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2)
- 2023(6287)
- 2022(5171)
- 2021(4512)
- 2020(3715)
- 2019(8093)
- 2018(8006)
- 2017(15162)
- 2016(8349)
- 2015(9243)
- 2014(9338)
- 2013(9296)
- 2012(8734)
- 2011(7902)
- 2010(8054)
- 2009(7786)
- 2008(7783)
- 2007(7088)
- 2006(6324)
- 2005(6187)
- 学科
- 济(33931)
- 经济(33852)
- 管理(31093)
- 业(26972)
- 企(23065)
- 企业(23065)
- 制(13163)
- 财(12797)
- 方法(10865)
- 中国(10291)
- 农(10123)
- 业经(9448)
- 体(9000)
- 数学(8993)
- 数学方法(8871)
- 体制(7653)
- 银(7379)
- 银行(7369)
- 地方(7214)
- 行(7071)
- 融(6939)
- 务(6935)
- 金融(6934)
- 财务(6919)
- 财务管理(6894)
- 企业财务(6530)
- 农业(6480)
- 学(6339)
- 环境(6051)
- 划(6018)
- 机构
- 大学(122922)
- 学院(121285)
- 济(53097)
- 经济(51987)
- 管理(45143)
- 研究(43874)
- 理学(37961)
- 理学院(37537)
- 管理学(37065)
- 管理学院(36818)
- 中国(34004)
- 财(29546)
- 京(25972)
- 科学(23617)
- 财经(21729)
- 所(21533)
- 江(20736)
- 中心(19751)
- 经(19579)
- 研究所(18882)
- 农(18661)
- 经济学(17046)
- 北京(16194)
- 院(16138)
- 财经大学(16024)
- 业大(15640)
- 州(15353)
- 范(15296)
- 经济学院(15175)
- 师范(15159)
- 基金
- 项目(77879)
- 科学(62358)
- 研究(59132)
- 基金(57740)
- 家(49941)
- 国家(49521)
- 科学基金(42653)
- 社会(39826)
- 社会科(37727)
- 社会科学(37722)
- 基金项目(29863)
- 省(29718)
- 教育(27051)
- 自然(25625)
- 划(25121)
- 自然科(25015)
- 自然科学(25008)
- 自然科学基金(24568)
- 编号(22970)
- 资助(22545)
- 制(21606)
- 成果(20233)
- 部(18167)
- 重点(17951)
- 国家社会(17190)
- 课题(16815)
- 创(16804)
- 发(16630)
- 性(16052)
- 教育部(16038)
共检索到200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武鹏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当下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存在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它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效应,但这一点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它在促进共同富裕上的作用,在当前条件下,需要抓住三个着力点和重要环节:合理提取和配置国有企业红利,防止国有资本收益内部化、私有化,将更多的国有资本及其收益用之于民;提高国有资本及其收益充实社会保障资金的力度,着力构建社会安全网;合理处置国有土地出让收益,满足保障房建设等民生项目的资金需求。
关键词:
公有制 共同富裕 着力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中南 包倩文 高德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带领全体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善,但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阶段,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和社保基金入市在公有制的运行机制上实现了突破,使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形式与制度逻辑相一致,是新时代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之一。既有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使全体人民共享国有企业利润和发展红利,又能够在不损失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社会公平,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构建更合理的财富分配格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功翔 洪阳
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反复证明,私有制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按劳分配提供了制度基础。按劳分配制度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初次分配的公平,劳动成果的社会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践行按劳分配制度,让社会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关键词:
公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 共同富裕 初次分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全瑞
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以后在分配领域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是仅仅关注GNP的增加而放任收入差距愈拉愈大 ?还是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如果是后者 ,我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 ?显然 ,我们对此研究的很少。现在存在的歧见是 :怎样理解共同富裕以及何时突出地抓共同富裕。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两极分化 标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淑英 杨明珠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分析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及其各维度均有正向影响,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推进城镇化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应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水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干强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于所有制关系中私有制比重不断扩大、公有制比重不断缩小而致;停留在分配关系层面寻求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出路,治标不治本,并且不可持续,惟有改善所有制关系,才是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科学路径是:在所有制结构上,扩大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完善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的实现,积极在企业内实践按劳分配原则;对于私营外资经济,应当依法监督劳资关系,限制资本剥削,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而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推进共同富裕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收入分配。但是,研究收入分配不能忽视存量财富分配,存量财富在客观上决定了流量收入的分配情况。因此,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仅着眼于在流量分配上做文章已略显不足。相关方面可将存量和流量两个维度结合起来思考,从完善市场的初次分配、再分配机制,发挥公共消费的积极作用,增强税收再分配能力等方面入手,构建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共同富裕实现机制。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流量 存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原则基础上,由高收入群体、企业和普通人群等,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参与济困扶弱、民生事业、公共福利、教育医疗、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的社会行为。它是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重要的分配形式,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处于补充性地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慈善、捐赠和公益等为主要内容的三次分配领域,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可从定义体系、制度设计、产权保护和政府定位等路径建立健全三次分配体制机制,进而推动完善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和更好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三次分配 收入分配 共同富裕 实践进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德华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党建等方方面面。在这个理论宝库中,以下四个方面的论述和思想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是关于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论述;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论述;三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四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分别从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根本任务和目标上廓清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的种种模糊认识,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邓小平的上述思想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一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岷峰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前,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经营理念的根本转变,找准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上的金融坐标;加强产品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中低收入群体财富积累速度;持续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间、行业间财富增长的协调;强化风险管理,普及金融知识,减少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投资损失;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共富环境,不断丰富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通过构建为共同富裕发展服务的金融体制与机制,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实现全体人民收入水平的共同提升,同时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金融使命 商业银行 着力点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包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并在三次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三次收入分配视角,从理论层面阐述税收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从历史层面回顾我国促进共同富裕的税制改革历程,从现实层面剖析当前我国税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环节要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流转税制,扩大消费税和资源税征税范围;再分配环节完善个人所得税,推进财产税改革;三次分配环节优化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恒 郭梦恬
当前,我国已实现9899万贫困人口绝对脱贫,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踏步迈进。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5G技术的广泛应用,“零工经济”通过算法更加高效地匹配供需,由此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了零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尤其是近几年疫情期间,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零工经济”异军突起,在稳定就业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零工经济”在释放增长潜能、稳定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劳动保障不健全、议价能力较弱等问题。在提高收入(做大“蛋糕”)、收入分配(分好“蛋糕”)方面,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和收入再分配理论,为“零工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零工经济 共同富裕 收入再分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炳辉
实现共同富裕需遵循均衡共享原则,解决普遍增长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数字经济凭借共享性和高技术性优势,有益于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助力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立足于基础、均衡、共享、包容四个维度,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数字基建布局滞后、收入分配“马太效应”风险拉高、高龄群体“数字鸿沟”问题凸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滞缓层面揭示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应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均衡式发展为基点,推动区域、城乡与收入社会变革;以共享式发展为追求,推进全体居民成果共享;以可持续发展为旨归,打造数字生态共融圈,促进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融合共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实 朱梦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远景目标,也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本文首先阐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根本要求,然后从收入差距,财产分配差距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论述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及其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提高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能力为宗旨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关键词:
收入差距 财产差距 公共服务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