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0)
2023(2648)
2022(2225)
2021(2030)
2020(1756)
2019(4014)
2018(3884)
2017(8021)
2016(4371)
2015(4820)
2014(5011)
2013(5017)
2012(5053)
2011(4270)
2010(4395)
2009(4119)
2008(4221)
2007(3757)
2006(3228)
2005(3080)
作者
(12107)
(10126)
(10114)
(9833)
(6499)
(4863)
(4656)
(3895)
(3881)
(3768)
(3599)
(3374)
(3355)
(3354)
(3348)
(3165)
(2927)
(2881)
(2797)
(2754)
(2575)
(2456)
(2434)
(2381)
(2315)
(2310)
(2278)
(2226)
(2043)
(1945)
学科
(23400)
经济(23381)
管理(14766)
(14302)
(11508)
企业(11508)
方法(9991)
数学(9238)
数学方法(9175)
(8768)
(5946)
财务(5943)
财务管理(5932)
中国(5833)
企业财务(5616)
地方(5200)
(4936)
(4507)
(4453)
税收(4408)
(4390)
(4169)
银行(4163)
(4126)
(3893)
(3821)
金融(3821)
农业(3749)
地方经济(3719)
业经(3496)
机构
大学(59995)
学院(59406)
(29530)
经济(29007)
研究(22082)
管理(20995)
中国(18624)
理学(17529)
理学院(17344)
管理学(17080)
管理学院(16975)
(16155)
(13064)
财经(11965)
科学(11575)
(11012)
(10919)
中心(10402)
经济学(10140)
研究所(9583)
(9400)
经济学院(9253)
(9082)
财经大学(8959)
北京(8373)
(7957)
业大(7567)
(7290)
(7025)
农业(6967)
基金
项目(36627)
科学(29221)
基金(27850)
研究(26367)
(24352)
国家(24167)
科学基金(20740)
社会(18180)
社会科(17260)
社会科学(17257)
基金项目(14304)
(13603)
自然(13069)
自然科(12786)
自然科学(12786)
自然科学基金(12573)
教育(12211)
资助(12074)
(11301)
编号(9579)
(8827)
重点(8665)
成果(8528)
国家社会(8019)
(7862)
教育部(7764)
(7470)
人文(7458)
(7240)
(7185)
期刊
(33655)
经济(33655)
研究(22299)
(14874)
中国(13340)
管理(9467)
学报(9183)
(8543)
金融(8543)
科学(7937)
(7843)
大学(7311)
学学(7023)
经济研究(6832)
财经(6557)
(5692)
教育(5156)
农业(5080)
技术(4784)
问题(4335)
会计(4174)
财会(3922)
业经(3822)
(3633)
(3571)
统计(3390)
技术经济(3216)
经济管理(3170)
世界(3089)
国际(3043)
共检索到100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全球性通胀压力与衰退风险短期内不会消失当前,全球经济很可能进入了一个"低增长、高通胀"的新阶段。对于全球增长,有两个重大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一是IT革命和创新浪潮在2000年下半年发生调整之后,支撑美国消费和房地产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湘明  
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搞好平衡。由于物价的合理区间窄得就像一条"钢丝",货币政策的传导周期较长且经济增长、流通中货币、通货膨胀在运行上的非线性关系,物价的控制难度很大;在我国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比较差的背景下控制膨胀难度更大,调控不当就会出现经济的"大起大落"。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大滞胀背景下财政货币"双松"后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而且我国的"双松"政策存在结构性调控错位、经济启动的节奏和力度不合理等问题;要控制我国通货膨胀,应该以确保GDP增长率维持在9%以上再控制通货膨胀,对西方的通货膨胀标准要辩证看待,并在调控中坚持"软着陆"的原则。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扬  
“高增长低通胀”与宏观调控刘扬一、调控目标;高增长低通胀(一)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多种组合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的集中表现,纵观改革以来的各次通货膨胀,每一次都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发生的,可以说,我国改革以来经济运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增长、高通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钢明  
2011年7月以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发生了变化,通胀上升与增长下滑改变为通胀与增长双下滑。1月至7月,通胀与经济增长变化方向相反,一升一落,CPI向上升高,从4.9%上升到6.5%,工业增加值向下滑落,从14.2%下落到14%。7月份以后,通胀与经济增长共同下落,CPI由升转落,从6.5%高峰下落到年底4.1%;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下滑并且下滑幅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少平  
湖北省投资通胀与经济增长及其宏观调控实证分析王少平一、湖北省投资对通胀形成的“贡献”软弱我们选定湖北省1977—1994年为样本,样本间湖北省年均投资增长率为19.82%,而通胀率则年均为6.82%。那么湖北省年均6.82个百分点的通胀率主要源于何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钢明  
2011年年初至年中期间,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胀上升、增长下滑的变化情况,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为对付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可能造成经济下滑加剧;反过来,如果为防止经济下滑而放松货币,则又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伟  
