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0)
- 2023(10696)
- 2022(9021)
- 2021(8179)
- 2020(6870)
- 2019(15339)
- 2018(15325)
- 2017(28754)
- 2016(16046)
- 2015(18390)
- 2014(18744)
- 2013(18181)
- 2012(17637)
- 2011(16169)
- 2010(16921)
- 2009(16223)
- 2008(16104)
- 2007(14924)
- 2006(13808)
- 2005(13097)
- 学科
- 济(82392)
- 经济(82277)
- 管理(50945)
- 业(41828)
- 企(34958)
- 企业(34958)
- 方法(24421)
- 中国(20654)
- 数学(20409)
- 数学方法(20114)
- 地方(19869)
- 财(19682)
- 制(19488)
- 学(18579)
- 农(18540)
- 业经(17053)
- 体(14793)
- 银(13777)
- 银行(13747)
- 融(13617)
- 金融(13609)
- 地方经济(13244)
- 行(13214)
- 环境(12066)
- 理论(12038)
- 农业(11863)
- 贸(11037)
- 贸易(11030)
- 务(10923)
- 财务(10877)
- 机构
- 大学(245296)
- 学院(244262)
- 济(107033)
- 经济(104633)
- 研究(91506)
- 管理(84760)
- 中国(70662)
- 理学(70550)
- 理学院(69670)
- 管理学(68347)
- 管理学院(67894)
- 财(53899)
- 科学(53385)
- 京(52940)
- 所(48009)
- 研究所(42651)
- 财经(40803)
- 江(40661)
- 中心(40492)
- 农(40388)
- 经(36565)
- 经济学(34273)
- 北京(34019)
- 范(33187)
- 业大(33023)
- 师范(32847)
- 院(32635)
- 州(31615)
- 农业(31224)
- 经济学院(30293)
- 基金
- 项目(149108)
- 科学(116880)
- 研究(110907)
- 基金(107254)
- 家(93419)
- 国家(92650)
- 科学基金(77887)
- 社会(71562)
- 社会科(67569)
- 社会科学(67554)
- 省(58180)
- 基金项目(55204)
- 教育(51087)
- 划(48788)
- 自然(47771)
- 自然科(46588)
- 自然科学(46571)
- 自然科学基金(45722)
- 资助(44470)
- 编号(44168)
- 成果(39258)
- 重点(34590)
- 部(33417)
- 发(33007)
- 课题(33000)
- 制(31743)
- 创(30138)
- 国家社会(29774)
- 性(29292)
- 教育部(28712)
- 期刊
- 济(136703)
- 经济(136703)
- 研究(82942)
- 中国(55179)
- 财(43464)
- 学报(38709)
- 农(38549)
- 管理(35440)
- 科学(35306)
- 大学(29680)
- 教育(28887)
- 学学(28015)
- 融(27508)
- 金融(27508)
- 农业(25138)
- 财经(22287)
- 经济研究(21763)
- 技术(21495)
- 业经(19387)
- 经(19374)
- 问题(17576)
- 贸(14119)
- 国际(12778)
- 技术经济(12685)
- 世界(12619)
- 业(12048)
- 版(11875)
- 统计(11395)
- 理论(11170)
- 经济问题(10949)
共检索到401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晓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人们所关心的宏观经济问题,特别是通货膨胀的形势问题,展开分析。文章着重探讨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宏观经济问题背后的体制根源。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宏观经济体制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宣迅 何国平
本文重点剖析了当前中国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生产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与有效需求受到诸多因素严重限制的矛盾 ,即总需求不足。其治理措施 :(1)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其购买力 ;(2 )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3 )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 ;(4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5 )深化金融和投资体制、税收体制改革 ;(6)努力扩大出口 ;(7)相机抉择 ,不断发挥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总需求的作用。
关键词:
价格水平 通货紧缩 财政政策 总需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曹学林
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谷书堂,曹学林一、对当前宏观经济态势的基本估计1·1990年以来经济运行轨迹简述由于经济运行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的特点,许多重要经济变量(如货币供给)的作用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现期的经济态势总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前期经济运...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长云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财政、金融、行政体制等方面探讨了其宏观制度性根源。基于这些分析认为 ,农业产业化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制度创新问题 ;要发展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民增收 ,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制度创新作为长期的重要任务。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迫切要求将制度创新的重点 ,由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民增收 制度 体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伟
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与美国和欧盟国家有所不同:50、60年代,当美国、西欧竞相实施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之时,日本却未加入这一潮流,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依赖货币—金融手段,带有一定的货币主义政策特征;80年代,当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开始向右转,改行货币主义时,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再次与此潮流相悖,出现向左转的迹象,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得以加强。90年代以来,日本面对的经济问题也与美国和欧盟大部分国家不尽相同,其经济政策的走势及个性特征,值得注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宪法
本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指出在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进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供给能力过剩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的主要方面,并重点讨论了在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进程中,宏观调控目标的选择,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的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溶沧
