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0)
2023(8303)
2022(6678)
2021(5900)
2020(5156)
2019(11534)
2018(11317)
2017(22373)
2016(12006)
2015(13247)
2014(13011)
2013(13226)
2012(12345)
2011(10695)
2010(10958)
2009(10618)
2008(10755)
2007(9977)
2006(8933)
2005(8420)
作者
(36220)
(30354)
(30014)
(28283)
(19495)
(14415)
(13515)
(11700)
(11445)
(10964)
(10370)
(10166)
(10078)
(9781)
(9748)
(9246)
(9029)
(8900)
(8665)
(8629)
(7654)
(7525)
(7414)
(7099)
(6872)
(6831)
(6753)
(6706)
(6082)
(6048)
学科
(72513)
(68379)
企业(68379)
(61891)
经济(61810)
管理(52991)
方法(26228)
业经(25264)
(22599)
(20976)
数学(18563)
数学方法(18455)
(17921)
财务(17915)
财务管理(17899)
企业财务(16937)
农业(16135)
技术(15257)
(13340)
中国(12756)
(12562)
(12261)
企业经济(11969)
(11788)
理论(11123)
经营(11110)
(10518)
技术管理(10204)
(10067)
贸易(10060)
机构
学院(180672)
大学(174287)
(83002)
经济(81737)
管理(73528)
理学(62464)
理学院(61914)
管理学(61225)
管理学院(60910)
研究(60408)
中国(49358)
(38597)
(37101)
(35665)
科学(34957)
(31655)
财经(29948)
(29502)
农业(28372)
研究所(28176)
(27159)
业大(26994)
中心(26963)
经济学(24786)
北京(23233)
(22458)
经济学院(22454)
商学(22291)
商学院(22113)
财经大学(21860)
基金
项目(112820)
科学(90350)
基金(83549)
研究(81252)
(73112)
国家(72417)
科学基金(63361)
社会(53565)
社会科(50882)
社会科学(50868)
(45393)
基金项目(43713)
自然(41464)
自然科(40558)
自然科学(40544)
自然科学基金(39944)
(36570)
教育(35545)
资助(34325)
(32296)
编号(30951)
(27247)
重点(25494)
(25324)
(24867)
创新(24500)
成果(23853)
国家社会(22462)
(22149)
科研(21480)
期刊
(98463)
经济(98463)
研究(54576)
中国(35597)
管理(35033)
(34431)
(33771)
科学(26165)
学报(26113)
农业(23301)
大学(20181)
学学(19566)
业经(17688)
(17671)
金融(17671)
技术(17667)
经济研究(16126)
财经(15895)
(15325)
(13940)
问题(12437)
技术经济(12416)
教育(11960)
世界(11242)
(10436)
财会(10361)
现代(10141)
经济管理(9644)
商业(9558)
国际(9487)
共检索到283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耀君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十四年的经验和邓小平同志92年初南巡谈话的精神,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进一步指明了增强企业活力的方向。一、只有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增强企业活力我国提出增强企业活力,主要指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问题,已有相当年头。远的且不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一九八四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提出了要增强企业活力。一九八五年九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经委、国家体改委《关于增强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务院又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鸿璋  
盘活土地资产增强企业活力邓鸿璋今年是我国构建国有现代企业制度框架的第一年。湖南省政府于今年3月15日印发了《湖南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确定了“湖南省涟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国营大中型企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因此,围绕企业转制这个中心,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伟  
(一)国营企业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已有两年了。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给企业带来了活力,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为了能全力抓住中央指出的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使企业变成具有凝聚力、幅射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实体;为了能胜利实现“七五”计划提出的基本奠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必要对第二步利改税以来的实践作一些研究,探讨如何把第二步利改税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税收作为经济杠杆对社会经济生活运行的调节作用,增强企业的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辅礽  
全民所有制企业要有充分的活力还必须具备能够自主经营的外在环境和条件。这里最重要的是市场的环境和条件。第一,资金、物资、劳动力和产品能够自由地流动。这是企业自主经营的重要的外部环境。原有的经济体制障碍了这种市场环境的形成。因为原有的经济体制是按行政系统的划分来管理经济的。为此,必须使企业同行政机构相分离,改革按行政系统管理经济的体制。需要形成生产资料、资金和劳动力的市场。第二,要形成正常竞争的市场条件:(1)把给企业的特殊照顾、特殊待遇和特殊“关系”等从经济活动中排除出去。(2)防止垄断。(3)市场一方面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永清  
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改革的方法,无非是从企业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着手。即从企业内部改革挖潜,加强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努力改善企业的宏观外部环境,完善其外部约束机制。本文试就完善企业外部约束方面作一些探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伟奇  