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偏离了高速增长的周期,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或者说明显放慢的新周期。这个新周期导致的最尖锐的宏观矛盾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并且真实的失业率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失业率红线,因而很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根据宏观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情况,政府一般是采取扩张性的或者是紧缩性的宏观政策进行调控。2010年,在总量政策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必须关注:一是刺激总需求的方向变不变;二是如果坚持刺激总需求这个方向,那么程度上是减弱还是增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东琪  
从去年中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突出表现是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出现反向变化。如果宏观调控不当,只注意往一方面用力,结果要么是控制了通货膨胀但经济下滑,要么是防止了经济下滑但出现通货膨胀螺旋式上升。如何处理好防控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下滑之间的关系,是今、明两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迎秋  
本文对中国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政策操作经验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得出了中国经济在起飞阶段保持国民经济以(9±09)%~(9±19)%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容忍3%、最多不超过6%的通货膨胀,既是前一个时期经济实践和政策操作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今后政策操作的一个首要目标与归宿,为实现低通货膨胀而牺牲国民经济的适度高增长,实际上并不经济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与政策主张,进而通过大量实证分析得出了继续深层推进制度创新和积极倡导技术创新是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目标的长期的和根本的政策选择的逻辑结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京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宏观调控方面事实上走了一条高利率、高通货膨胀的互动攀升无根飞起的过热经济之路。1996年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治理,才有利率的两次成功下调,在我国首次实现“软着陆”。低利率、低通胀将是“软着陆”以后的中国经济的长期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从6月20日起,我国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上调幅度达到16%到17%。分析人士认为,在面临全球通胀的困境之下,中国政府宣布大幅上调成品油和电力价格,表明目前国内食品价格回落令短期通胀压力缓解,也表明政府后续调控政策将能有效抑制通胀。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涨幅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回落对CPI回落做出了重要贡献: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9%,涨幅较上月下降2.2个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及相应的经济政策选择面临着"控通胀"与"稳增长"的"两难"冲突与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资源和资金大量投入、依靠以国有部门为主导的投资拉动的情况下,抑制通胀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成为两个相互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姚驰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范式转变特征的DSGE模型,对通胀目标调整过程中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政策可信度如何影响这一结构转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通胀目标调整过程中政策可信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调控效应。本文分析得到:在政策当局做出政策目标调整后,如果市场预期这一政策可信,那么主要经济变量将会在政策调整期内达到目标均衡水平;反之,如果市场预期这一政策不可信,那么市场预期和政策目标之间的分歧将使得主要经济变量偏离目标均衡水平,导致政策调整无法实现其既定目标。同时,政策可信度不仅有助于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还能降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波动,具有较好的宏观调控效应,从而降低政策实施成本。特别是,政策可信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这一稳定效应在中长期内更为明显。本文分析为理解经济结构性转变过程中的政策信用和预期管理等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蕙  
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快速膨胀又大幅调整,不断流出、流入这个市场的资金给宏观调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通过分析Minsky的资本市场通胀理论以及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对如何宏观调控中国资本市场和防止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