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4)
2023(7986)
2022(6608)
2021(6049)
2020(4833)
2019(11096)
2018(10576)
2017(21234)
2016(11358)
2015(12796)
2014(12986)
2013(12755)
2012(12357)
2011(11541)
2010(12242)
2009(11576)
2008(11365)
2007(10674)
2006(9905)
2005(9440)
作者
(33365)
(27875)
(27835)
(26640)
(18253)
(13124)
(12595)
(10797)
(10600)
(10369)
(9608)
(9308)
(9089)
(9077)
(8991)
(8751)
(8255)
(8186)
(8108)
(7602)
(7146)
(6753)
(6713)
(6531)
(6493)
(6361)
(6139)
(5868)
(5757)
(5357)
学科
(73063)
经济(73011)
管理(35425)
(30571)
(24616)
企业(24616)
方法(22718)
数学(20505)
数学方法(20325)
地方(18174)
中国(16338)
(14674)
(12914)
地方经济(12800)
业经(12476)
(12141)
(11669)
(10856)
金融(10856)
(10832)
(10371)
银行(10363)
(10115)
(10060)
贸易(10051)
(9659)
农业(9318)
环境(8765)
(8596)
及其(8200)
机构
学院(176149)
大学(174884)
(90804)
经济(89079)
管理(66763)
研究(64997)
理学(55831)
理学院(55271)
管理学(54589)
管理学院(54238)
中国(52091)
(41803)
(36352)
科学(33039)
财经(32208)
(32144)
经济学(29607)
中心(29254)
(29156)
研究所(28271)
(27966)
经济学院(26213)
财经大学(23696)
北京(23620)
(23459)
(22730)
(21782)
(21644)
师范(21640)
业大(19962)
基金
项目(102508)
科学(82363)
研究(78412)
基金(76082)
(64120)
国家(63588)
科学基金(55263)
社会(52707)
社会科(50063)
社会科学(50051)
(38264)
基金项目(38001)
教育(35535)
自然(33232)
资助(32895)
自然科(32462)
自然科学(32455)
(31921)
自然科学基金(31891)
编号(31131)
成果(26541)
(23748)
(23616)
重点(22801)
课题(22286)
国家社会(21950)
教育部(21130)
(20750)
人文(20627)
(20492)
期刊
(112873)
经济(112873)
研究(63386)
中国(35721)
(31258)
管理(28139)
(25482)
金融(25482)
(21609)
科学(20804)
学报(19601)
经济研究(19432)
财经(18141)
大学(16053)
教育(16019)
技术(15828)
(15772)
业经(15661)
学学(15299)
问题(14028)
农业(13983)
(11899)
技术经济(10880)
国际(10878)
世界(10299)
统计(9544)
经济管理(9039)
理论(8982)
经济问题(8980)
现代(8656)
共检索到291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杰  侯孝国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定位──刺激市场有效需求魏杰,侯孝国今年上半年,我国工农业生产都有所增长,而且物价涨幅继续回落。据初步统计,1-7月份,全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756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9.8%,增长速度适中;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9.1%...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魏杰  
要通过启动内需而保增长,就必须有效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多方面分析,指出当前在我国启动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中应该更多地注重运用财政政策,慎用货币政策,并就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财税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葛兆强  
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实现保八的政策目标已没有悬念。但我国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不能退出。尽管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应延续,但货币政策需要科学调整,转为比较稳健,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货币政策不应脱离财政政策的需要而过度扩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超  王聪  
9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后不久,我国发生日趋严重的通货紧缩和内需不足问题。这除受当时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影响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某些失误。笔者认为,为尽快打破“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的恶性循环,政府不能指望依靠单一经济政策来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推行适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免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其他社会政策,并与必要的经济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对付通货紧缩和用于景气调整。只要这种政策体系设计优良,并得以有效落实,将有助于政府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改善国民的经济预期,刺激消费与投资,增加劳动就业,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一些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刚  许伟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并重点探讨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下降的背景下,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及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住房市场杠杆率上升,会放大住房部门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当扰动来自于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变动时,住房市场波动呈逆周期变化,需求管理可稳定产出,但会助长房价或挤出私人投资;结构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可有效稳定产出,缓解住房市场波动;宏观审慎管理能有效平抑房价,但会加大产出波动。在难以精准识别减税降费力度时,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减税降费等结构性措施构成的次优政策组合可以较好地兼顾稳增长、控房价和调结构,并提高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刚  许伟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并重点探讨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下降的背景下,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及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住房市场杠杆率上升,会放大住房部门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当扰动来自于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变动时,住房市场波动呈逆周期变化,需求管理可稳定产出,但会助长房价或挤出私人投资;结构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可有效稳定产出,缓解住房市场波动;宏观审慎管理能有效平抑房价,但会加大产出波动。在难以精准识别减税降费力度时,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减税降费等结构性措施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小广  
今年经济运行的趋势将是“先抑后扬”。当前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工业增长继续大幅度下降、效益滑坡;三大需求均显不足;金融政策取向与金融实际运行结果相背离。这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出现了深刻变化及亚洲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有关。经济“相对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而扩大国内需求面临许多体制性、结构性及政策性障碍。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经济政策的目标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即从抑制需求、增加供给转向创造有效需求、压缩无效供给。建议1998年应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同时完善金融微调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华  张艳  
宽松货币政策下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推动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加之股价、房价大幅快速上升,以及黄金、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虚高,并通过传导机制向PPI和CPI传递。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的关系,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难题。考量通货膨胀不仅要盯住CPI,同时要充分考虑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走势。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发生动态微调,经济刺激计划也应适时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走向中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也逐步走向稳健,将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倾斜,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保持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冯柏  
2021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整体走向复苏,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通胀预期忽上忽下、有效需求频繁波动、债务风险有所加剧、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等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不平衡因素明显增多,实际经济走势以及市场预期中的分歧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的过程中面临更多掣肘。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复苏动力有所减弱,稳增长压力逐渐加大。下一阶段,不均衡的复苏仍将是内外部经济走势的主要特征,为此,要按照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佑新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包括三大内容,我们必须依照长期发展、长短期均衡和情势变迁的原则确定自己当期的调控取向。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在所难免。但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的调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优先。同时,"就业优先"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味地追求充分就业而损害经济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越  
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2—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4%、13.2%和11.8%.然而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市场物价大幅度上升,1994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1.7%.今年一季度尽管涨幅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水平,达到19.9%.毫无疑问,当前必须密切关注物价上涨的趋势.但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也不应针对物价上涨做出过度的反应,而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和走势,以保持经济稳定和进一步推进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武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对各类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意义是显见的。研判这类走向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国民经济总体远行态势的判断 ;二是依据上述判断运用宏观调控原理演绎出的政策组合 ,由此得出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趋势 ,做到未雨绸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