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1)
2023(2536)
2022(2171)
2021(2077)
2020(1744)
2019(3920)
2018(3835)
2017(6759)
2016(4056)
2015(4529)
2014(4667)
2013(4634)
2012(4602)
2011(4389)
2010(4636)
2009(4202)
2008(4310)
2007(3861)
2006(3636)
2005(3449)
作者
(13340)
(11302)
(11106)
(10745)
(7454)
(5385)
(5028)
(4395)
(4227)
(4133)
(4055)
(4003)
(3895)
(3890)
(3683)
(3532)
(3456)
(3375)
(3286)
(3202)
(3025)
(2884)
(2763)
(2729)
(2722)
(2610)
(2418)
(2357)
(2335)
(2325)
学科
(16160)
经济(16127)
管理(9207)
(8324)
(6508)
企业(6508)
(5725)
方法(5688)
中国(5057)
地方(4802)
(4588)
数学(4570)
数学方法(4444)
教育(3709)
业经(3550)
(3311)
(3290)
理论(3268)
农业(3111)
(2815)
金融(2814)
(2728)
银行(2703)
(2684)
贸易(2680)
地方经济(2641)
(2628)
(2619)
(2573)
(2541)
机构
大学(64057)
学院(61014)
研究(27282)
(21885)
经济(21346)
管理(19345)
中国(18683)
科学(18269)
理学(16273)
理学院(15877)
管理学(15418)
管理学院(15268)
(15129)
(14931)
研究所(13968)
(13351)
(12136)
师范(12018)
(11250)
中心(11235)
(10632)
农业(10548)
师范大学(10164)
业大(9901)
(9637)
北京(9471)
教育(9393)
(8528)
(8215)
财经(8024)
基金
项目(39840)
科学(31209)
基金(28494)
研究(28118)
(26179)
国家(25956)
科学基金(20878)
社会(16945)
社会科(15910)
社会科学(15902)
(15254)
基金项目(14809)
(14207)
自然(13973)
教育(13946)
自然科(13653)
自然科学(13644)
自然科学基金(13404)
资助(11471)
编号(10927)
成果(10414)
重点(9962)
(9165)
课题(8991)
(8990)
(8041)
计划(8013)
创新(7609)
科研(7573)
教育部(7546)
期刊
(27152)
经济(27152)
研究(21414)
中国(15130)
学报(13100)
教育(13065)
(12152)
科学(11920)
大学(9430)
学学(8599)
农业(8099)
管理(7898)
(7680)
(6129)
金融(6129)
技术(5499)
(4651)
财经(4062)
(4054)
经济研究(3957)
资源(3674)
业大(3671)
(3555)
问题(3545)
业经(3517)
图书(3220)
(3202)
(3079)
论坛(3079)
世界(3042)
共检索到102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着"学校中心论"、"专门德育论"和"即时效果论"三大认识误区,从根本上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深入发展。"去中心化"使学校教育的优势式微;专门化的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并不一定是"福音";经济主义导向的德育实效追求并不恰当。面对经济社会的变迁,应树立新的德育观,以"合力德育论"、"生活德育论"和"长效德育论"超越学校德育的认识误区,推动学校德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西顺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学校德育改革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以价值相对主义为指征的浪漫主义改革哲学,这导致当前我国的学校德育改革正面临四种不良倾向的挑战:自由主义的价值相对主义倾向、推倒重来的"重建"倾向、割裂主义的形式主义倾向、德育量化的唯科学主义倾向。其应对策略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学校深层价值结构的干预策略、草根式改革策略、学校教育的整体主义改造策略、叙事伦理模式的建构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本文介绍了学校德育测评中的三种典型取向:内容取向的测评、形式取向的测评以及中层概念测评。内容取向的测评以国际公民教育研究所的测评为例,重点介绍其测评点的确定、测评题的研制、测评结论的表达和推论,并且对我国德育测评中的常见问题做了分析。形式取向的测评以科尔伯格学派和关怀伦理的测评为例,重点介绍了如何紧扣推理形式和思维结构开展测评的思路。中层概念测评在测评点的确定、测评题的研制、测评分数的计算上也有自身的特色。文章最后提出,三种测评对象不同,功能有异,全面的德育测评需要借助三者综合进行。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淑英  
互联网时代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教师要内外兼修以应对交互性、多节点性的网络化的知识传递模式;其次,在网络信息时代,学校要依然坚守住德育阵地的主体性,联合家庭和社区的力量,有攻有守,避免学校德育阵地因为网络冲击而土崩瓦解。再次,学校要在德育价值观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内容和形式上要革故鼎新,坚守主流社会主义价值观,并在传播方式上有所创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瑛  赖萍  
当前金融机构违规存在三大“认识误区”人民银行信丰县支行刘瑛,赖萍误区之一:自主经营论。认为商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力,为了更好地避免资产风险,应该让货币商品经营者自主地选择任何经营方式。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把法律赋予的权力扩大化了,曲...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顾海兵  
