水平有上升的可能和势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明宝  杨云彦  
如何防范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持续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劳动力要素的供给以及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评估了幸福感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居民的生育意愿,在工具变量估计以及进一步控制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因素的影响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幸福感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幸福感增强了城镇和相对年轻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而对农村和相对年长的育龄妇女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仅有助于增强居民的生育意愿,缓解我国当前低生育水平难题,对延续我国未来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明宝  杨云彦  
如何防范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持续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劳动力要素的供给以及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评估了幸福感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居民的生育意愿,在工具变量估计以及进一步控制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因素的影响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幸福感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幸福感增强了城镇和相对年轻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而对农村和相对年长的育龄妇女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经济增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莫丽霞  
本文利用 2 0 0 2年国家计生委宣教司的“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数据 ,研究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矛盾是群众的意愿生育孩子性别结构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 ,弱化性别偏好对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都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磊  张文超  
基于全面二孩政策下出生人数不断下降的典型事实和部分学者对完全放松生育管控下多生育对技术进步和人均产出负面影响的担忧,本文从经验上发现,多生育不仅会增加未来劳动供给和资本存量,更重要的是,还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产出以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宏观上生育具有社会红利,微观上家庭为何不愿意生育呢?进一步研究显示:生育成本急剧上升且由家庭承担以及生育收益社会化使得生育行为具有了正外部性。为确保宏观上的生育红利,理论研究和经验上发现,表征为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政策具有社会化生育成本,规避正外部性的功效。文章的意义在于,实践上,可能会为完全放松生育管控,甚至采取生育支持政策提供一个经验依据;理论上,提出的正外部性机制可能会为将来发展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提供经验上的证据和理论上的支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婉鑫  杨小军  杨雪燕  
在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倾向得分匹配等计量方法,探讨祖辈照料、正式照料两类儿童照料安排对中国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类儿童照料方式均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但发生作用的方向不同:祖辈照料可以显著提升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而正式照料则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级市人均幼儿园数量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削弱了正式照料对女性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而地级市平均托育费用则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增强了正式照料对女性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基于此,认为加大托育服务供给,降低托育服务费用,为育龄女性提供普惠可及的婴幼儿照料支持是提升二孩生育意愿的有效政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晨  赵敏娟  姚柳杨  颜俨  
以生态脆弱区域石羊河流域为实证研究范围,遵循离散选择实验基本原则,设计了包括休耕面积、休耕区位、休耕期限和休耕植被等在内的石羊河流域休耕政策集。应用离散选择实验的调研数据,运用Mixed Logit模型和Oaxaca-Blinder差异分解,测算和揭示了石羊河流域城乡居民对于具体休耕方案的支付意愿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居民均有显著意愿支持休耕项目的实施;城乡居民对于休耕方案的偏好异质性较大,两个群体内部也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居民对于所有休耕指标的支付意愿均高于农村居民。因此在休耕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城乡差异、尊重居民意愿,实施差异化的休耕政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诗尧  
运用Logistic模型,根据黑龙江地区的调研数据,探究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选择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类型、年收入水平、家庭耕地面积、与最近公路的公里数、与最近县城的公里数、对商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六个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农户类型、与最近县城的公里数、对商业保险的了解程度三个指标呈正向影响,年收入水平、家庭耕地面积、与最近公路的公里数三个指标呈负向影响。建议建立更为有效的参保激励机制,加强在农村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宣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缩小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差距,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参保率,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晨  赵敏娟  姚柳杨  颜俨  
以生态脆弱区域石羊河流域为实证研究范围,遵循离散选择实验基本原则,设计了包括休耕面积、休耕区位、休耕期限和休耕植被等在内的石羊河流域休耕政策集。应用离散选择实验的调研数据,运用Mixed Logit模型和Oaxaca-Blinder差异分解,测算和揭示了石羊河流域城乡居民对于具体休耕方案的支付意愿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居民均有显著意愿支持休耕项目的实施;城乡居民对于休耕方案的偏好异质性较大,两个群体内部也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居民对于所有休耕指标的支付意愿均高于农村居民。因此在休耕方案实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立建  付云云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缴费现状,结合江苏、福建、河南、安徽、四川五省的实地调查,分析城镇居民医保缴费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研究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制度设计下的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意愿。研究发现,医保缴费意愿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镇户籍居民的缴费档次相对农业户籍居民较高。门诊统筹和较低的住院起付线政策,都有助于城乡居民选择较高的医保缴费档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基于"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和有关生育意愿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回顾并讨论了有关生育意愿指标的测量、有效性和可靠性及其应用。作者认为,理想子女数、期望生育子女数、生育意向和生育计划之间相互关联,但概念不同,作用也不同。理想子女数变化缓慢且滞后于生育率变化,适用于对群体生育观念变迁的回顾性研究;期望生育子女数可视为群体有可能达到的最高终身生育水平;较强的生育意向和具有明确时间的生育计划更有可能转化为生育行为,对预测个体生育行为和估计群体变化都有应用价值。对于不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生育意愿指标至关重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园园   袁涛   周旭  
生育保险作为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女性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当前我国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现实背景,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检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保险对已生育一孩女性的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无任何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享有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再生育意愿高出7.7%。拥有生育保险能更显著地提升具有传统生育观念、独生子女家庭、城镇户口以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的再生育意愿。为此建议,应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强化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功能,加强农村地区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园园   袁涛   周旭  
生育保险作为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女性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当前我国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现实背景,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检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保险对已生育一孩女性的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无任何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享有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再生育意愿高出7.7%。拥有生育保险能更显著地提升具有传统生育观念、独生子女家庭、城镇户口以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的再生育意愿。为此建议,应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强化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功能,加强农村地区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