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1)
2023(7034)
2022(6069)
2021(6116)
2020(4911)
2019(11389)
2018(11405)
2017(20560)
2016(12679)
2015(14606)
2014(14962)
2013(13726)
2012(12980)
2011(12016)
2010(12695)
2009(11568)
2008(11651)
2007(11074)
2006(10477)
2005(9772)
作者
(31759)
(26200)
(26167)
(25505)
(17028)
(12590)
(12281)
(10245)
(10120)
(9985)
(8857)
(8855)
(8568)
(8516)
(8382)
(8130)
(7989)
(7917)
(7734)
(7614)
(7057)
(6432)
(6330)
(6255)
(6231)
(5979)
(5942)
(5906)
(5347)
(5343)
学科
(37043)
经济(36892)
管理(32356)
(30333)
(26356)
企业(26356)
教育(22902)
中国(20031)
(14244)
理论(14042)
(12678)
方法(12162)
(11573)
业经(10588)
(10141)
教学(9525)
(9252)
农业(8668)
地方(8606)
(8398)
数学(8088)
数学方法(7738)
及其(7442)
技术(7313)
(7295)
(7286)
贸易(7281)
(7269)
银行(7269)
(7105)
机构
大学(171995)
学院(165438)
研究(62440)
(60690)
经济(58839)
管理(56662)
理学(46875)
理学院(46183)
管理学(45116)
管理学院(44727)
中国(42568)
(38959)
教育(36017)
(35068)
师范(34965)
科学(33265)
(33047)
(30783)
(29572)
师范大学(28349)
中心(27191)
研究所(26867)
北京(26696)
财经(24264)
(23039)
(22357)
(21712)
技术(20921)
(20423)
职业(20242)
基金
项目(92701)
研究(82100)
科学(74878)
基金(61709)
(50006)
社会(49400)
国家(49317)
教育(47518)
社会科(45274)
社会科学(45258)
科学基金(42030)
编号(38264)
(37611)
成果(37385)
(33697)
课题(31117)
基金项目(30184)
(26654)
资助(26009)
自然(23348)
(23179)
(23115)
规划(23061)
项目编号(23019)
自然科(22782)
自然科学(22779)
自然科学基金(22385)
重点(22115)
(21124)
教育部(21050)
期刊
(78809)
经济(78809)
研究(70904)
教育(64637)
中国(49651)
(26029)
管理(23197)
(20326)
(18562)
金融(18562)
科学(18178)
技术(18147)
学报(18067)
大学(16937)
职业(15163)
农业(13519)
财经(12715)
学学(12600)
业经(12559)
经济研究(11328)
(11033)
(10927)
论坛(10927)
图书(10500)
问题(9866)
技术教育(9258)
职业技术(9258)
职业技术教育(9258)
高等(9245)
(9153)
共检索到291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英  
社会公德是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最基本的、与大学生现实生活联系最直接和最紧密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应当从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勇担社会责任,提升自身素质做起,从剖析和透视大学生公德现状和公德教育现状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大学生公德的缺失问题,并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大学生公德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丽萍  张鑫  杨静  
当前大学生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缺失现象。造成大学生缺失社会公德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伦理思想、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当前公德教育存在缺陷、我国公民道德法律化程度偏低等。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观念,探索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新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曼华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低差问题的描述屡见于报端,以至于有些报刊讨论大学生的基础文明问题。道德是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深层结构。社会公德属于道德的范畴,它是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也是工业文明的伦理基石。笔者曾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进行了小规模的实证研究。其主要涉及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与规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两个层面。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观念选择与社会主流文化相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瑰丽  
文章在分析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对策,即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开展公德实践教育、倡导网络信息文明、弘扬校园高雅文化、培养良好自身形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月芬  
"诚信缺失"作为消极心理的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群体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文章揭示诚信缺失对于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干预措施,旨在指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诚信缺失的情况,建立和健全诚实守信的心理与人格品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文章首先指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五种对策:营造培养国防意识教育的文化氛围,成立专门的高校国防教育管理机构,建立高素质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依托校园文化强化学生国防意识,主动拓展国防意识教育空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雯姝  杜晶波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学术道德意识普遍薄弱,违反大学生学术道德的现象比较普遍。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扭转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必须规范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利用各种渠道激活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龙一平  周庆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确立奋斗的理想目标,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庞荣申  梁瑞敏  陈云尚  赵丽丽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就业环境及自身素质的原因,在高校产生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他们或"有业不就",或"有业难就",或"就业难"。对此,高校有责任认真审视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缺失,找出症结,采取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指导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小涛  
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意识淡薄、学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和学校与就业市场之间就业交流平台的不完善。对此,应当通过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意识,不断挖掘大学生的自我就业教育能力,转变学校的就业服务的态度,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和完善学校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等手段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教育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立华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诚信缺失事件不断发生。文章在透视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珏  
传统观念一直将政治信仰作为衡量我国大学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事实上缺少道德信仰才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在社会转型期间,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信仰方面的危机,并影响着道德领域。要解决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必须加强道德信仰教育,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为标杆,加大失德成本,打造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心灵家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万红  陈艳梅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普遍淡薄现象的分析,深刻剖析当今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和缺失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该从理论教育、网络建设、校园活动、心理引导四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树立大学生的感恩和回报意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锋  
通过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个案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在认同主流的同时,着重把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缺失作为问题提出,并对其成因及危害作了初步的探究,同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易红联  冷云飞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然而大学生失信现象却时有发生。分析当代大学生失信原因,探索重构大学生诚信之对策,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