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7)
- 2023(12469)
- 2022(10677)
- 2021(9676)
- 2020(8255)
- 2019(18897)
- 2018(18450)
- 2017(35994)
- 2016(19727)
- 2015(22285)
- 2014(22415)
- 2013(22205)
- 2012(21352)
- 2011(19684)
- 2010(20350)
- 2009(19161)
- 2008(19202)
- 2007(17808)
- 2006(15906)
- 2005(14612)
- 学科
- 济(101922)
- 经济(101830)
- 管理(58001)
- 业(52136)
- 企(41399)
- 企业(41399)
- 方法(38881)
- 数学(34198)
- 数学方法(33821)
- 农(24864)
- 中国(23630)
- 地方(23269)
- 财(22424)
- 学(21350)
- 业经(19148)
- 环境(17541)
- 贸(17064)
- 贸易(17059)
- 制(17055)
- 易(16487)
- 农业(16361)
- 地方经济(14569)
- 银(14334)
- 银行(14295)
- 融(14268)
- 金融(14265)
- 和(13802)
- 行(13734)
- 策(13487)
- 划(12927)
- 机构
- 学院(300525)
- 大学(300304)
- 济(135274)
- 经济(132483)
- 管理(111115)
- 研究(108608)
- 理学(94680)
- 理学院(93586)
- 管理学(91949)
- 管理学院(91392)
- 中国(81317)
- 科学(65411)
- 京(63214)
- 财(61542)
- 所(56800)
- 农(52476)
- 研究所(51413)
- 中心(48697)
- 财经(48374)
- 江(47358)
- 经(43710)
- 业大(43370)
- 经济学(43093)
- 农业(41330)
- 北京(40005)
- 范(39914)
- 师范(39563)
- 经济学院(38658)
- 院(38141)
- 州(36850)
- 基金
- 项目(190903)
- 科学(149947)
- 研究(138734)
- 基金(138641)
- 家(121122)
- 国家(120137)
- 科学基金(101582)
- 社会(89489)
- 社会科(84793)
- 社会科学(84765)
- 省(74006)
- 基金项目(72388)
- 自然(64497)
- 教育(63066)
- 自然科(62933)
- 自然科学(62901)
- 划(62749)
- 自然科学基金(61777)
- 资助(57814)
- 编号(55339)
- 成果(46333)
- 重点(43609)
- 部(42949)
- 发(42759)
- 课题(39094)
- 创(38687)
- 国家社会(37139)
- 科研(36496)
- 教育部(36483)
- 创新(36396)
- 期刊
- 济(158137)
- 经济(158137)
- 研究(93594)
- 中国(56997)
- 农(47735)
- 财(47438)
- 学报(46877)
- 科学(43457)
- 管理(40474)
- 大学(34953)
- 学学(33189)
- 农业(31898)
- 融(30043)
- 金融(30043)
- 教育(28366)
- 经济研究(26249)
- 技术(25152)
- 财经(24946)
- 业经(23348)
- 经(21606)
- 问题(20657)
- 贸(17260)
- 技术经济(16734)
- 业(16630)
- 统计(15627)
- 国际(15036)
- 世界(14797)
- 版(14196)
- 理论(13928)
- 商业(13918)
共检索到460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卫,唐昌放
目前 ,中国经济在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 ,亦面临着增长速度下滑、需求不振、经济政策效应弱化的严峻问题。作者认为 :应进一步强化赤字财政政策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有效启动股市以增强居民的消费预期 ,通过综合性宏观经济政策启动总需求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政策 环境 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新顺 吕峰 史本山
近年来 ,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其中 ,有的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有的还不太明显。本文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政策进行了一般性和实证性的分析与评价 ,指出某些政策实施绩效不理想的原因 ,并提出以下建议 :( 1)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 ;( 2 )降低税负 ,促进投资 ,增加劳动者收入 ;( 3)减轻农村居民的负担 ,解除对农村居民的各种不平等的约束 ;( 4 )消除股市泡沫 ,释放资金以促进消费。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政策绩效 政策评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永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冯柏
2021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整体走向复苏,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通胀预期忽上忽下、有效需求频繁波动、债务风险有所加剧、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等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不平衡因素明显增多,实际经济走势以及市场预期中的分歧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的过程中面临更多掣肘。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复苏动力有所减弱,稳增长压力逐渐加大。下一阶段,不均衡的复苏仍将是内外部经济走势的主要特征,为此,要按照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甜甜
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1978—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并利用情景分析模拟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汇率政策的变动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能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对GDP、消费、投资和出口总额均有积极影响;提高人民币汇率,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投资和出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1979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表明,要使我国经济迅速而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发展和改革的关系,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这种政策不但有利于经济在稳定中协调发展,避免大起大落,而且可以为经济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华 张艳
宽松货币政策下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推动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加之股价、房价大幅快速上升,以及黄金、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虚高,并通过传导机制向PPI和CPI传递。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的关系,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难题。考量通货膨胀不仅要盯住CPI,同时要充分考虑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走势。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发生动态微调,经济刺激计划也应适时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走向中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也逐步走向稳健,将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倾斜,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保持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政策取向 问题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佑新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包括三大内容,我们必须依照长期发展、长短期均衡和情势变迁的原则确定自己当期的调控取向。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在所难免。但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的调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优先。同时,"就业优先"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味地追求充分就业而损害经济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越
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2—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4%、13.2%和11.8%.然而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市场物价大幅度上升,1994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1.7%.今年一季度尽管涨幅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水平,达到19.9%.毫无疑问,当前必须密切关注物价上涨的趋势.但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也不应针对物价上涨做出过度的反应,而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和走势,以保持经济稳定和进一步推进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武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对各类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意义是显见的。研判这类走向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国民经济总体远行态势的判断 ;二是依据上述判断运用宏观调控原理演绎出的政策组合 ,由此得出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趋势 ,做到未雨绸缪。
关键词:
宏观调控 GDP研判标准 政策组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宫希魁
本文在充分肯定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基本走向的同时 ,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中几个疑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见解。作者的结论是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 ,这样的概括和称谓不科学 ;反通货紧缩用货币量的单纯扩张不能解决问题 ,重点应当放在调整货币分布结构上 ;“搞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不可取 ,用通胀治通缩的结果很可能是滞胀 ;公职人员加薪不能带动其他社会成员增收 ,其它社会群体增加收入要从他们所处的现实经济关系中去寻找。
关键词:
经济政策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