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310)
- 2022(1188)
- 2021(1226)
- 2020(1086)
- 2019(2446)
- 2018(2469)
- 2017(5088)
- 2016(2974)
- 2015(3528)
- 2014(3696)
- 2013(3771)
- 2012(3779)
- 2011(3338)
- 2010(3541)
- 2009(3434)
- 2008(3520)
- 2007(3303)
- 2006(3139)
- 2005(3088)
- 2004(2778)
- 学科
- 济(11659)
- 经济(11634)
- 管理(8531)
- 业(8146)
- 企(6040)
- 企业(6040)
- 财(5893)
- 农(4735)
- 中国(4342)
- 制(3960)
- 学(3525)
- 方法(3413)
- 收入(3343)
- 农业(3076)
- 银(3025)
- 银行(3013)
- 行(2848)
- 数学(2825)
- 数学方法(2697)
- 税(2641)
- 地方(2600)
- 业经(2564)
- 贸(2494)
- 贸易(2492)
- 国民(2466)
- 易(2417)
- 税收(2404)
- 融(2402)
- 金融(2402)
- 收(2378)
- 机构
- 学院(45383)
- 大学(44844)
- 研究(18883)
- 济(18329)
- 经济(17838)
- 中国(16413)
- 管理(14380)
- 科学(12070)
- 理学(11277)
- 所(11267)
- 理学院(11064)
- 京(10951)
- 管理学(10771)
- 管理学院(10683)
- 财(10379)
- 研究所(9818)
- 农(8837)
- 中心(8615)
- 江(8187)
- 北京(7705)
- 财经(7363)
- 省(7012)
- 范(6982)
- 师范(6945)
- 院(6692)
- 州(6681)
- 农业(6646)
- 经(6493)
- 业大(6198)
- 科学院(6178)
共检索到82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琮
当前南北差距的变化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琮通常所说的南北差距,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乃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在历史上,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落后国家,分别在遇然不同的条件下发展。特别是前者对后者进行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问敏 魏景芬
在研究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差距也在扩大。还有人强调贫富差距扩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看待收入差距问题,值得人们思索。 一、当前收入差距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从1985年的752.40元增到1993年的2336.54元,增长2.1倍,平均每年递增15%。其中占调查问卷10%的最低收入组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1.7倍,平均年递增15%;占调查问卷10%的最高收入组人均生活费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开忠 顾芸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南北经济分化加剧,平衡南北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深入考察了我国新时代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变化趋势。文章首先通过偏离-份额法分析得出2015-2020年北方经济趋弱的原因在于其三次产业差异性竞争力均处于劣势地位、失去了第二产业结构性竞争优势;其次,进一步将差异性因素划分为区位性、机制性两方面,选取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检验了“区位性-结构性-机制性”三大经济影响因素;另外,面向形成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北方区位将迎来发挥优势的契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和发展动力转型是北方结构转型的重点;南北平衡发展更亟待制度和战略创新;最后,提出加快北方发展、促进南北均衡的若干对策建议。文章试图为挖掘缩小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可能因素提供科学分析框架,期望对平衡南北发展有所助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万海远 陈基平 王盈斐
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出现南北分化的现象。文章研究1995~2018年南北工资差距的长期演变,分析最近南北工资分化的微观基础,探讨南北工资差距的结构变动及市场化成因。研究发现,2013年后中国南北工资差距扩大,高工资端几乎不存在南北差距,而低工资端南北差距较为明显。市场化程度是工资差距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方市场化水平更高且提升更为迅速,能解释南北工资差距扩大的40%左右。使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市场化对南北工资差距的影响依然显著,且不同维度市场化指数对个体工资均有显著影响,说明南北方市场化差距是全方位的。市场发展水平分化是近年来中国南北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未来应进一步放开要素流动限制,提高北方市场化程度,从而减弱南北工资差距的扩大趋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少安 谢冬水
文章从中心城市增长极作用差异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南北方经济差距扩大的成因和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南方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及其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北方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则相对较弱,这种南北中心城市极化作用差异是导致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南北中心城市极化作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形成机制的影响,南方地区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主导形成城市,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构成了一个经济有机体;北方地区的城市则更多依靠行政机制向周围吸取资源,形成了一个资源向中心城市单向流动的资源堆。这种不同的城市形成机制塑造了南北中心城市的功能差异,最终导致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南北中心城市存在显著的极化作用差异,而这种极化作用差异对南北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强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形成机制是影响南北中心城市功能差异和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机制,越是依靠市场机制形成和扩大中心城市的地区,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强,从而越有利于促进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区域经济差距是发展不平衡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尽管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近年来趋于收敛,但南北区域差距自2013年以来越发突出(杨多贵等,2018;盛来运等,2018;李善同等,2019;杨明洪等,2021)。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孙东旭 丁晓晓
文章利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解析居民收入南北差距的来源结构,采用二次指派程序考察居民收入南北差距的驱动力量。研究发现:(1)2014~2020年,中国居民收入呈现“南高北低、南快北慢”的主要特征,南北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在均值意义上,南北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从2014年的0.2万元扩大至2020年的0.5万元。在个体差异上,南方省份与北方省份的收入极差高位运行,收入差距最大达到5.2万元。(3)中国居民收入地区差距主要来自南北地区内部差距,南北地区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逐年上升。中国居民收入地区差距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4)中国居民收入南北差距驱动力量从强到弱依次是经济发展、产业高级化、城镇化、市场化。最后,文章对缩小居民收入南北差距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收入 南北差距 共同富裕 量化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明洪 涂开均 巨栋