自1992年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目前还没有人断言我国已经完成了市场化改革,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国的改革仍处于攻坚、深化阶段,我们仍处于转轨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社会中蕴涵的矛盾可能比转轨初期和转轨末期都要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顾海兵  
文章对国内外流行的有关市场机制缺陷或失灵的三种认识进行了质疑。这三种认识误区是 :市场机制只追求短期利益 ;市场机制不能实现共同富裕 ;市场机制不考虑整体利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贤君  李明汉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结构、社会文化、教育和道德等方面的急剧变化,给学校德育带来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困惑。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目前学生思想道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则是有效地实施德育的基础。 本文根据1993年4月间,广州教科所德育研究室对广州市所属的市区、经济较发达的番禺、经济较落后的从化三个地区,15所不同层次的普通中学,2400多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秀军  
完整的德育视野,既要在德育过程之中,也需在德育过程之外,必须关注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德育生态环境的整体构成具有系统性,影响机制具有复杂性,形成发展具有建构性,存在属性具有价值性,存在样态具有动态平衡性。德育生态环境通过支撑与制约、熏染与陶冶、引发与导向、检验与反馈等作用机制发挥其德育影响。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中蕴含着学校德育的深刻变革,其生态建构需遵循生态学的理念与原则,构建国家、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生态联盟",实现学校内、外德育环境的"无缝对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檀传宝  
讨论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的前提是研究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 (一)当代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变迁 研讨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应从环境因素(子系统)及其物质和精神结构两个角度子以展开。所谓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包括客观系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中观系统的社区,微观系统的家庭和作为中间系统的大众传媒。 当代社会就其宏观角度来看,全球正处在后现代化和现代化的巨变过程之中。一部分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在经济、文化诸领域均已达到了目前人类社会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但是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明又带来了技术专制、金权社会、紧张的人际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文彦  
20多年来,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法律,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意识、教育,当然也包括学校德育。这一崭新的历史转型期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它怎样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德育?学校德育如何积极改革并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这是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向东  
香港学校德育评介许向东只有弹丸之地的香港,近几十年创造了世界第三金融中心、第三黄金市场、第一集装箱港等经济奇迹。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成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香港政府确立“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开发智力资源以弥补自然资源不足”的战略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檀传宝  
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中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 ,应有一个与 1978年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相联系的重点转移。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质是世界德育、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德育 ,道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和教育的根本。奠基在道德教育基础之上的学校德育、学校教育是中国大陆改进基础教育品质 ,迎接 2 1世纪必将出现的新的开放、新的挑战的必然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向阳  
在价值多元社会中 ,学校德育面临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本文对激进的道德主义进行批判和分析 ,并基于一种温和的相对主义观点提出学校德育改革若干建议 :从求同转向求同存异 ,从规范转向规范和描述相兼顾 ,从对抗转向对话 ,从德目教学转向道德判断力、敏感性、行动能力的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