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2)
- 2023(4284)
- 2022(3529)
- 2021(2946)
- 2020(2512)
- 2019(5518)
- 2018(5406)
- 2017(10350)
- 2016(5441)
- 2015(6113)
- 2014(6234)
- 2013(6272)
- 2012(6323)
- 2011(5867)
- 2010(6218)
- 2009(5955)
- 2008(5860)
- 2007(5342)
- 2006(5060)
- 2005(4794)
- 学科
- 济(50861)
- 经济(50835)
- 管理(18504)
- 地方(14220)
- 业(14066)
- 方法(12852)
- 企(12294)
- 企业(12294)
- 地方经济(11424)
- 数学(11410)
- 数学方法(11355)
- 中国(8782)
- 财(8692)
- 学(8069)
- 业经(7757)
- 制(6559)
- 经济学(6277)
- 融(5779)
- 金融(5779)
- 务(5762)
- 财务(5757)
- 财务管理(5747)
- 农(5746)
- 环境(5644)
- 体(5612)
- 企业财务(5499)
- 银(5385)
- 银行(5384)
- 行(5146)
- 发(4776)
- 机构
- 学院(88984)
- 大学(88971)
- 济(50288)
- 经济(49426)
- 研究(34780)
- 管理(30663)
- 中国(27300)
- 理学(25482)
- 理学院(25178)
- 管理学(24850)
- 管理学院(24678)
- 财(22203)
- 京(18554)
- 科学(17808)
- 所(17590)
- 经济学(17433)
- 财经(17299)
- 经(15557)
- 研究所(15494)
- 经济学院(15289)
- 中心(15082)
- 江(13845)
- 财经大学(12675)
- 北京(12071)
- 院(11962)
- 州(10825)
- 科学院(10682)
- 农(10666)
- 范(10649)
- 师范(10568)
- 基金
- 项目(50718)
- 科学(40348)
- 基金(37864)
- 研究(37392)
- 家(32231)
- 国家(31981)
- 科学基金(27544)
- 社会(26856)
- 社会科(25497)
- 社会科学(25490)
- 基金项目(19367)
- 省(19037)
- 教育(16243)
- 资助(16005)
- 自然(15938)
- 自然科(15545)
- 自然科学(15543)
- 自然科学基金(15251)
- 划(15209)
- 编号(13513)
- 济(12389)
- 经济(12285)
- 发(12202)
- 国家社会(11700)
- 重点(11653)
- 部(11541)
- 成果(11486)
- 发展(10518)
- 展(10399)
- 教育部(10307)
共检索到150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耀华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简论朱耀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建立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樊纲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进一步复苏,出现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工业生产增长率达18%,投资增长较快,其中全民所有制投资增长幅度达到38.7%;信贷规模增长幅度已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扬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因素,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对于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宏观调控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金融监管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范式调整、资本市场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此展开了讨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景学成
当前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处于关键时期 ,调控的成效明显 ,相信后续的效应将更有助于我国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 ,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文章回顾总结了这段时间的宏观调控进程和经验 ,对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的机理和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非常有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明春
一、当前的宏观调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总量控制的条件下调整结构,既要防止经济过热,又要实现结构合理化,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989年以来的市场疲软和经济滑坡,经两年多的多方启动,目前已可以说得到基本扭转。1991年,在总量继续保持基本平衡的条件下,GNP增长约7%,工业增长更达约13.2%,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分别增长约13%和约14.6%,因此,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经济启动问题,相反,结构矛盾未能同步解决使得启动中的经济增长出现了很不正常的状态,甚至可以说已出现低效益水平上经济过热的危险苗头,只有把调控重点真正落实在结构优化上,进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乌家培 凌晓东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这一机制将介于纯粹的计划机制与完全的市场机制之间,具有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特点。于是,新机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将具有传统体制下所不具有的新的内容。本文将对传统机制下与新机制下两种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并提出对新机制下宏观调控方式进行评价与选择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淳
《宏观经济调控》评介肖淳在我国当前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正在创建,而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搞好宏观经济调控,显得越来越重要。《宏观经济调控》一书,适时地赶上了时代的需要,也适应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洪,特为该书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来分析经济走势,作者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解析了这次客观经济调控的原因、方法、成效,指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原因 方法 成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多宏
2008年爆发的这场世界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放缓的情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式不断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经验不断丰富。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对当前宏观经济中出现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资源消耗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不确定
关键词:
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 科学发展观 市场机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何廷栋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强调.“要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建立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这不仅给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么,如何开展宏观经济审计,使审计监督为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呢?这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此谈点粗浅意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聂丹
目前我国呈现出了通货紧缩、经济萧条的局面,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需求的政策措施。虽然1998年我国实现了78%的增长率,但这主要是靠金融、财政政策的拉动,市场启动不明显。为什么国民经济没有出现前些年那样一放就活的局面?另外,1999年政府的经济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贺铿
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明显出现了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或者说,出现了供给相对过剩的发展态势。至1998年12月已连续15个月物价指数同比负增长,1998年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8%,可以认为这又是通货紧缩的重要征兆。出现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张曙光 王利民
5.1992—1993:面对新一轮的波动 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与此同时,经济也迅速地开始趋于过热。我们回顾、分析以往的波动,目的就是要通过与过去的比较,更好地认识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与过去相比,哪些方面已发生了变化,哪些还没有发生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宏观稳定政策。 5.1 “已变”和“未变”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与1987—1988年相比,我国的经济体制又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1)非国有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工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超过50%,它们作为面向市场、自我约束较强的经济主体,对于稳定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2)对外开效进一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景学成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处于关键时期,调控的效果已逐渐显现,相信后续的效应将会有助于我国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回顾这段时间的宏观调控进程。对于总结宏观调控经验,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的机理和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非常有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