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2)
2023(10644)
2022(9065)
2021(8271)
2020(6891)
2019(15443)
2018(15371)
2017(30598)
2016(16087)
2015(18023)
2014(17902)
2013(17450)
2012(16526)
2011(15392)
2010(16040)
2009(15626)
2008(14945)
2007(13522)
2006(12668)
2005(11834)
作者
(45238)
(37610)
(37183)
(35747)
(24025)
(17606)
(17061)
(14325)
(14126)
(13551)
(12657)
(12189)
(11972)
(11966)
(11660)
(11595)
(11032)
(10936)
(10758)
(10710)
(9617)
(9089)
(8921)
(8653)
(8618)
(8550)
(8200)
(8111)
(7416)
(7207)
学科
(84975)
经济(84902)
管理(47263)
(40272)
(31276)
企业(31276)
方法(27595)
数学(24129)
数学方法(23889)
中国(22895)
地方(20289)
(19939)
(17684)
(16185)
(15942)
贸易(15932)
业经(15774)
环境(15676)
(15489)
(14489)
(14327)
银行(14324)
(14192)
金融(14191)
(13933)
地方经济(13494)
农业(12694)
(12395)
(11021)
(10863)
机构
学院(239443)
大学(236269)
(114378)
经济(112095)
管理(88119)
研究(84357)
理学(74141)
理学院(73389)
管理学(72389)
管理学院(71938)
中国(66902)
(54523)
(49196)
科学(44903)
财经(41989)
(41840)
(37855)
中心(37572)
研究所(36996)
经济学(36649)
(36518)
经济学院(32719)
北京(32018)
(31359)
师范(31176)
财经大学(30666)
(30280)
(29974)
(29296)
业大(27007)
基金
项目(141142)
科学(111659)
研究(110630)
基金(101627)
(85448)
国家(84723)
科学基金(72580)
社会(72481)
社会科(68752)
社会科学(68738)
(54256)
基金项目(51903)
教育(50428)
编号(46021)
(45045)
资助(42654)
自然(42212)
自然科(41107)
自然科学(41095)
自然科学基金(40313)
成果(38972)
(32835)
课题(32535)
(32139)
重点(31732)
国家社会(29814)
(29088)
(28736)
教育部(28310)
人文(28065)
期刊
(140497)
经济(140497)
研究(83125)
中国(45138)
(39645)
管理(34645)
(30027)
金融(30027)
(28480)
科学(27374)
学报(26545)
教育(25200)
经济研究(24478)
业经(21719)
财经(21643)
大学(21385)
技术(20502)
学学(20131)
农业(19252)
(18822)
问题(18498)
(17460)
国际(16778)
技术经济(13092)
世界(12558)
商业(12388)
统计(12108)
理论(11920)
现代(11728)
经济问题(11229)
共检索到383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冯柏  
2021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整体走向复苏,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通胀预期忽上忽下、有效需求频繁波动、债务风险有所加剧、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等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不平衡因素明显增多,实际经济走势以及市场预期中的分歧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的过程中面临更多掣肘。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复苏动力有所减弱,稳增长压力逐渐加大。下一阶段,不均衡的复苏仍将是内外部经济走势的主要特征,为此,要按照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佑新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包括三大内容,我们必须依照长期发展、长短期均衡和情势变迁的原则确定自己当期的调控取向。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在所难免。但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的调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优先。同时,"就业优先"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味地追求充分就业而损害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杨堃  叶蜀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曹远征  于春海  阎衍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微刺激"效果下降,而"强刺激"带来了严重后遗症,导致这种状况的关键原因是政策框架在整体上出了问题。重构我国宏观政策框架的战略定位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短期应对不断加剧的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2)中期应对结构调整的负面冲击;(3)长期构建高效的、可持续的和动态一致的宏观调控模式。重构政策框架的原则性要求包括:(1)宏观经济及金融的稳定性与国际收支平衡应该成为显性目标;(2)财政政策主要指向结构调整期的短期阵痛,货币政策指向宏观经济及金融稳定性;(3)宏观政策应该遵循市场化、可预期的操作模式。在具体策略上可以选择国债市场作为突破口,通过改变国债发行规模和方式,推动国债市场的大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冀素兰  许广灵  渠丽娜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宏观调控由需求管理转变为供给管理、经济政策更加突出为以微调为主、新的开放战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等。我们要充分把握当前历史机遇,构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新思路,如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促进经济增长要素的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卫,唐昌放  
目前 ,中国经济在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 ,亦面临着增长速度下滑、需求不振、经济政策效应弱化的严峻问题。作者认为 :应进一步强化赤字财政政策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有效启动股市以增强居民的消费预期 ,通过综合性宏观经济政策启动总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梅波  陈燕鸿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并向纵深发展,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举措空前频繁。主要发达国家就接管受困金融机构、应对广泛的流动性短缺以及实体经济复苏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政策协调;IMF也开展了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危机救援;发展中国家在此次政策协调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作为应急之策,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市场信心,延缓了金融危机蔓延。但是其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也说明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的必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今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既要防止经济刺激政策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刺激政策过早退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下滑,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好政策调控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与主流经济学的"实物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货币经济"的分析方法,表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滞胀"的危险,提出以16%的名义GDP增长率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调整失衡的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华  张艳  
宽松货币政策下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推动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加之股价、房价大幅快速上升,以及黄金、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虚高,并通过传导机制向PPI和CPI传递。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的关系,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难题。考量通货膨胀不仅要盯住CPI,同时要充分考虑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走势。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发生动态微调,经济刺激计划也应适时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走向中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也逐步走向稳健,将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倾斜,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保持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越  
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2—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4%、13.2%和11.8%.然而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市场物价大幅度上升,1994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1.7%.今年一季度尽管涨幅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水平,达到19.9%.毫无疑问,当前必须密切关注物价上涨的趋势.但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也不应针对物价上涨做出过度的反应,而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和走势,以保持经济稳定和进一步推进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武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对各类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意义是显见的。研判这类走向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国民经济总体远行态势的判断 ;二是依据上述判断运用宏观调控原理演绎出的政策组合 ,由此得出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趋势 ,做到未雨绸缪。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