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9)
2023(11275)
2022(9612)
2021(8954)
2020(7700)
2019(17993)
2018(17743)
2017(34081)
2016(18283)
2015(21204)
2014(21316)
2013(21464)
2012(20282)
2011(18579)
2010(18629)
2009(17858)
2008(18027)
2007(16198)
2006(14106)
2005(13116)
作者
(53514)
(45241)
(45035)
(43170)
(28724)
(21574)
(20737)
(17576)
(16962)
(15954)
(15465)
(14984)
(14485)
(14468)
(14335)
(14110)
(13526)
(13408)
(13197)
(13051)
(11408)
(11088)
(10886)
(10252)
(10197)
(10176)
(10040)
(9932)
(9030)
(8978)
学科
(82539)
经济(82432)
管理(54370)
(50169)
(40498)
企业(40498)
方法(37422)
数学(32864)
数学方法(32625)
(24691)
贸易(24679)
(24020)
中国(23890)
(22872)
(21304)
(20219)
业经(16378)
(14945)
(14525)
银行(14500)
(14004)
金融(14000)
(13903)
(13783)
地方(13591)
农业(13309)
(13175)
财务(13145)
财务管理(13107)
企业财务(12291)
机构
大学(278598)
学院(274664)
(127627)
经济(125336)
管理(101746)
研究(99885)
理学(86785)
理学院(85788)
管理学(84599)
管理学院(84060)
中国(77588)
(59368)
(59141)
科学(56206)
(50782)
财经(46704)
研究所(45727)
中心(44556)
(44317)
(42421)
经济学(41488)
(40886)
北京(38055)
经济学院(37527)
业大(37256)
(35523)
农业(34885)
财经大学(34559)
(34492)
师范(34198)
基金
项目(175008)
科学(138150)
基金(129779)
研究(129456)
(112602)
国家(111744)
科学基金(94604)
社会(84976)
社会科(80719)
社会科学(80698)
基金项目(67567)
(64544)
教育(59208)
自然(58388)
自然科(57010)
自然科学(56991)
自然科学基金(56036)
(55451)
资助(53866)
编号(51047)
成果(43109)
(41517)
重点(39984)
(37917)
(36720)
国家社会(36529)
(36064)
教育部(36006)
课题(35548)
中国(34890)
期刊
(140196)
经济(140196)
研究(87605)
中国(54810)
(46873)
学报(41000)
(40600)
科学(38358)
管理(37236)
大学(31534)
学学(29640)
(28093)
金融(28093)
农业(27086)
教育(25265)
经济研究(24401)
财经(24130)
(22307)
技术(22026)
(20830)
业经(20301)
问题(19935)
国际(19900)
世界(16261)
(15285)
技术经济(14014)
理论(12887)
统计(12728)
(12675)
商业(12282)
共检索到422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燕  宋玉华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突出表现,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及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的集中体现,是"美国贸易模式"与"东亚贸易模式"冲突的必然结果。迅速发展的中国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中国在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流向结构及贸易利得分配格局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在当前全球贸易失衡中充当了贸易模式冲突的突破口的作用,国民福利不增反减,中国应该深刻解读"东亚贸易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索更科学、优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引导世界经济向更均衡、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在现实层面上,贸易失衡是一个全球普遍的现象。世界外贸顺差呈现如下结构特征:东南亚地区、德国和资源大国是主要的贸易顺差经济体。从产品生产阶段看,东南亚、德国对美国所有产品顺差,东南亚对德国零部件、消费品和资本品顺差,东南亚内部顺差关系主要是零部件、半成品顺差,东南亚外部顺差关系主要是消费品和资本品顺差,这说明东南亚生产网络、国际分工体系是贸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晓凤  廖雄飞  
中美两国实现更加平衡的贸易关系对于两国和世界经济极其重要。而中美贸易失衡的不断加剧,则导致双方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影响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美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失衡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具有相互促进的"放大效应",出口管制是引发并加剧双边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本着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诱制性和强制性方法促使美国付诸实际行动放宽乃至取消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中美贸易失衡将有望解决。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受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掣肘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与"逆全球化"的袭扰,国际贸易跌入到了二十五年多以来的最低谷。阻止与逆转这种趋势,有必要刷新全球治理模式。而对于最大的贸易国中国而言,更有必要在谋求更多的多边贸易合作、发展服务贸易以及争取充沛的国际贸易话语权等方面深耕与拓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廖泽芳  毛伟  
本文以WTO-OECD新发布的Ti VA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附加值贸易视角分析了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与外贸失衡关系,并引入社会网络方法,构建了制造业出口、服务业出口和金融中介进口相对比较优势,考察了中国的国际分工比较优势与外部失衡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附加值贸易余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相对比较优势,双边附加值贸易余额与制造业相对出口比较优势、服务业相对出口比较优势显著正相关,与金融中介相对进口比较优势明显负相关。为了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中国不仅需要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也需要坚持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并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本文利用外部金融依赖度、有形资产率两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贸易失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和有形资产率低的行业转移。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可知金融发展会引起中国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顺差和形成比较优势,但会引起有形资产率高的行业逆差。本文还利用国别贸易失衡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总体上会引起一国贸易逆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斐婷  
