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9)
- 2023(8375)
- 2022(6982)
- 2021(6748)
- 2020(5581)
- 2019(12833)
- 2018(13276)
- 2017(25783)
- 2016(14214)
- 2015(16394)
- 2014(16827)
- 2013(16287)
- 2012(14878)
- 2011(13576)
- 2010(14088)
- 2009(13249)
- 2008(12628)
- 2007(11573)
- 2006(10266)
- 2005(9338)
- 学科
- 济(56767)
- 经济(56705)
- 管理(37355)
- 业(34645)
- 方法(26816)
- 企(25775)
- 企业(25775)
- 数学(24446)
- 数学方法(23921)
- 中国(19194)
- 农(18274)
- 财(16139)
- 制(14375)
- 银(12007)
- 银行(11992)
- 农业(11828)
- 业经(11763)
- 行(11533)
- 贸(10961)
- 贸易(10952)
- 学(10779)
- 易(10697)
- 理论(10487)
- 体(10225)
- 融(10096)
- 金融(10089)
- 地方(9410)
- 收入(9329)
- 教育(8028)
- 和(7827)
- 机构
- 学院(204107)
- 大学(201061)
- 济(82009)
- 经济(80071)
- 管理(75538)
- 研究(66987)
- 理学(64180)
- 理学院(63525)
- 管理学(62086)
- 管理学院(61733)
- 中国(53098)
- 京(43543)
- 财(41365)
- 科学(39956)
- 所(33950)
- 农(31831)
- 财经(31701)
- 江(31534)
- 中心(30506)
- 研究所(30346)
- 经(28571)
- 业大(28195)
- 北京(28061)
- 范(27431)
- 师范(27133)
- 州(25246)
- 经济学(25139)
- 农业(24818)
- 院(24545)
- 技术(23850)
- 基金
- 项目(127521)
- 科学(99179)
- 研究(96896)
- 基金(89361)
- 家(77113)
- 国家(76474)
- 科学基金(64491)
- 社会(59159)
- 社会科(55966)
- 社会科学(55953)
- 省(51095)
- 教育(46611)
- 基金项目(45814)
- 划(42839)
- 编号(42065)
- 自然(39967)
- 自然科(39031)
- 自然科学(39021)
- 自然科学基金(38253)
- 资助(38228)
- 成果(35305)
- 课题(30060)
- 重点(28794)
- 部(28207)
- 发(27682)
- 创(26196)
- 项目编号(25424)
- 年(24619)
- 创新(24475)
- 性(24374)
共检索到312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阳 常兴华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依然偏低,收入和财产水平不高,结构分布不均衡且稳定性较差,素质能力也参差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受到发展方式和体制政策因素的影响,综合而言,发展方式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特征明显,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要素市场不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存在多重阻碍,民营企业权益和知识产权保障不力,再分配调节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较为突出这五个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应以促进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提升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及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总体的政策路径,积极调整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聚焦重点人群和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中等收入群体 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永生
(一)瞄准农民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源2017年,我国低收入者的比重在55%左右,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约为37%,高收入者约为8%。未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政策目标的核心是让有潜力的低收入人群尽快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2017年,我国农民工数量2.86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占劳动人口的30%左右。从收入结构看,过去10年,农民的收入整体在增加,部分高收入农民工已经达到了或超过中等收入门槛。所以,无论是从数量讲,还是从收入的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永生
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建设"橄榄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举措。我国已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但在群体规模、城乡分布、区域分布、行业分布及职业分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建议把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作为国家战略,通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晓河
一个国家要想成功迈向发达经济体,除经济因素外,还需要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或中产阶层)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橄榄型社会结构中,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和收入比较稳定,是增加社会消费和扩大市场需求的主要群体,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作为理性群体,他们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阶层。更重要的是,这一群体在贫富两大社会阶层之间形成一个安全屏障和缓冲地带,对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两大群体的社会关系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用多种方法测算发现,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偏小,对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还缺乏足够支持。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兜底作用发挥不够。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转型过早过快出现资本技术替代、城镇化进程过早过快放缓、生活成本支出压力过大都对中低收入者成长形成制约。另外,制度供给不足影响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发育和成长。必须采取战略性举措,出台针对性政策,支持中等收入群体稳定成长,为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创造基础条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修娜 别雍·古斯塔夫森 史泰丽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本文使用“欧盟28国2018年收入中位数的60%与200%”作为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从国际视角分析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及成长路径。研究发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长迅速,从2002年的不到1%增长到2018年的24.7%,人数约相当于欧盟所有国家中等收入群体人数总和、美国当年总人口。与几个大型中等收入国家相比,近20年唯有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仍偏低,还处于“人均GDP”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双低的爬坡阶段。不同户籍类型的人群成为中等收入者的路径明显不同,户籍类型、父母的就业和受教育水平、出生地等个人无法控制的出生背景,对一个人成为中等收入者的概率有较大影响。