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4)
2023(4652)
2022(3805)
2021(3618)
2020(3120)
2019(6995)
2018(6783)
2017(14365)
2016(7276)
2015(8349)
2014(8306)
2013(8567)
2012(8103)
2011(7379)
2010(7806)
2009(8144)
2008(7148)
2007(6528)
2006(6047)
2005(5748)
作者
(20994)
(16974)
(16796)
(16273)
(10665)
(7990)
(7966)
(6514)
(6431)
(6130)
(5651)
(5522)
(5470)
(5439)
(5220)
(5180)
(5032)
(4862)
(4855)
(4834)
(4361)
(4150)
(4086)
(4013)
(3903)
(3785)
(3771)
(3739)
(3441)
(3429)
学科
(29787)
经济(29749)
(25858)
金融(25858)
(24114)
银行(24107)
(23492)
(21331)
中国(19805)
管理(19172)
(16114)
企业(16114)
方法(12607)
(12210)
数学(11859)
数学方法(11824)
中国金融(11187)
(11037)
(9177)
(7530)
贸易(7518)
(7439)
(7053)
地方(7048)
财务(7039)
财务管理(7025)
业经(6850)
(6782)
企业财务(6745)
制度(6493)
机构
学院(107464)
大学(107052)
(51059)
经济(49964)
管理(38140)
中国(37502)
研究(35554)
理学(31601)
理学院(31300)
管理学(30987)
管理学院(30782)
(28311)
(22432)
财经(22004)
(19837)
(19117)
(19021)
中心(18759)
金融(18685)
银行(18461)
经济学(17612)
(17586)
科学(17553)
(17344)
财经大学(16473)
经济学院(16208)
人民(15882)
(15407)
研究所(15363)
北京(15056)
基金
项目(59818)
研究(46851)
科学(46405)
基金(43304)
(35904)
国家(35568)
社会(30405)
科学基金(29947)
社会科(29022)
社会科学(29017)
(22809)
基金项目(22483)
教育(20900)
编号(19649)
(18869)
资助(18572)
成果(17272)
自然(16749)
自然科(16322)
自然科学(16318)
自然科学基金(16014)
(14055)
(13810)
重点(13408)
课题(13372)
(13355)
(12796)
国家社会(12655)
教育部(12458)
社科(12442)
期刊
(55913)
经济(55913)
研究(38877)
(33223)
金融(33223)
(20309)
中国(20057)
管理(14396)
(13707)
学报(12612)
科学(11732)
财经(11488)
大学(10026)
经济研究(9959)
(9787)
学学(9519)
业经(8926)
教育(8333)
理论(8204)
问题(8093)
农业(7980)
(7752)
技术(7624)
实践(7425)
(7425)
国际(7305)
商业(5906)
现代(5257)
技术经济(5068)
中国金融(5061)
共检索到177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婷  陆岷峰  
随着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金融安全也上升为各国的发展战略。从近年来爆发的金融危机来看,"热钱"作为强烈的逐利性极强的资本,起到了诱发并加剧金融危机的作用,从而威胁到一国的金融安全和政局稳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币值升值预期等"热钱"流入的基本条件,"热钱"的大量流入,在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安全风险。解除"热钱"的负面影响,必须对"热钱"形成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和资金价格跟踪国际资本平均价格,减缓"热钱"流入动力;必须从管理体制和力度上入手,构筑"热钱"流入的"防火墙";必须从科学使用"热钱"着手,实现"热钱""冷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延伟  侯建强  高增安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各类新兴金融业态、金融平台和金融工具的"井喷式"发展,洗钱犯罪分子主动借助其各类合法交易的外衣,洗钱行为欺骗性、隐蔽性程度更大,呈现出了众多的新兴洗钱威胁领域,如各类新兴金融衍生品洗钱、资金/价值转移系统洗钱、虚拟货币洗钱、新兴支付业洗钱、国际非盈利组织洗钱等。本文建议开展全面系统的洗钱威胁国家评估、激活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内在动力、完善我国国家洗钱威胁监测与防范系统和推动我国反洗钱监管国际合作网络体系建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延伟  侯建强  高增安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各类新兴金融业态、金融平台和金融工具的"井喷式"发展,洗钱犯罪分子主动借助其各类合法交易的外衣,洗钱行为欺骗性、隐蔽性程度更大,呈现出了众多的新兴洗钱威胁领域,如各类新兴金融衍生品洗钱、资金/价值转移系统洗钱、虚拟货币洗钱、新兴支付业洗钱、国际非盈利组织洗钱等。本文建议开展全面系统的洗钱威胁国家评估、激活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内在动力、完善我国国家洗钱威胁监测与防范系统和推动我国反洗钱监管国际合作网络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柳  廖海波  
我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具有积极价值,但该新兴行业面临着较高的环境威胁水平,主要包括进入威胁、竞争威胁、替代威胁、卖方威胁和买方威胁。因此,应发挥比较优势,从政府、金融机构和外包服务商多个维度培育行业竞争潜力,提高集聚资源的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仁彪  
