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4573)
- 2022(4018)
- 2021(4041)
- 2020(3492)
- 2019(8048)
- 2018(8159)
- 2017(17035)
- 2016(9534)
- 2015(11324)
- 2014(11605)
- 2013(11787)
- 2012(11567)
- 2011(10422)
- 2010(10971)
- 2009(10912)
- 2008(11347)
- 2007(10774)
- 2006(9947)
- 2005(9627)
- 2004(8623)
- 学科
- 济(41956)
- 经济(41894)
- 管理(28090)
- 业(27810)
- 企(20614)
- 企业(20614)
- 方法(18223)
- 数学(16070)
- 中国(15996)
- 数学方法(15809)
- 农(13801)
- 制(12653)
- 财(11881)
- 银(10326)
- 银行(10318)
- 贸(10072)
- 贸易(10062)
- 行(9905)
- 易(9812)
- 融(8968)
- 金融(8968)
- 农业(8432)
- 业经(7944)
- 学(7796)
- 体(7630)
- 税(6763)
- 务(6664)
- 财务(6638)
- 财务管理(6611)
- 度(6603)
- 机构
- 大学(153020)
- 学院(150944)
- 济(66402)
- 经济(64852)
- 管理(54480)
- 研究(52181)
- 中国(45373)
- 理学(44489)
- 理学院(44008)
- 管理学(43240)
- 管理学院(42950)
- 财(36150)
- 京(33837)
- 科学(28180)
- 所(27772)
- 财经(27521)
- 经(24675)
- 江(24318)
- 中心(24049)
- 研究所(23744)
- 北京(22960)
- 农(22202)
- 经济学(21037)
- 财经大学(20226)
- 州(19732)
- 范(19539)
- 师范(19384)
- 经济学院(18881)
- 院(18000)
- 业大(17962)
- 基金
- 项目(78677)
- 科学(60728)
- 研究(60024)
- 基金(56590)
- 家(47817)
- 国家(47389)
- 科学基金(39441)
- 社会(37391)
- 社会科(35282)
- 社会科学(35267)
- 省(28667)
- 基金项目(28648)
- 教育(28086)
- 资助(25657)
- 编号(25585)
- 划(24649)
- 自然(23973)
- 成果(23554)
- 自然科(23395)
- 自然科学(23387)
- 自然科学基金(22958)
- 部(18692)
- 课题(17843)
- 重点(17207)
- 性(16566)
- 发(16346)
- 教育部(16266)
- 项目编号(15594)
- 人文(15393)
- 大学(15290)
共检索到257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卢周来
文章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当前存在的歧视问题主要表现在:劳动力的限制进入;劳动力行为的限制进入;劳动力同工不同酬;以及其它隐性歧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歧视,首先表现为区域性歧视,但究其实质,仍是二元经济结构中的经典性歧视;导致中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是需求导向型———但其主体是政府———与供给导向型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是发展过程中的歧视,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造成效益损失,其中国有企业又是效益损失最大的受害者;影响全国统一、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建立;致使政府行为越位、错位,劳动管理部门寻租活动猖獗,劳动力黑市屡禁不止;而且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劳动力失业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世伟 郭凤鸣
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对东北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和城市工之间的工资差异、行业分布差异、社会保险差异和劳动报酬差异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和城市工之间工资差异的16%、行业分布差异的50%和社会保险享有差异的43%是由户籍歧视造成的;劳动报酬差异的48%是由个人特征差异引起的,而劳动报酬差异的23%、16%和13%则分别是由户籍制度引起的行业分割、行业内部的工资歧视和福利歧视造成的。因而,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制度和员工福利制度,有助于缩小农民工和城市工之间的劳动报酬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旭晖
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遭受就业歧视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广州市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首选地之一,农民工就业歧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旨在分析歧视的表现形式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农民工 就业歧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一鹏 郑元 张川川
劳动力市场上的相貌歧视会损害市场的公平与效率,探究中国劳动力市场相貌歧视的存在性及其作用机制,对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稳步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相貌歧视问题。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结果表明,相貌高于平均水平不会有统计上显著的工资升水,但相貌低于平均水平使男性劳动者工资率显著降低17.8%,女性劳动者工资率显著降低9.5%。为了更好地避免参数估计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配偶相貌作为自身相貌的工具变量,进行了工具变量估计,结论与OLS估计基本一致。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相貌对工资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是由雇主歧视造成...
