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3)
- 2023(11232)
- 2022(9692)
- 2021(8743)
- 2020(7390)
- 2019(17070)
- 2018(16900)
- 2017(32661)
- 2016(17691)
- 2015(20047)
- 2014(20463)
- 2013(20732)
- 2012(20211)
- 2011(18655)
- 2010(19092)
- 2009(17894)
- 2008(17751)
- 2007(16251)
- 2006(14624)
- 2005(13671)
- 学科
- 济(99633)
- 经济(99548)
- 管理(44651)
- 业(43932)
- 方法(33514)
- 企(31777)
- 企业(31777)
- 数学(29475)
- 数学方法(29272)
- 地方(29034)
- 中国(26704)
- 农(26064)
- 业经(19745)
- 学(18796)
- 农业(17916)
- 财(17795)
- 地方经济(16811)
- 制(15875)
- 贸(15293)
- 贸易(15283)
- 融(14672)
- 金融(14670)
- 易(14635)
- 银(14486)
- 银行(14459)
- 行(14012)
- 环境(13730)
- 发(13402)
- 和(12677)
- 技术(10890)
- 机构
- 学院(265471)
- 大学(263685)
- 济(121506)
- 经济(118944)
- 研究(101412)
- 管理(95805)
- 理学(80145)
- 理学院(79123)
- 管理学(77893)
- 中国(77510)
- 管理学院(77380)
- 科学(60750)
- 京(57322)
- 所(53613)
- 财(53503)
- 农(49334)
- 研究所(48097)
- 中心(45917)
- 江(43784)
- 财经(41023)
- 业大(38835)
- 农业(38301)
- 经济学(37930)
- 北京(37060)
- 经(36856)
- 范(36822)
- 师范(36493)
- 院(35563)
- 州(34406)
- 经济学院(33883)
- 基金
- 项目(163590)
- 科学(127177)
- 研究(121429)
- 基金(115191)
- 家(99664)
- 国家(98752)
- 科学基金(82925)
- 社会(77003)
- 社会科(72866)
- 社会科学(72843)
- 省(67119)
- 基金项目(60812)
- 划(54702)
- 教育(54399)
- 自然(50783)
- 编号(49922)
- 自然科(49485)
- 自然科学(49467)
- 自然科学基金(48547)
- 资助(47416)
- 发(42366)
- 成果(41425)
- 重点(37433)
- 部(35976)
- 课题(35688)
- 发展(34546)
- 展(33995)
- 创(33290)
- 创新(31261)
- 国家社会(31219)
- 期刊
- 济(150505)
- 经济(150505)
- 研究(86736)
- 中国(59616)
- 农(46559)
- 财(40927)
- 学报(40190)
- 科学(37469)
- 管理(35623)
- 农业(31305)
- 大学(29922)
- 融(29582)
- 金融(29582)
- 学学(28124)
- 教育(28062)
- 经济研究(24535)
- 技术(24217)
- 业经(23981)
- 财经(20844)
- 问题(19568)
- 经(18099)
- 业(16610)
- 技术经济(15511)
- 贸(15092)
- 世界(14078)
- 统计(13477)
- 商业(13374)
- 国际(13262)
- 经济问题(12879)
- 资源(12710)
共检索到429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丽君
当前,中部6省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宜庆 王钦萍 白彩全 涂红
本文从中部六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碳排放情况以及环境资源情况对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区域内部资源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基于中部六省的区域特征,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碳排放情况和经济发展与减排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中部六省应加强区域合作来促进优劣势互补,创建可以有效降低减排成本的碳市场,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开发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制定适合地区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关键词:
中部六省 低碳经济 发展潜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新桥 钟炎君 曾祺林
在深入研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基本成因,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出了中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给予“国民待遇”;将武汉建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增长极”;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以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跳跃式的发展战略等。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经济发展 现状成因 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珍 谢五洲
选取地区GDP和货运量作为中部六省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运用协整分析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来定量研究中部六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物流产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部六省经济增长与物流产业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区域物流发展是推动中部六省区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中部六省GDP增长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不是太显著。最后建议中部各省应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来制定相关政策,将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物流产业之间的长效良性互动,从而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飞虎 伍琴
通过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科技教育、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差异以及资源环境5个方面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其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状况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和江西。
关键词:
熵值法 AHP法 中部六省 经济发展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寿江 李小建
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中部六省为例,通过计算中部六省各县市的人均GDP指数与福利指数,并提出上行与下行及其衍生概念,分析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GDP指数的"伸缩性"明显大于人均福利指数的"伸缩性"。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福利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经济水平一般的地区福利水平比较稳定;经济水平低的地区福利水平有上升的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变化指标不相一致;中部六大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变动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迁移人口高度集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格局变化 区域经济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格局变化 区域经济 中部地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光 郭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文华
本文分析了中部六省与江浙两省金融发展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五期间中部六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发现金融相关率与存贷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十五期间对经济增长率具有负效应;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正效应。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相关率 存贷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享清 朱慧君 彭秋玲
提高经济效率,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运用DEA方法,对中部六省2000—2012年间的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并分析了影响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的经济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纯技术效率要高于规模效率。而在影响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因素中,产业结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对外开放及人力资本对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影响各不相同,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而且影响程度不一。
关键词:
中部六省 DEA 经济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徐淑云 周怡
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它不仅体现在区域间的不均衡,也存在于特定区域内,例如中部六省之间的差异。省会城市作为省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是推动省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其发展状况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部六省的发展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虹吸效应和囚徒困境现象。相对发达的省份,尤其是那些发展迅速的省会城市,会虹吸相对落后省份的资源。这导致人才、资金和物资等资源从落后地区省份流向发达地区,从而对后者的发展构成不利影响。此外,随着一些省份实施以强化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强省会”战略,地方政府之间开始显现出明显的“囚徒困境”特征。即当一个省份致力于扩大其省会城市的规模和影响力时,邻近省份为了不失去竞争力,也被迫采取相似的策略,以防止资源流失。基于中部六省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虹吸效应的存在。特别是江西省,其省会城市首位度在过去十年左右呈现下降趋势,在吸引人口、人才、金融和产业等关键资源方面的能力明显不如其他省份,这是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缩小与邻近省会城市的经济差距,那些省会城市首位度较低的省份需要加强省会城市的建设,以集聚更多资源于本省,并尽可能吸引邻近省份的资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文梅 张广来 孔凡斌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设计出由资源禀赋、产业状况、市场状况、经济社会效益、环境成本和制度条件6个一级指标下的12项投入产出指标构成的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2004-2013年中部六省各个省份的矿产资源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中部六省矿产资源竞争力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呈波动变化至持续上升,再不断下降的趋势中部六省。同时,矿产资源竞争力水平近10年来由大到小排名为: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南省和山西省。最后,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中部六省矿产"资源诅咒"假说不成立,矿产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呈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矿产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