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1)
2023(5124)
2022(4255)
2021(4295)
2020(3405)
2019(7939)
2018(7962)
2017(13925)
2016(9173)
2015(10578)
2014(11017)
2013(9810)
2012(9178)
2011(8468)
2010(9046)
2009(8038)
2008(8254)
2007(7690)
2006(7326)
2005(7000)
作者
(23958)
(19745)
(19737)
(19078)
(12694)
(9472)
(9109)
(7961)
(7539)
(7499)
(6978)
(6845)
(6517)
(6435)
(6429)
(6296)
(5981)
(5940)
(5886)
(5823)
(5423)
(5024)
(4891)
(4804)
(4766)
(4569)
(4524)
(4267)
(4190)
(4143)
学科
(24321)
经济(24271)
教育(19968)
管理(19524)
(17095)
中国(15712)
(13565)
企业(13565)
(9739)
(9107)
理论(8783)
(8718)
方法(7987)
(7636)
(7499)
发展(6797)
(6675)
教学(6399)
数学(6323)
数学方法(6079)
农业(5900)
地方(5841)
业经(5757)
(5202)
(4891)
银行(4878)
(4649)
(4637)
财务(4632)
财务管理(4614)
机构
大学(125194)
学院(119680)
研究(48670)
(38020)
经济(36740)
管理(35829)
教育(31555)
中国(31226)
理学(29620)
(29382)
(29319)
师范(29197)
理学院(29081)
科学(28688)
管理学(28231)
管理学院(27977)
(25356)
师范大学(24144)
研究所(22627)
(21964)
(21547)
中心(20806)
北京(20087)
(18920)
(17343)
(16953)
技术(16330)
财经(16078)
职业(15163)
业大(15020)
基金
项目(70148)
研究(59520)
科学(56271)
基金(46794)
(40230)
国家(39698)
教育(36179)
社会(34469)
科学基金(32182)
社会科(32082)
社会科学(32071)
(28612)
编号(27065)
成果(26863)
(26828)
基金项目(23452)
课题(23315)
(19580)
资助(18918)
自然(18709)
自然科(18208)
自然科学(18200)
重点(18061)
自然科学基金(17842)
(17628)
规划(17029)
(16751)
(16444)
项目编号(15772)
教育部(15653)
期刊
教育(51961)
研究(50945)
(50131)
经济(50131)
中国(36119)
(18984)
学报(17815)
(16646)
科学(16551)
大学(14772)
技术(13339)
管理(12747)
职业(12574)
农业(12523)
学学(12000)
(11780)
金融(11780)
技术教育(8228)
职业技术(8228)
职业技术教育(8228)
财经(8225)
(7703)
业经(7584)
(7447)
论坛(7447)
(7151)
问题(6734)
经济研究(6520)
(6204)
高等(6025)
共检索到205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静美  邬志辉  
大班额是我国城镇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它呈现出初中甚于小学、中西部更为突出、初中改善明显而小学任重道远的基本样态。大班额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人口拉动型、空间结构型、质量差距型和利益驱动型四种问题类型。治理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大班额,须统筹解决教育资源短缺,扩大城镇学位供给;调整城镇学校空间布局,均衡校际教育质量;加大增量投入存量流动,提高乡校教育质量;以压力强化落实和监管,破除潜在规模利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永新  
大班额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教育改革发展、迟滞教育水平提高的突出问题。根据教育部城镇普通中小学班额标准,小学为每班45人,中学为每班50人。小学每班超过45人,中学每班超过50人即为大班额,每班超过66人为超大班额。解决好大班额问题是全面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开始,山东省实施城镇普通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各地教育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善槐  
当前,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面临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外来学龄人口涌入和生育政策调整的三重挑战,就学需求与学位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城镇学校布局调整应具有科学化和人本化价值观照。在价值目标上,有利于实现人的城镇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基于多重价值目标的协调,建立以学龄人口覆盖率与学校服务半径、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师资与硬件设施配置为核心指标的布局调整底线标准体系。在调整的过程中,客观评估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的承载力,实时监测、预测学龄人口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按照布局调整的底线标准进行规划布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新平  何晨玥  
从软法治理视角来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一个从标准的制定、实施、评价到形成实效的动态治理过程。办学标准在软法框架中可划分为"作为技术工序的标准"和"作为行为规范的标准"两个层次,呈现多元主体协商合意、公共权威补充维护和位阶排列灵活呈现的运行特征。办学标准在运行中的"软约束力"主要指向对政府行政裁量的规制和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具体体现为干预与矫正政府决策、推动政府创造性表达、激励学校因势利导、赋予学校社会压力和引导学校良善履职等。实效产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效应,究其原因是软法自身理性不足和外在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新平  张冉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标准化建设过程与地方教育等级化的现状、办学同质化倾向相互交织,不同层面的相关者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及其标准化建设的理解出现偏差,影响了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民办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缺乏内在动力与外在监督。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地方教育的现实出发,厘清标准化与等级化、同质化的关系,明确标准化建设的对象与核心,科学制定标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发挥地方社会在标准化建设中的支持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现与突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路曦  朱家存  
日本为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和教师配置的最大合理化,提高义务教育水准,消解基础教育不平等现象,在1958年便颁布了《公立义务教育诸学校班级编成及教职员定额数标准法》。依据此法,日本先后进行了十次"教职员定额数调整计划",逐步构建出学校班级编成与教师定额配置一体化系统,在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校园欺凌、避免学生辍学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梳理总结这十次调整计划的内容及其重点措施,发现该政策特点主要有:长期推进教学小班化,努力降低生师比;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标准加机动"的教师编制核定模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学军  
