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2)
- 2023(10828)
- 2022(9388)
- 2021(8486)
- 2020(7459)
- 2019(17027)
- 2018(17079)
- 2017(32413)
- 2016(17396)
- 2015(19732)
- 2014(19814)
- 2013(19959)
- 2012(18999)
- 2011(17319)
- 2010(17281)
- 2009(16233)
- 2008(16292)
- 2007(15153)
- 2006(13190)
- 2005(11762)
- 学科
- 济(75507)
- 经济(75439)
- 业(56501)
- 管理(56218)
- 企(47422)
- 企业(47422)
- 方法(34263)
- 数学(29353)
- 数学方法(29087)
- 技术(22036)
- 农(20595)
- 中国(18886)
- 财(18641)
- 业经(17799)
- 学(17565)
- 地方(15454)
- 农业(13877)
- 技术管理(13631)
- 制(13590)
- 贸(13310)
- 贸易(13305)
- 易(12903)
- 产业(12839)
- 理论(12625)
- 务(11881)
- 财务(11852)
- 财务管理(11820)
- 和(11751)
- 企业财务(11259)
- 银(11099)
- 机构
- 大学(262489)
- 学院(261663)
- 济(107634)
- 经济(105377)
- 管理(101662)
- 研究(91291)
- 理学(87046)
- 理学院(86108)
- 管理学(84659)
- 管理学院(84175)
- 中国(67384)
- 科学(58545)
- 京(56396)
- 农(50386)
- 所(48062)
- 财(46804)
- 研究所(43792)
- 业大(42765)
- 中心(42675)
- 江(41567)
- 农业(40201)
- 财经(37117)
- 北京(35591)
- 经(33469)
- 范(33019)
- 州(32819)
- 院(32550)
- 师范(32540)
- 经济学(32461)
- 技术(31082)
- 基金
- 项目(174668)
- 科学(136277)
- 研究(124955)
- 基金(124355)
- 家(110582)
- 国家(109688)
- 科学基金(92515)
- 社会(77560)
- 社会科(73607)
- 社会科学(73585)
- 省(70771)
- 基金项目(66169)
- 自然(60777)
- 划(59572)
- 自然科(59376)
- 自然科学(59354)
- 自然科学基金(58367)
- 教育(57034)
- 编号(50459)
- 资助(50324)
- 创(41591)
- 成果(41148)
- 重点(40106)
- 发(39210)
- 创新(38106)
- 部(37988)
- 课题(35088)
- 计划(33965)
- 科研(33596)
- 业(33227)
共检索到392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家瑜 张俊祥 韦东远
与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相比,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期,产业规模和应用范围依然较小。未来10年左右,这些产业将会与信息产业并驾齐驱,还是某些产业会取代信息产业成为新的带头产业?本文对当前信息、生物、新能源的技术创新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能源技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庆方 张红晨 田野
新能源和化石能源将会在未来很长时期共存,这为两者在诸多方面进行规律性比较提供了重要机会;双方通过规律性比较可以凸显各自的产业属性。比较新能源和化石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2009-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和原油价格趋势性变动的差异很大,表明新能源和化石能源具有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新能源对不可移动要素的依赖远低于化石能源,使得技术创新对前者产业供给的影响远大于后者,这是导致两者价格形成机制出现差异的关键原因。新能源和化石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差异对把控双方价格中长期走势、认识双方企业市场地位的稳定性和市场结构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艳 许伟 周园媛
在国家提出要加快关键新能源核心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以2010—2017年我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创新政策、直接支持政策和间接支持政策分别进行综合得分的测算,然后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创新政策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政策显著促进了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2)不同类型的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直接支持政策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而间接支持政策则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3)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存在区位异质性效应和产权异质性效应,创新政策对位于东部地区的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加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而间接支持政策对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非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继续推进完善促进新能源企业创新的直接支持政策;建立多方位支持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加强科技信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勇 韦结余
文章首先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是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创新扩散还比较缓慢。然后,文章从技术要素、市场结构和社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以企业为主导和以政府为主导的扩散模式。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技术创新扩散 扩散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勇 韦结余
文章首先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是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创新扩散还比较缓慢。然后,文章从技术要素、市场结构和社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以企业为主导和以政府为主导的扩散模式。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技术创新扩散 扩散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勇 韦结余
文章首先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是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创新扩散还比较缓慢。然后,文章从技术要素、市场结构和社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以企业为主导和以政府为主导的扩散模式。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扩散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技术创新扩散 扩散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本文以近三届409项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创新成果内容、企业管理创新行为进行分析,揭示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特点及一般规律,试图引发广大企业实际工作者和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学者一些思考。