文章论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创新对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从历史事实出发,探讨了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机制的影响、世界财富的瓜分、通货膨胀的延期以及传统金融政策的弱化效应所产生的极为隐蔽的负作用,并简要提出了我国一的主要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婧  
三年前,一场由房地产次级贷款引发的危机如暴风骤雨般给美国债券市场带来了"地震式"冲击,直至今日,金融危机蔓延之势仍未消沉,已演变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一场小规模的房贷危机竟能引起全球经济危机,可见房地产业与金融业联系之紧密,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海珍  史芳芳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跨境热钱流动波动剧烈,考虑到这一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国跨境热钱流动原因可能会有动态变化,不同时期的主要驱动因素可能会不同。本文首先基于间接法估计了中国2007年以来跨境热钱流动规模,并进行了初步的描述统计分析,进而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MS)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进行结合的动态非线性模型,对中国跨境热钱流动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跨境热钱流动可以分为"高风险"与"低风险"两个区制,分别对应全球风险较高、国内经济下行运行与全球风险较低、国内经济运行平稳两种状态。在"高风险"区制,中国跨境热钱流动主要受外部因素——全球风险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国刚  余维彬  
2008年3月底,在国家外汇储备数额为16821.77亿美元的背景下,有人根据所谓的全口径计算认为,仅2003年以后流入中国的国际热钱数额就达到了17542亿美元,是当期国家外储的104%,这种显然不符合中国实际状况的说法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认为,"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说法存在4个方面问题:"国际热钱"概念扩展引致逻辑混乱,"国际热钱"流入的路径不清引致胡乱猜疑,国际收支项目不清引致估算严重失真,缺乏实践常识引致收益估算失实。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福全  
当前北美、欧盟及东亚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看来,目前对欧美与东亚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的应该是通货紧缩。众所周知,战后几十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危险是通货
[期刊] 改革  [作者] 方生  
“外资威胁论”质疑方生为了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某些思想障碍。关于利用外资,有人提出“谁利用谁”这样一个问题,言外之意,只能我利用你,而不能让你来利用我;有人认为外商以所获利润汇出意味着我国国民财富的流失,而看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祀忧  
气候变暖使地球上所有物种面临适应性挑战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表明,2l世纪气候变化的速度与严重性将达到人类从未经历的程度,给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物种造成严峻的适应性挑战。气候科学家几乎一致认为,全世界的冰川和北极的冰帽正在加速融化,海平面升高将威胁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刚  白钦先  
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迅猛发展,短期国际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已逐步演化为专业性投机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隐蔽性和攻击性等特征,往往会对一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发展造成威胁。当务之急是进行政策搭配与协调,提高国家经济金融实力,防止爆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并将金融安全与主权提高到与国家领土和外交主权同等重要的地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洋洋  吴昊旻  
以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且这种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度高、管理层持股、控股股东财富集中度高,以及所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公司中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显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持有;相比于自然人和短期投机型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外资及长期战略型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基于外生政策冲击的拓展性检验显示,上市公司减持管制政策削弱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而放松卖空管制政策则会强化这种效应。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作用具有正向价值效应,即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