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核算方法,通过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在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的分工,贸易利得低;美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变动弹性较低,因此特朗普政府主张的制造业回流政策不仅严重破坏甚至割裂全球价值链,对于想要复苏增长的美国经济而言只会适得其反,陷入更差境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强  谢宇  
针对当前服务贸易研究中偏重个体属性指标的现实,以世界银行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构建全球服务贸易网络模型。在无权网络中,全球服务贸易网络呈现出明显核心—边缘特征,且网络密度呈下降趋势。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网络联系紧密且稳定;发展中国家贸易网络松散且不稳定。特别是在面临金融危机时,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网络呈现出密度上升、聚集效应增强的特点,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网络则与此相反。在加权网络中,美国、中国及印度等国的影响与地位较为突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当前国际服务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应推动各国提高"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度,维护WTO权威性,实施服务贸易多元化,以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均衡、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蔡兴  刘子兰  赵家章  
当前的全球贸易失衡根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国际产业转移所引起的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国际产业转移导致了部分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空洞化",使得这些国家所需要的制造业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也导致了这些国家产品出口能力呈现相对不足,进而出现持续性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东亚发展中经济体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并通过贸易顺差向全世界输送制造产品。中美两国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以上观点。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施炳展  
基于贸易失衡的三元分解框架和1995—2007年各国双边HS六分位贸易数据,本文将进出口价值量比值分解为进出口的广度比、价格比与数量比,从而探讨全球贸易失衡的结构,结果发现全球贸易失衡主要是由数量失衡造成的,广度失衡贡献次之,价格失衡贡献最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贸易失衡结构。贸易失衡结构实际上反映了世界需求结构特征和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性,这表明全球贸易失衡及其结构特征将长期存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殷书炉  张瑜  
在全球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现行外贸政策难以适应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中国贸易政策的路径选择展开探讨,认为实施有针对性的"限出口",避免全面限制加工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的"压出口",同时配合以"促进口"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方式,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将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贸易政策的发展方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并从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的贸易失衡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利用OECDWTO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和估计。研究发现:中国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显现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V"形反转趋势。与增加值贸易统计相比,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显著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程度。分行业来看,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40%左右,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贸易顺差规模分别被夸大了50%和60%以上。分市场来看,中国对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30%左右,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逆差规模被夸大了近80%。研究创新: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测算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趋势。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在全球增加值创造中的地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萍  师范铮  
长期以来,中美贸易严重失衡成为两国经贸关系中各种摩擦的一个主要根源,也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大焦点。从中美贸易失衡原因的系统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外商对华FDI、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现阶段特有的加工贸易方式以及中美消费投资结构差异等因素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中国应从扩大内需、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协调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平衡发展等方面应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志  马静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