关键词:
管理创新 特点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江 韩祺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总体上看,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面临价格高、性能不稳定、市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在未来一段时期要通过扩大国家财税支持力度,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以推动电池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充电桩等市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引导市场应用等措施,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根明 李若琦
依据企业行为理论和二元创新理论,以我国新能源产业内微观企业为切入点,探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行为机理,为解释企业内在创新动力不足提供了新视角。建立企业绩效比较、冗余资源与技术创新投入关系的概念模型,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历史绩效比较和同业企业同期绩效比较分别对新能源企业后期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产生负向影响,冗余资源在绩效比较与技术创新投入关系之间不存在显著调节效应。鉴于此,国家应通过搭建开放且互补的技术创新平台、实施以利益为导向的双边激励、加快供给侧改革等措施,提高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实现我国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屈军 戴明锋 刘军岭
基于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新能源企业数据,从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探讨了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果和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激励作用,但企业明显存在“策略性”创新偏好,即过于追求创新数量而忽略质量;相比中小型企业,补贴对大型企业创新效果更显著;相比非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正向激励效果更显著。建议我国应重视并加强对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财政补贴,让政府“有形之手”更有为更有效;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补贴机制,强化对补贴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引导、监控和评估;发挥大型企业的创新牵头引领作用,构建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圈,聚力破解技术“卡脖子”难题;发挥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主力军作用,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和民企创新协同机制,完善协同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持续打造利益共同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宏 单丽娟
一、引言在日益趋紧的能源约束与碳约束下,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因此成为被受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在辽宁的九大新兴产业布局中新能源排在第二位,目前,辽宁省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并且已经拥有了一批一定实力的核心企业,但新能源技术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乐 赵领娣
产业政策能否成功引致新能源技术创新事关构建清洁能源体系与绿色创新体系,对推进中国工业能源革命与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央和省级"五年规划"中提及的重点产业为依据建立"准自然实验",构建2006—2015年中国新能源专利面板数据并将其匹配至应用的工业行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从需求侧对重点产业政策的新能源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新能源技术创新,但政策效果因制定层级、实施区域、行业特征等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的产业政策有更明显的创新激励效应,重点产业政策在东部地区落实效果更好,高技术行业的新能源技术创新对产业政策环境要求更高。在作用机制方面,重点产业政策通过外商投资促进新能源技术创新,通过环境规制抑制新能源技术创新,而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则是两极分化,能够正向促进直辖市的新能源技术创新,却反向抑制一般省份的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结合发展实际形成"产业政策合力"以促进新能源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兰剑 董涛
在梳理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政策的基础上,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产业的相关数据,对新能源技术创新政策进行评价,并从政府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产业规划、研发联盟管理、强化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新能源技术创新政策的思路。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科技创新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苏秀 刘颖琦 Ari Kokko
本文划分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阶段,并梳理不同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然后基于所构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形态学矩阵分析框架",探讨了不同产业阶段中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包括深圳普天模式、合肥定向购买模式、杭州微公交模式和北京车纷享模式这四个代表了不同产业阶段不同形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典型案例。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产业发展阶段和产业环境的特点,同时更多利益相关者及创新活动的加入将为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及创新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苏秀 刘颖琦 Ari Kokko
本文划分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阶段,并梳理不同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然后基于所构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形态学矩阵分析框架",探讨了不同产业阶段中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包括深圳普天模式、合肥定向购买模式、杭州微公交模式和北京车纷享模式这四个代表了不同产业阶段不同形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典型案例。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产业发展阶段和产业环境的特点,同时更多利益相关者及创新活动的加入将为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及创新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