对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聚焦两个问题:一是从"标准建构"与"标准建设"的二维框架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哪些问题;二是标准化建设需要坚持何种工作方法论。基于X省三个县(市)的调研发现,办学标准本身存在不相一致、不符实际和不够具体的问题,标准化建设也存在超标与低标不均衡、硬件与软件不协调、配备与维护不一贯、县管与镇管不统一、标准与特色不平衡、手段与目的易混淆等问题。这些发现表明了区分"标准"与"建设"的必要,以及追问"标准的标准"和"建设的方式"的价值。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优化,须思考更高层次的工作方法论问题。结合科学主义和经验主义工作方法论的优势与不足看,基于实践理性的实事求是方法论更值得坚持。它要求当前的标准化建设,应致力于工作性质的明确、标准尺度的完善、建设策略的转换与推进重点的把握。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熊淳  魏体丽  
日本为应对学龄儿童减少而造成众多学校生源短缺的问题,于2008年7月出台了新政策,从而开始了新世纪以来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本研究从其调整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日本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清溪  邬志辉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呈现国家政策短时间内调整较大、地方政策细则差异显著的特征。当前课后服务实践中服务人员的模糊性、教育收费的敏感性、服务时间的复杂性、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成为课后服务政策落地的现实堵点。课后服务可以分为课后看护服务和课后发展服务,二者的价值取向、功能定位不一样,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同。为此,应及时更新国家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对课后服务实施分类管理,将课后看护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管理,同时探索建立开放多元的课后发展服务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生怀  
农村义务教育已成为教育事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但在观念上、经费上、教师队伍建设上以及高辍学率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秦琴  
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收费上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是政府积极采取治理和修正措施,三令五申禁止教育乱收费,为学生减负为老百姓减压;另一方面是家长口头上高呼"严厉整治教育乱收费"与实际行动上助长乱收费相背离。作为教育收费的直接体——学校,在社会的声讨背后也存在隐情。就学校的收费动机来看,一则是制度性的,二则是逐利性的。前者如政府摊派,或者学校为正常运作与发展而收取的费用,后者如学校不规范的收费行为,用以解决结构性工资的补贴部分。而就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来看,家长在情绪上抵制学校各类教育收费,却在行动上为子女缴纳各种培训班费用,当发现校外的培训费用远高于校内时又转而要求学校重新开办各类辅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佘林茂  张新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多种方式助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由于不同阶段工作重心的不同,"标准"工作本身在称呼及概念上不尽相同,客观上导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陷入了一种"标准丛林"。从关系范畴出发,可以探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五种关系,即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认识起点上存在着一与多关系,在动力来源上存在上与下关系,在生态意义上存在内与外关系,在复杂性思维上存在静与动关系,在研究思路与空间上存在横与纵的关系。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关系范畴思考是一种理论透镜,也是行动上的冷静"返回",力图实现从有限到无限、从多元到整体、从解构到建构的超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峰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政策议题,其核心问题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的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是包括办学条件、办学过程和办学质量的体系,根据其发挥效力的范围可以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根据其效力层次可以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制定的目标是划定底线、规范发展,而并非仅仅是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的制定应注重国际视野和本土历史经验的结合,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路径的结合,同时鼓励多元主体的参与,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协同作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制定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佳  顾建民  
校长轮岗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影响到校长轮岗政策的设计、实施和调整。本文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790名校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校长轮岗对学校发展产生的影响。从校长的角度看,轮岗经历增强了校长在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培养教师、优化组织架构和教学发展等四个维度的领导力。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轮岗校长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集体效能的促进作用的大小与非轮岗校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轮岗校长通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教师对校长的信任度和教师工作满意度产生的间接促进作用大于非轮岗校长,但直接促进作用显著小于非轮岗校长,总体促进作用与非轮岗校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校长轮岗对学校发展的效果尚未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基于大规模义务教育学校基线调查数据,依据教育生产函数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学校、家庭、教育制度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家庭和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联合生产机制;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成绩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竞争制度、分权制度对学生成绩均有直接显著正影响,而竞争制度、问责制度、分权制度均通过学校和教师中介变量对学生成绩产生了间接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以帮助学校和家庭提高学生成绩:加强家校合作,健全家庭和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联合生产机制;重视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制度,依靠激励制度充分发掘教育投入对学生成绩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