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292)
2022(2060)
2021(2136)
2020(1860)
2019(4383)
2018(4375)
2017(9128)
2016(5114)
2015(6085)
2014(6330)
2013(6347)
2012(6096)
2011(5568)
2010(5718)
2009(5642)
2008(5971)
2007(5652)
2006(5393)
2005(5483)
2004(4930)
作者
(16002)
(12878)
(12853)
(12805)
(8449)
(6215)
(6148)
(5135)
(5007)
(4921)
(4589)
(4534)
(4371)
(4319)
(4230)
(4122)
(3820)
(3818)
(3816)
(3700)
(3455)
(3284)
(3119)
(3113)
(3090)
(3002)
(2943)
(2939)
(2797)
(2683)
学科
(16578)
银行(16433)
(16048)
经济(16018)
(15093)
(14109)
(12816)
管理(12701)
(10465)
企业(10465)
业务(10269)
(10097)
制度(10094)
银行制(8888)
(8535)
金融(8534)
中国(6590)
(6008)
方法(5663)
(5393)
(4765)
数学(4546)
数学方法(4417)
(4265)
贸易(4255)
业经(4192)
体制(4098)
(3953)
(3808)
财务(3792)
机构
大学(70159)
学院(70101)
中国(30771)
(28023)
经济(27084)
研究(25969)
管理(24500)
(21567)
银行(20736)
(19383)
理学(18229)
理学院(17996)
管理学(17658)
管理学院(17526)
(17367)
(16514)
(14882)
(14621)
科学(14513)
中心(14044)
(13928)
研究所(12684)
财经(12354)
(12002)
人民(11804)
北京(11518)
农业(11335)
(10976)
(10576)
(10442)
基金
项目(34687)
研究(26740)
科学(25624)
基金(23242)
(19753)
国家(19526)
科学基金(15739)
社会(14961)
社会科(14031)
社会科学(14025)
(13745)
教育(12479)
编号(11725)
(11712)
基金项目(11653)
成果(11321)
资助(11105)
自然(9913)
自然科(9646)
自然科学(9644)
自然科学基金(9464)
课题(8846)
(7909)
重点(7900)
(7759)
(7382)
(7336)
项目编号(7240)
(6875)
大学(6715)
期刊
(37730)
经济(37730)
研究(29749)
(29206)
金融(29206)
中国(19121)
(14330)
(13951)
管理(10237)
学报(10006)
教育(9252)
科学(8632)
大学(7313)
农业(7241)
财经(6799)
学学(6653)
业经(6081)
(5677)
理论(5494)
农村(5458)
(5458)
国际(5388)
技术(5328)
经济研究(5032)
(4988)
实践(4972)
(4972)
问题(4948)
图书(4263)
(4110)
共检索到140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佳琳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越来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无疑是一个国家与国际市场接轨、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平台,也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完善外汇交易市场、推出人民币衍生产品等政策的激励,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人们对汇率、利率的风险防范意识被逐步唤醒,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加快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要求外汇市场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汇率避险工具,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产生保值收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树红  高彩云  
金融衍生业务是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新型业务,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的主要衍生业务及其风险类型,并着重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对金融衍生业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卓凡  
针对金融衍生业务特点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进行了理性分析。从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业务的必要性和业务现状入手,从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角度提出了培育外部环境、加强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外部监管的发展思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立宏  战松  
商业银行QDII业务为国内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提供了良好的分流渠道,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也让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更加多元化,但QDII生不逢时,自正式启动之日起便持续经受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困扰,一直未能引起主流投资资金的关注,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商业银行内部,如内部培训外部推广尚不到位、信息披露不明确、投资管理能力不高、资金运用存在风险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内部投资收益率,这是现行规则约束下制约QDII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志刚  
2009年以来,由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十分强烈,企业通过贸易融资等相关业务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日益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用海外分支机构或协议行在资金、价格上的优势叙做表外外汇融资,已成为进一步拓展自身业务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监管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智勇  
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盈利额从整体上看基本呈下降趋势,但与此同时,金融衍生业务却在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发展。为了寻求新的盈利点,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金融衍生业务领域,并很快取得了明显成效,盈利额连年上升。为什么银行盈利领域会出现转移现象?为什么金融衍生业务有取代银行传统业务成为银行主导盈利点的趋势?中国银行界能否从事金融衍生业务?如果能够从事这项业务,又将如何起步,如何发展,如何增加盈利额?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说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新臣  
本文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从服务营销的角度为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个人理财服务提出一些策略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申凯  雷芳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之一,它具有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性,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涛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市场风险通过衍生产品交易向信用风险转化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商业银行衍生交易业务信用风险产生的机理及特点,以及衍生交易业务信用风险敞口的测算模型及授信额度的核定方法,如固定系数法、CE法、PFE法等,提出商业银行办理衍生交易业务应深入了解银行客户的目的和动机、客观评价客户的偿债能力、核定衍生交易授信额度、尽可能采用风险缓释技术等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斯文  
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87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外汇衍生品对人民币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就方向而言,外汇衍生品对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冲击;就规模而言,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平均提高0.11。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晓娜  
本文以专有信息和范围经济为理论基础,分析商业银行开展股权业务的动机与条件,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模式和可认股选择权模式,归纳总结了商业银行股权业务的发展现状和业务风险,提出股权业务双向选择权的创新模式和商业银行开展股权业务的目标规划,并指出其进一步开展股权业务需要思考建立中介机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建立企业整体融资能力风险控制模型等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璇  
如何发展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成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丞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理财和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研究为主线,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深刻剖析了目前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方向和产品创新的方式,提出了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卢霞  万芊  李圆  
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PE业务,实现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与拓宽盈利渠道的"双赢"。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参与PE业务的基本路径可概括为:"迂回"直投模式、合作模式与间接模式。从外部环境看,我国PE市场发展的税收和政策安排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为PE提供的退出通道较为狭窄,交易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而商业银行内部也存在着风险管理、人才筛选等方面的难题。我国商业银行渐进拓展PE业务应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导向的业务监督体系和运营操作流程;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选择合适的参与方式、投资阶段、投资产业与投资地域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范娜  
基于互联网的P2P借贷发源于英国,之后因在美国获得巨大发展而引起广泛关注,国内的P2P借贷在过去两年间飞速发展,我国整体借贷行业也在不断地探索、变化。本文在对我国P2P借贷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出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P2P行业中的可为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