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2)
- 2023(8795)
- 2022(7485)
- 2021(6991)
- 2020(5626)
- 2019(13053)
- 2018(13279)
- 2017(26318)
- 2016(14158)
- 2015(15841)
- 2014(16204)
- 2013(16170)
- 2012(15658)
- 2011(14436)
- 2010(15037)
- 2009(14379)
- 2008(14413)
- 2007(13168)
- 2006(12346)
- 2005(12008)
- 学科
- 济(66988)
- 经济(66903)
- 管理(36902)
- 业(36034)
- 企(27570)
- 企业(27570)
- 中国(24286)
- 方法(21483)
- 农(19137)
- 数学(18874)
- 地方(18793)
- 数学方法(18774)
- 制(18423)
- 银(16826)
- 银行(16812)
- 行(16322)
- 财(16278)
- 融(16258)
- 金融(16258)
- 业经(15335)
- 贸(12878)
- 贸易(12861)
- 易(12392)
- 农业(12133)
- 体(11958)
- 发(11295)
- 地方经济(10381)
- 学(9613)
- 体制(9579)
- 度(9484)
- 机构
- 学院(207740)
- 大学(207076)
- 济(93869)
- 经济(91829)
- 研究(78189)
- 管理(74660)
- 中国(66081)
- 理学(60875)
- 理学院(60174)
- 管理学(59461)
- 管理学院(59049)
- 财(50007)
- 京(46061)
- 科学(41657)
- 所(40290)
- 财经(36914)
- 中心(35419)
- 研究所(35079)
- 江(33728)
- 经(33282)
- 农(31282)
- 北京(31196)
- 经济学(29246)
- 范(29195)
- 师范(28971)
- 州(27620)
- 院(27607)
- 财经大学(27130)
- 经济学院(26128)
- 业大(23833)
- 基金
- 项目(115428)
- 研究(91350)
- 科学(90353)
- 基金(81275)
- 家(68669)
- 国家(68011)
- 社会(57807)
- 科学基金(57276)
- 社会科(54812)
- 社会科学(54797)
- 省(44428)
- 教育(41930)
- 基金项目(41639)
- 编号(38425)
- 划(37532)
- 资助(34140)
- 成果(33918)
- 自然(32935)
- 自然科(32043)
- 自然科学(32034)
- 自然科学基金(31461)
- 发(30897)
- 课题(27963)
- 部(26777)
- 重点(25914)
- 发展(25865)
- 展(25434)
- 性(24503)
- 创(23655)
- 国家社会(23359)
共检索到359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晓旭
2016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到期债券偿付压力明显增大,国内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债券评级下调大幅增加。当前违约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违约主体开始从民企向国企蔓延,提前兑付、企业实际控制人变更等另类违约风险也逐渐增加,对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违约背后反映出,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杠杆率过高、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违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健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最后,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晓旭
2016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到期债券偿付压力明显增大,国内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债券评级下调大幅增加。当前违约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违约主体开始从民企向国企蔓延,提前兑付、企业实际控制人变更等另类违约风险也逐渐增加,对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违约背后反映出,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杠杆率过高、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违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健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最后,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文华
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信用违约互换日益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其中以负面评价居多,认为它的存在造成了对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一时间,谈CDS而色变。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首先,必须承认,CDS自产生以来,由于缺乏监管,投机猖獗,交易额迅猛增长,构成了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巨大威胁。但不应忽略,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衍生产品,它具有分散信用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积极作用。因此,笔者主张,应充分汲取和借鉴美国政府对待信用违约互换的经验和教训,对CDS正确认识,妥善监管,以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鑫 龚仰树
与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结构相同,我国的债券市场也分为场外和场内两个市场,且后者面临着边缘化的趋势。本文对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发现场内市场也曾经有过活跃的债券交易,而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逐渐导致了流动性向场外转移,形成了新的市场均衡。虽然我国的债券市场受行政干预形成市场分割,但目前也处于相同的均衡状态。文章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两个层面的市场建设对未来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债券市场 交易机制 投资者结构 市场均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迪
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债券市场之一,丰富债券品种是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具体阐述了我国应当如何对现有债券品种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推动我国债券市场蓬勃发展,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
债券 债券市场 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德
改革开放以来,债券市场蓬勃发展,扩大了融资渠道,优化了融资结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国内债券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完全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因此,需进一步推进债券市场的改革,促进债券市场向深度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再杰 李艳
近年来,在我国信用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违约风险日益凸显。尤其是进入2016年以来,信用违约呈现出风险事件增加较多、涉及行业和发行主体不断扩大等特征,未来债市违约风险或将进一步上升。全球主要国家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显示,违约是债市市场化运行的必然现象,违约概率上升是经济周期发展的正常反映。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具备处理和消化违约风险的条件和能力。为建设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债券市场,一方面,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市场扭曲;另一方面,要着力完善市场化的信用风险约束和违约处置机制,构建多元化的风险分散和分担渠道以及加快完善监管制度等,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将风险控制在市场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
信用违约 刚性兑付 违约处置 债券市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步高
2014年,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被打破,相关违约事件屡有出现,违约规模呈增长态势。文章着重分析了债券市场出现违约的原因及影响,总结概括了我国债券违约处置的办法,并结合我国债券市场的现实情况,认为我国债券市场还需要从完善债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消除多头监管,提高债券市场风险容忍度,完善金融市场违约风险处置机制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
债券违约 刚性兑付 违约处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林淼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变大,加之企业现金流恶化、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暴露,2014年3月4日,发生了资本市场上第一只公募债券利息违约事件——"11超日债"延迟利息支付,我国公募债券的"零违约"被打破,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随后,我国债券市场的
关键词:
债券违约 实质性违约 债券市场 债务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亚 张曙东 黄亭亭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债券 风险转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阎波
信用评级业的起源与发展债券市场最早产生于1609年,当时东印度公司已经开始发行政府债券。而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却产生于300年之后——1909年穆迪公司成立。债券市场独立于信用评级机构三个世纪之久,这种情形在目前来看是不可思议的。其实,在债券市场形成之初,发行的债券一般是政府公债,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大楷
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进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作者认为今后我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将从以下方面展开:(1)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2)债券市场机构职能化;(3)债券电子化;(4)债券国际化;(5)债券市场规范化。
关键词:
债券,债券市场,监管,改革与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多
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债券市场改革创新,形成了场外市场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相互补充、分层有序的债券市场格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债券市场改革创新,形成了场外市场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相互补充、分层有序的债券市场格局,市场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德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债券市场稳步发展,为金融市场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危机时期,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因此,需要加快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
债券市场 改革创新 加快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雅丽 朱文清 肖昂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上违约案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债券市场上与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存在不足。本文选取"11超日债"作为案例,分析了其违约事件中存在的典型事实,并借鉴美国债券市场上的信息披露、评级、保障约束条款以及违约处理等制度,思考我国当前债券市场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若干建议,包括强化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的行业机制、加强债券市场上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