中国区域发展中所出现的"南北差距"较为明显。从我国区域格局演变的动能转换政策入手,将"南北差距"置于理论和政策机理视角下进行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理论解释的角度看,"南北差距"态势的形成主要是南北地区各省份在面对工业化发展阶段过程中对改革的契合性差异造成的,即南方改革探索的要素回报迅速递增,而北方改革探索的要素回报递增较慢甚至递减。从政策机理的角度看,"南北差距"的出现与国家协调发展的宏观格局把控逻辑、中观改革探索的区域发展干预逻辑和微观层面的动能政策传导与突破密切相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道隆
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南北经济差距的现状及其前景是举世瞩目的问题。探讨它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1978—2021年,中国区域绝对差距一直是扩大的,而相对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基本稳定4个阶段。中国的东西差距一直大于南北差距,2013年以来扭转的南北差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区域差距是资源禀赋、区域战略与政策、要素流动、市场需求、市场化水平和文化传统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未来中国需要精准的区域政策以调控区域差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中
我国收入差距过大考验着经济增长的公平性,要正确认识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假说,不能将其作为政府对于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不作为的借口。当前,应该高度警惕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丽君 敖烨
文章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作为衡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指标,从“东西”和“南北”两个视角,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19年的旅游发展差距进行了测算和地区分解,使用QAP方法对地区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地区旅游发展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旅游收入的地区差距比旅游人数大。地区间差距是“东中西”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是“南北”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大于南北方地区,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下降速度快于南北方,表现为南北方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逐渐赶超东西部地区。各地区旅游发展差距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客源市场等,各因素的边际效应存在时空异质性。全样本QAP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公路密度和人口数量是影响地区旅游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在不断减小,公路密度和人口数量的贡献在不断上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戴德颐
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的长期国策。但由于各种原因,地区发展差异一直存在,当前我国南北发展差距日益扩大,逐步成为地区发展差距中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使用全国各省区2003-2017年数据,分别运用截面回归和面板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地处南方或北方并不对经济发展构成显著影响,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主要由要素资源投入的数量及效率差异导致。北方省区更依赖资本投入,而南方省区对劳动的依赖性更强;地理位置、行政地位等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作用。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南北差距 资源异质性 行政地位 地区差距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堂林 王雪莹 李梦雪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南北经济差距现象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选取在营企业注册资本额这一指标分析了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表现:南北差距持续拉大,且以2013年为界呈现两阶段特征。基于此,本文采用2002~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从供给侧视角分析企业投资对全国、北方及南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企业投资是否是拉大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在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条件下企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投资对南、北方地区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南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高于北方地区,加之南方地区企业获取的投资额远高于北方地区,故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2)以2013年为界,南、北方地区企业投资的经济效应均逐渐减弱,但企业投资对南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始终高于北方地区;(3)无论是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企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均会随着对外开放的提高而减弱;(4)就北方地区而言,企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效应随着政府干预的降低而增强,而对于南方地区则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整体上看,企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我国的南北经济差距,且南、北方企业投资领域的差异导致的新旧动能转化的差异,存在进一步拉大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可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来运 郑鑫 周平 李拓
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阐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发展的不平衡是矛盾的重要方面。从区域角度看,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南快北慢"的新特征,南北经济差距问题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主要表现,从区域、生产、需求3个角度对南北经济增速的差距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各类因素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南北经济差距表现在多个层面,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北方经济增长困难较多,主要受东北、华北地区增长较慢、工业服务业发展放缓、投资增速回落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北方资本积累速度较慢,而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数量减少等也是重要原因。此外,研究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增长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平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南北差距 结构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