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9)
2023(13268)
2022(11585)
2021(10887)
2020(9053)
2019(20939)
2018(20806)
2017(41059)
2016(22245)
2015(25157)
2014(25353)
2013(25002)
2012(23379)
2011(21224)
2010(21729)
2009(20195)
2008(19641)
2007(17346)
2006(15848)
2005(14420)
作者
(64818)
(53603)
(53170)
(51107)
(34547)
(25568)
(24240)
(20978)
(20499)
(19503)
(18210)
(18161)
(17225)
(17143)
(16690)
(16562)
(15985)
(15589)
(15359)
(15233)
(13540)
(13242)
(12887)
(12350)
(12070)
(11953)
(11934)
(11725)
(10850)
(10447)
学科
(106879)
经济(106767)
管理(65880)
(59996)
(49726)
企业(49726)
方法(40884)
数学(35302)
数学方法(34829)
中国(25720)
(25377)
地方(24471)
(23274)
(21811)
业经(21576)
(18134)
农业(16858)
(16618)
贸易(16611)
(16037)
理论(15578)
(15244)
环境(15054)
(15036)
(14900)
地方经济(14876)
银行(14868)
(14284)
金融(14283)
(14216)
机构
大学(324678)
学院(323618)
(138512)
经济(135450)
管理(128554)
研究(112285)
理学(110053)
理学院(108859)
管理学(107117)
管理学院(106530)
中国(84285)
(69404)
科学(66676)
(63387)
(56612)
研究所(50877)
中心(49933)
财经(49845)
(48513)
(47162)
(45087)
北京(44795)
业大(44296)
(43670)
师范(43393)
经济学(41507)
(40328)
(39170)
经济学院(36913)
财经大学(36643)
基金
项目(210805)
科学(165875)
研究(158210)
基金(152177)
(130548)
国家(129424)
科学基金(111381)
社会(99662)
社会科(94321)
社会科学(94296)
(81447)
基金项目(80136)
教育(72193)
自然(71018)
自然科(69286)
自然科学(69274)
(68164)
自然科学基金(68008)
编号(65407)
资助(63626)
成果(54608)
(46836)
重点(46576)
(45681)
课题(45185)
(42904)
教育部(40564)
项目编号(40150)
国家社会(40079)
创新(39956)
期刊
(163394)
经济(163394)
研究(105169)
中国(59684)
管理(49145)
(47044)
学报(45580)
科学(43659)
(43494)
教育(36433)
大学(34982)
学学(32722)
(31823)
金融(31823)
农业(29855)
技术(28430)
经济研究(26079)
财经(25055)
业经(24978)
(21471)
问题(21035)
技术经济(17376)
图书(16951)
理论(16882)
(15845)
现代(15389)
实践(15131)
(15131)
科技(14385)
世界(14150)
共检索到494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华  张艳  
宽松货币政策下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推动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加之股价、房价大幅快速上升,以及黄金、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虚高,并通过传导机制向PPI和CPI传递。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的关系,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难题。考量通货膨胀不仅要盯住CPI,同时要充分考虑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走势。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发生动态微调,经济刺激计划也应适时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走向中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也逐步走向稳健,将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倾斜,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保持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越  
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2—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4%、13.2%和11.8%.然而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市场物价大幅度上升,1994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1.7%.今年一季度尽管涨幅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水平,达到19.9%.毫无疑问,当前必须密切关注物价上涨的趋势.但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也不应针对物价上涨做出过度的反应,而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和走势,以保持经济稳定和进一步推进改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2013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其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剧,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十大热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全文对影响经济运行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短期内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乃将保持基本稳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经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本文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进行了分析判断。一、深化改革:经济政策的总纲作为转型国家,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既有周期性问题,更有体制性问题。而宏观经济体制上的某些矛盾与问题,需要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0月在巴厘岛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称:"增长动力从哪里来?只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米建国  金三林  
2006年,在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趋势性因素,以及中央政府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等周期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较好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因素依然较好,周期性因素将有所变化,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协依然看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宫希魁  
本文在充分肯定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基本走向的同时 ,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中几个疑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见解。作者的结论是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 ,这样的概括和称谓不科学 ;反通货紧缩用货币量的单纯扩张不能解决问题 ,重点应当放在调整货币分布结构上 ;“搞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不可取 ,用通胀治通缩的结果很可能是滞胀 ;公职人员加薪不能带动其他社会成员增收 ,其它社会群体增加收入要从他们所处的现实经济关系中去寻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国光  
一、略议货币政策 这几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配合财政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按照人民银行的总结,稳健货币政策的内容是:适当增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冯柏  
2021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整体走向复苏,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通胀预期忽上忽下、有效需求频繁波动、债务风险有所加剧、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等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不平衡因素明显增多,实际经济走势以及市场预期中的分歧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的过程中面临更多掣肘。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复苏动力有所减弱,稳增长压力逐渐加大。下一阶段,不均衡的复苏仍将是内外部经济走势的主要特征,为此,要按照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佑新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包括三大内容,我们必须依照长期发展、长短期均衡和情势变迁的原则确定自己当期的调控取向。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在所难免。但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的调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优先。同时,"就业优先"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味地追求充分就业而损害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武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对各类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意义是显见的。研判这类走向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国民经济总体远行态势的判断 ;二是依据上述判断运用宏观调控原理演绎出的政策组合 ,由此得出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趋势 ,做到未雨绸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