关键词:
相貌歧视 工资 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婧芳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湛文婷 李昭华
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cOttOn分解和neumark分解等三种工资差异均值分解方法,对2000-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户籍歧视所导致的工资差异占城市工与农民工工资总差异的比重在逐年减少,个体特征逐渐成为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是造成工资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工作单位类型是影响工资差异的个体特征中的主要因素;在运用上述三种分解方法研究户籍歧视引致的工资差异均值分解时,neumark分解优于另外两种分解。
关键词:
工资差异 均值分解 户籍歧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婧芳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健全,仍需规范公有单位的用工和招聘制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园争 方向明 郑晓冬
容貌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中一种较为隐匿的歧视行为。文章基于2012年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所得数据,运用OLS回归及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对容貌的工资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支持容貌的优势和劣势都会显著影响劳动者的工资的结论,并且证明在男性群体、女性群体以及低学历群体中,"美貌溢价"和"丑陋罚金"都存在:前者会带来工资升水而后者则会降低工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文章首次揭示出容貌歧视在高学历群体中的失效,即"颜值"并不会对高学历劳动者的工资产生显著影响。由此,"Dress for success"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降低容貌—收入负效应的途径之一则是提高学历水平。
关键词:
容貌歧视 美貌溢价 丑陋罚金 匹配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金东 丁小平
文章基于河南、山西等省劳动力市场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对多种收入歧视的存在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并衡量了收入水平的平均歧视效应。三种匹配方式下的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劳动者收入不存在明显的民族和地缘歧视性差异,而性别、相貌和户籍歧视性差异显著存在,三种歧视带来的月平均收入差异在200~450元不等。
关键词:
收入歧视 倾向得分匹配 平均歧视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抗私
劳动力市场对生产率相同的两性劳动者不公正或有差别地对待,或对生产率不同的两性劳动者以相同的对待,均被称为性别歧视。这种行为本身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但一般归为社会学范畴,经济分析的主流很少关注这个问题。但是,非直接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各种歧视 ,其中最为多见和敏感的是性别、种族和民族歧视。歧视的市场结果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能够增加歧视者的收入 ,而是使歧视者和被歧视者同时蒙受损失 ,甚至歧视者为其偏好付出的成本更加高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雪
本文利用经济学供求原理分析工资差异产生的根源,将其细分为因户籍制度和因人力资本衍生的差异两类。据此分析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务工人员工资低下的原因。回归分析发现,技能水平与工资水平间具有显著性,技能提高一个百分点,工资水平会提高0.75个百分点。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工资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嗣胜 姚先国
菲尔普斯最早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中的统计性歧视模型,埃格勒和克恩后来从风险回避角度建立了一个不同的模型。本文认为这两个模型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并试图重新构建模型,给出统计性歧视的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统计性歧视 不完全信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一种常见的行为,表现在两性就业、工资、职业安排、劳动保障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程度不同的差别。然而,以经济学的逻辑,不同性别的报酬或职业差异本身并不能作为歧视的充分证明,因为,教育水平、年龄、工作经验和工时数量等很多因素都决定生产率的特征,甚至这种差异还可能来自两性对从事市场或家务劳动的不同选择。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取决于影响其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所有供给和需求因素,如果与生产率无关的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了正的或负的价值,才可能导致歧视。理性地认识性别歧视和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有助于女性劳动者对提高自己禀赋资源以获得更高产生率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劳动生产率 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