关于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刘溶沧1994年是中国的大改革之年。也是中国满怀信心地大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年、攻坚年。尽管改革的任务决不可能在这短暂的一年之内完成,但它却拉开了全面改革攻坚战的序幕。中国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都期望.以建立...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志凌 李今早 焦玉良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点与研究基点的选择 90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如何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也是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现实任务,因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体制、选择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贺雪峰
本文认为 ,在自上而下的政绩评价机制下面 ,县乡之间及乡村之间 ,很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 ,利益整体化了的县乡村三级 ,既可以摆脱自下 (农民 )而上的监督 ,又可以有效摆脱自上 (中央 )而下的监督。这种情况下 ,政绩工作和中心工作本身就成了县乡村三级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制造出来的工具。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是抽象地建立所谓现代行政体制 ,而是应该消极行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文章认为,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特点是"高增长、高通胀",已经到了要作出政策调整的时候。具体而言,是要在宏观方面通过政策的调整来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当前与长远、总量和结构、内需和外需、全局和局部、发展与改革的关系问题,保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最佳平衡点是增长率10%或者比10%稍多、通胀率在6%~7%之间。文章指出,解决当前增长与通胀的问题已经不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而是"保增长、抑通胀"或者是"促增长、抑通胀";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则是尽早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2013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宽松政策推动世界经济缓慢回升,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稳增长"政策继续发挥作用,企业由"去库存"逐步转入"补库存",宏观经济运行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总体以"平稳"开局。然而,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潜在财政金融风险不断累积须引起重视。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特点 矛盾 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学工 樊彩跃 刘雪燕
2009年我国经济经历了大落和大起,实现了率先复苏。预计2009年全年经济增长可达8.4%。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回升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本次危机冲击的严重性更大。本次危机后,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要明显快于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影响。展望2010年的经济增长前景,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上行态势,增长率可达9.3%。在各种因素影响下,2010年的通胀压力将大于2009年,但仍在可控和可承受的范围内。考虑复苏形势仍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2010年仍应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把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和深化改革作为当前主要任务。
关键词:
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 宏观政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立群
2008年以来,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成效开始明显显现,经济增长率开始高位回调。该文认为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价格涨幅持续攀高的态势也有所缓解;但国内经济的一些新问题如生产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房地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居民消费的降温值得重视;美国金融问题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需充分估计;最后文章认为只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和调节的时机,我国就能够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态势。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经济形势 消费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今早
一、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正确把握现阶段体制转轨时期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15年来的改革成就已为世界所公认,但是,十分明显的是中国仍然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即由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这种体制转轨或过渡在现阶段至少呈现四个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樊纲
一、中国的经济尚未摆脱以往的循环模式中国自从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次大小不等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分别是1978—1982,1983—1987,1988—1991年的波动。从1992年起,经济增长的热度回升,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波动周期,也就是进入了第四次周期。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定问题再次突出出来的时候,及时对我国的经济波动进行一些回顾、比较与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中国宏观经济运动的特点与问题,有一更清醒、更正确的理解,制定更好的反周期对策。以往的波动及其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