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4)
2023(8631)
2022(7550)
2021(6935)
2020(5596)
2019(12770)
2018(12588)
2017(23880)
2016(12928)
2015(14377)
2014(14213)
2013(13525)
2012(12159)
2011(10415)
2010(11111)
2009(10780)
2008(10414)
2007(9548)
2006(8434)
2005(7937)
作者
(34635)
(28290)
(28145)
(26887)
(18201)
(13575)
(13067)
(10678)
(10586)
(10380)
(9620)
(9330)
(8919)
(8890)
(8723)
(8582)
(8491)
(8455)
(8239)
(8146)
(6870)
(6841)
(6830)
(6574)
(6484)
(6449)
(6301)
(6255)
(5688)
(5385)
学科
管理(47375)
(44296)
经济(44240)
(42907)
(38668)
企业(38668)
(21080)
方法(20182)
(17043)
财务(17009)
财务管理(16930)
数学(16565)
数学方法(16390)
企业财务(16248)
环境(12587)
(12422)
中国(12380)
(12379)
审计(12207)
业经(10614)
(9768)
(9192)
银行(9186)
(8878)
金融(8874)
理论(8782)
(8500)
(8446)
贸易(8430)
(8405)
机构
学院(175651)
大学(170355)
(68292)
管理(66870)
经济(66641)
理学(56258)
理学院(55766)
管理学(54856)
管理学院(54539)
研究(50641)
中国(45533)
(40278)
(35965)
财经(30936)
(28348)
(27866)
科学(27758)
中心(25244)
(24967)
(23073)
财经大学(22964)
北京(22418)
(21383)
研究所(20957)
(20679)
经济学(20610)
师范(20465)
业大(19977)
商学(19860)
商学院(19684)
基金
项目(104721)
科学(82246)
研究(80870)
基金(75046)
(63529)
国家(62948)
科学基金(55551)
社会(50361)
社会科(47777)
社会科学(47763)
(41489)
基金项目(39281)
教育(38314)
自然(35472)
编号(34973)
自然科(34516)
自然科学(34509)
自然科学基金(33902)
(33668)
资助(31196)
成果(28546)
课题(23784)
重点(23524)
(23126)
(22199)
项目编号(22158)
(22082)
(21352)
(21001)
大学(20786)
期刊
(81251)
经济(81251)
研究(54952)
中国(40261)
(38620)
管理(26267)
(22691)
金融(22691)
学报(21251)
教育(20132)
科学(19847)
(19069)
大学(16782)
学学(15783)
财经(15743)
技术(14831)
财会(14481)
业经(14128)
经济研究(13527)
(13320)
会计(13264)
农业(12338)
审计(10040)
通讯(9674)
会通(9649)
问题(9542)
(9106)
理论(8665)
商业(8383)
(8219)
共检索到279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安亚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大量资产存在减值迹象。上市公司一般规模较大,生产经营方式复杂,受关注及监管程度较高,因而在对该类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对其财务报表资产价值的公允性给予更多关注。公司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否进行了正确的会计核算,直接影响其财务报表各资产账面价值能否公允反映相关资产的价值。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面临着投资者信心不足、筹资渠道狭窄、摘牌等巨大压力,使其管理层存在不恰当调节财务报表的舞弊动机,而操纵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销、转回正是管理层舞弊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就上市公司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做简要分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哲  
财政部于2006年初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运用实证研究,说明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劲松  管楠楠  
企业已按照制度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尚未明晰,且在计提的具体内容上也没有明确规定的计算程序,使企业具有很大灵活处理空间,更为上市公司利用其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便利条件。然而,更多的情况却是成为上市公司调节财务状况的砝码、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进而粉饰会计报表。为避免这种情况,应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行为进行治理与防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妍  李永凤  
新资产减值准则中"(长期)资产减值一经计提,不能转回"的规定,是否会影响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文章以沪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企业长期资产减值并没有因为新规定而减少计提额,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与宏观经济状况呈正相关变化,但是长期资产减值计提比例总体不高。另外,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中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比重最大,其次是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静  肖红  
本文基于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提出了假设:其一,资产减值准备能够抑制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其二,资产减值准备能够导致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然后建立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应合理适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稳健性,以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防止公司投资不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一涵  周咏梅  
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上市公司通过加速计提、少计提或不计提、巨额计提、非正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然后探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所造成的虚构财务状况、粉饰经营成果、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误导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制度、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等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湛忠灿  
一、资产处置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模式(一)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模式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内并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当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时,仍要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特别是在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确认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类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计提的减值准备。对于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内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扬  田益祥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微利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堆栈回归法对连续微利与亏损年度内上述因素影响同一公司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在考虑公司个体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随机效应影响的面板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行业与盈余管理因素对同一公司在连续的微利与亏损年度前后影响的差异性显著,而企业业绩因素不显著。研究同时发现了因高层管理者变动而进行大清洗行为的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扬  田益祥  
本文对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上市公司整体以及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亏损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前后的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还检验了资产减值准备数据本身是否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亏损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后增强了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计提的减值准备数据本身也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同时,文章还发现投资者不能有效识别微利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而对于巨亏公司与通过转回减值准备方式盈利的公司来说,其会计盈余数据的决策相关性显著低于对比公司,投资者能有效识别其会计盈余质量,这为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的会计准则改革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林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拟订计提减值准备的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技术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德明  毛新述  邓璠  
文章以《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为背景,以2001~2003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的两大因素———经济因素与盈余管理因素进行了研究。文章的研究得出结论: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所在行业和公司自身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在控制经济因素的影响后,文章找到了亏损上市公司存在大清洗行为的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炜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笔者通过分析2001年度160家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试图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和程度两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史盼旭  
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原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盈余管理需求动机,因此成为上市公司盈余调节的重要工具。2007年是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针对上市公司采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又或者从公司的管理角度出发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汝枝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A股上市公司在1999年度和2001年度资产减值情况的考察,探讨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及这一强制性会计变更究竟会对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产生哪些经济后果进行阐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林新田  
一、案例背景介绍1.Y公司投资Z公司情况介绍自2013年10月起,Y公司多次在二级市场购买Z公司股份,截至2018年底,Y公司合计持有Z公司2亿股,占其总股本的29.00%,跃升为Z公司第二大股东,仅次于Z公司实际控制人某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持股比例32.00%。截至2018年12月末,Y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的Z公司账面余额约19亿元,账面每股成本9.50元,Z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