未来应尤为关注那些出生背景不利者,为他们进入中等收入行列提供畅通渠道和适当支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福生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中等收入群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家庭年收入水平和农民收入上,加之中国典型的区域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就是解决这"三大差别",必须把推进重点人群收入增长、缩小区域收入差距以和突破农地制度瓶颈和伴生的低收入农民群体增收作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与突破口,寻找短板,深化改革,突破瓶颈制约,切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福生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中等收入群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家庭年收入水平和农民收入上,加之中国典型的区域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就是解决这"三大差别",必须把推进重点人群收入增长、缩小区域收入差距以和突破农地制度瓶颈和伴生的低收入农民群体增收作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与突破口,寻找短板,深化改革,突破瓶颈制约,切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志国 刘慧哲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依照Milanovic和Yitzhaki提出的中等收入标准(人均每天收入12—50美元),2012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只占8.4%,到2018年已经达到28.9%。从收入流动的视角看,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主要来自于低收入阶层的向上流动。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低收入家庭能否向上流动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受到个体家庭微观特征的影响。文章运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家庭中就业人口的比例、体制内就业及城镇户籍等因素都对低收入家庭向上流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主要包括促进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低收入群体就业质量、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中等收入群体 共同富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希日莫
扩大范围与规模——中蒙经贸关系的走向希日莫1951年,中蒙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迄今已有45年的历史.这几十年来,中蒙经贸关系几经波折,几度起伏,并且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处于不正常的状态.但自1985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特别是在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改革开放前追求“同步富裕”,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效率优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再到党的十八大以后“重新审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中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核心要义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新发展阶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采取“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是要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二是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三是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四是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五是针对重点目标人群实施“精准扩中”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江华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新常态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经济转型软着陆,有效地减少或消弥经济意识形态带来的潜在不利因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避免出现"被小康"的问题,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帕累托最优获益;同时减少社会阶层的对立与"撕裂",弥合社会摩擦裂痕,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社会根基。但是,当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面临诸多问题,陷入了困局,比如收入分配格局扭曲、需求结构性失衡、城镇化空心化与人力资本悖论困境等紧迫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共享经济、服务型政府现代转型、以内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江华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新常态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经济转型软着陆,有效地减少或消弥经济意识形态带来的潜在不利因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避免出现"被小康"的问题,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帕累托最优获益;同时减少社会阶层的对立与"撕裂",弥合社会摩擦裂痕,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社会根基。但是,当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面临诸多问题,陷入了困局,比如收入分配格局扭曲、需求结构性失衡、城镇化空心化与人力资本悖论困境等紧迫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共享经济、服务型政府现代转型、以内涵式城镇化拓展经济空间以及建构技能型人力资本"旋转门"式流动机制等途径来化解矛盾,逐步消解发展的二律背反困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冬妮
当前,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无论是对内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外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严峻挑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都是牵动全局、把握主动的关键所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性性凸显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为扩大内需提供动力,对应对外部需求冲击具有重要作用。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释放的重要动力,是产业结构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富群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涵盖九大类职业,职业规模约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4.86%,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东南沿海的中等以上城市、中西部大城市,而在农村地区、中西部中小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还很小。中等收入群体内部有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之分,呈“金字塔”型。中等收入群体的主体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力军,一些新生的中等收入群体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