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1)
2023(9488)
2022(7579)
2021(7414)
2020(5962)
2019(13970)
2018(14067)
2017(24574)
2016(14173)
2015(16345)
2014(16492)
2013(14916)
2012(13478)
2011(12180)
2010(12881)
2009(11296)
2008(10844)
2007(10260)
2006(8925)
2005(7682)
作者
(35180)
(29021)
(28939)
(27700)
(18485)
(13776)
(13346)
(11203)
(11095)
(10763)
(10050)
(9606)
(9312)
(9211)
(9168)
(8759)
(8658)
(8646)
(8422)
(8356)
(7497)
(7131)
(7068)
(6815)
(6761)
(6557)
(6541)
(6494)
(5813)
(5757)
学科
(44216)
经济(44186)
管理(39413)
(35651)
(31524)
企业(31524)
教育(23803)
方法(21274)
中国(20438)
数学(18754)
数学方法(18175)
技术(17542)
理论(14942)
教学(13065)
技术管理(11958)
(11547)
业经(11078)
(9424)
地方(8924)
(8869)
(7785)
(7449)
农业(7368)
学法(7266)
教学法(7266)
(7148)
(7118)
(6955)
(6673)
银行(6672)
机构
大学(185570)
学院(180312)
管理(67200)
(62641)
经济(60940)
研究(59246)
理学(57908)
理学院(57196)
管理学(55701)
管理学院(55331)
(40851)
中国(37451)
教育(36973)
(36351)
师范(36160)
科学(34038)
(29604)
师范大学(29420)
(27956)
(27108)
北京(26667)
中心(26650)
技术(26085)
研究所(24534)
职业(23844)
(23620)
业大(22200)
(22138)
财经(21798)
(19803)
基金
项目(118815)
研究(98530)
科学(96594)
基金(80318)
(67460)
国家(66708)
社会(59140)
科学基金(58791)
教育(56590)
社会科(55785)
社会科学(55775)
(50925)
(43955)
编号(43403)
基金项目(41110)
成果(37935)
自然(35602)
课题(34949)
自然科(34908)
自然科学(34905)
自然科学基金(34282)
资助(32128)
(30389)
(29416)
重点(28338)
规划(27546)
(27504)
创新(27225)
项目编号(26717)
(26656)
期刊
教育(70018)
(68494)
经济(68494)
研究(65370)
中国(52181)
管理(28637)
技术(25736)
(21212)
科学(20868)
学报(20669)
大学(19170)
职业(18250)
(17849)
学学(14667)
农业(12601)
(12327)
金融(12327)
图书(12043)
(11880)
论坛(11880)
业经(11710)
技术教育(11549)
职业技术(11549)
职业技术教育(11549)
科技(10860)
经济研究(10647)
财经(10511)
高等(10390)
(10105)
技术经济(9751)
共检索到285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曲振国  
创造学学科建设与创造教育的模式构建问题是创造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人们对创造学学科性质认识上的模糊及创造教育缺乏系统性,极大地影响了创造教育的实施。当前应当进一步完善普通创造学,重点加强学科创造学的建设,实施一体两翼三结合的立体化创造教育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雨欣  
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校而言,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在行业的创新能力是检验高校办学成败的关键。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培养模式。因此积极建设并完善基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廖文胜  
一、问题的提出和理论依据我校自1985年开始,在市教科所指导下进行了“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实验”;1992年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以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为特色的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于1994年结题;1995年进行“激发创造性教育”的研究,至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以俊  
创造性学习是一个使大学生的身心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并不断增进的过程,具体地说,创造性学习集中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探究学习、问题意识、面向过程和因材择学.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创造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可由下述六部分构成:需要与动机的形成、问题的提出、展开探索、形成答案、检验结论、扩展充实.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曲娜  王孟钧  
建设供应链模式是项目各决策主体为提高专业化分工合作水平以应对现代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低收益状况而在多层面协商下达成的均衡结果。本文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对建设供应链模式的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进行分析,并通过供应链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对比,分析建筑供应链模式价值创造的机理,探索价值增加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相峰  杨亚军  阎大伟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有开创性的人。通过推进创业教育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建构起符合国情,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模式和实践途径,是提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效果的一项根本保证。一、凝炼"面向全体,注重素质"的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在全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彭青  石喆  
线上教育具有互联互通、群体共享、整合重构等优点,而线下教育能实现情感顺畅交流、知识及时反馈,两者具有鲜明的互补性。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线上教育的技术限制不断被解决,教育场景不断扩展延伸,这为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并非简单地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加,而是两者的融合变迁与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共同协作,合力推动内容及平台的同步融合,实现共享共通,以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彭青  石喆  
线上教育具有互联互通、群体共享、整合重构等优点,而线下教育能实现情感顺畅交流、知识及时反馈,两者具有鲜明的互补性。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线上教育的技术限制不断被解决,教育场景不断扩展延伸,这为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并非简单地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加,而是两者的融合变迁与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共同协作,合力推动内容及平台的同步融合,实现共享共通,以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振周  唐成棉  
本文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现代技工需具备的技能结构进行了剖析,认为根据学生受教育的基础及企业用工的需求,将知识和技术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辅以整合后的通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职业个性课程,建构全新的任务驱动课程模式;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内在能力,使其具备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本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要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统筹整合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理念,以塑造"创新、创业、创优"的"三创"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中,建构创业教育的功能实现机制,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模式。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宗益  
2008年7月2日,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主办的"重庆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在重庆工商大学举行。论坛深刻总结了我国特别是重庆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也为重庆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撑。论坛上,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教授、西南大学戴思锐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王崇举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邓正琦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王怀勇教授等知名专家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新宇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建构遵循三个原则,即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建构可以有六种操作模式,即课堂教学模式、活动教育模式、环境陶冶模式、榜样示范模式、角色扮演及问卷调查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立志  黄晓颖  
借鉴科学创造方法论的思想资源,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难题,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特丽莎·阿玛布丽的创造力三结构理论关于创造环境、创造动机与创新教育三者关系的研究,对我国高校建构创新教育实践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并基于此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递进模型"。东北大学顺应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吸收创造力研究的思想资源,探索出"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