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朱伟奇《建议》中的一个要点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对于如何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建华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这一呼唤已久的命题,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力度的加大,已十分严峻而又紧迫的摆在各级领导面前。尤其在91年10月份被列为中央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专门研究、探索,这是改革以来不曾有过的。江泽民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指出:“要把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作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件大事,摆到突出的位置上集中精力抓下去。”同时强调指出:“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这足以说明当前增强企业活力的紧迫性、重要性、必要性。它是涉及经济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宏浩  
企业文化是八十年代在国外形成的企业管理新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强烈关注,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总的来说、企业文化是从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出发,来协调和引导人的行为,使每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自觉统一于共同目标之下,从而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外引力和持久力。企业文化虽为“软件”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以种种形式反映出来,可闻可见,可感可触,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大学德育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内在需求,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引领学生走出狭隘的心灵和地域,把学生带到群山峻岭之上看问题。从四个方面,即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论述大学德育的挑战和对策。学校德育要呼唤学生的觉醒,增强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许旭  陈武生  
为了改革建筑企业用工制度,逐步降低固定工比例,提高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北京中铁建筑工程公司从1987年以来,开辟农村劳动力参加城市建设的途径,有计划地招收农民合同制工人,适当地使用农村建筑队,收到显著成效。现就该公司如何改革用工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展开分析,并对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提出建议。一、基本情况1986年,北京中铁建筑工程公司借鉴日本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顾介康 ,袁普泉 ,恽竞 ,沈祖方  
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促进科研单位更好地面向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工厂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活力。“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通过工厂企业才能实现。工厂企业对科学技术需求的程度决定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工厂企业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追求技术进步应成为企业负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工厂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欲望是否强烈和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生产的能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素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达  
搞好大中型企业是1990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和今年初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的主题,也是我们大中型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并为之奋斗的重大课题。搞好大中型企业既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又需要积极做好内部工作,两者缺一不可。毛泽东同志说过: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特别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倪金林  
深化改革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倪金林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充分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从我们安庆市金属材料公司这些年的发展情况看,只有坚持改革,不断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才会有良好的社会效...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泽江  
唐山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生产任务不足的形势下,努力转换经营机制,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在稳定发展建筑业的同时,积极开发多种经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到今年上半年,全公司的多种经营产值已占企业总产值的21%。一、确立多角立足的企业发展战略我公司是1949年初成立的国营大型施工企业。近年来,企业出现了“三多”的现象,即:离退休人员多、女职工多、非生产人员多,企业包袱越来越重。加之,建筑施工属微利经营,企业要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刚  
一、企业经营中的约束机理和机制系统约束是约束条件、约束状态、约束力的简称。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条件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企业自身条件,如企业的资产量、资产的技术水平、产品性状、企业活动对国民经济和市场的影响程度、企业的产业性质和产业环境、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商品生产经营者等等;二是市场条件,如市场体系的形成程度、市场格局和供求状况、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市场体制的完善程度等等;三是政府条件,如宏观调控方式及机制、宏观调控能力、经济活动的法治程度、政府的政策取向等等;四是国民经济状态,如经济的繁荣或平淡、产业结构态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