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6)
2023(9428)
2022(7962)
2021(7612)
2020(6705)
2019(15813)
2018(15349)
2017(29882)
2016(16146)
2015(18717)
2014(18781)
2013(19201)
2012(18262)
2011(16638)
2010(16565)
2009(15837)
2008(16058)
2007(14435)
2006(12516)
2005(11599)
作者
(47820)
(40085)
(40012)
(38500)
(25636)
(19127)
(18490)
(15611)
(15373)
(14261)
(13962)
(13449)
(13013)
(12890)
(12702)
(12629)
(11983)
(11948)
(11584)
(11582)
(10038)
(10026)
(9742)
(9202)
(9173)
(8979)
(8962)
(8690)
(8150)
(8034)
学科
(70713)
经济(70645)
(41745)
管理(40142)
方法(35547)
数学(32485)
数学方法(32288)
(31018)
企业(31018)
中国(23529)
(22319)
银行(22174)
(20778)
(20454)
(17820)
(17752)
(16574)
贸易(16562)
(16233)
(16042)
金融(16040)
(12965)
(12424)
制度(12415)
业经(12280)
农业(11329)
地方(11241)
(11160)
保险(11066)
业务(10970)
机构
大学(239412)
学院(234366)
(108534)
经济(106530)
管理(88055)
研究(86113)
中国(76527)
理学(74132)
理学院(73281)
管理学(72238)
管理学院(71788)
(51709)
(51430)
科学(49551)
(44344)
(42258)
财经(40666)
中心(40579)
研究所(40237)
(37154)
经济学(35949)
(35133)
北京(33702)
农业(33634)
业大(33320)
经济学院(32666)
财经大学(30490)
(30179)
(28386)
师范(28113)
基金
项目(149305)
科学(116720)
基金(110961)
研究(107422)
(97016)
国家(96306)
科学基金(81038)
社会(70012)
社会科(66465)
社会科学(66447)
基金项目(57736)
(54268)
自然(51222)
自然科(50041)
自然科学(50022)
自然科学基金(49187)
教育(48782)
资助(47560)
(47239)
编号(41689)
(35433)
成果(34781)
重点(33959)
(31798)
教育部(30434)
(30226)
国家社会(30214)
中国(30064)
科研(29348)
课题(28733)
期刊
(113936)
经济(113936)
研究(77956)
中国(47195)
(40381)
金融(40381)
(39509)
(37593)
学报(37089)
科学(34074)
管理(30232)
大学(27646)
学学(26138)
农业(23646)
财经(21007)
经济研究(19679)
教育(18519)
技术(18205)
(17970)
(15646)
问题(15594)
业经(15228)
国际(14455)
(14258)
世界(13230)
理论(12783)
技术经济(12450)
统计(12135)
实践(11313)
(11313)
共检索到368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家才  
本文对我国当前金融运行中的潜在风险进行了探讨 ,对其多样的表现和复杂的成因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剖析 ,指出了银行潜在风险的危害 ,并据此提出了根据风险苗头防范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的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援成  
在我国将要入世的关口,重新审视我国的银行业,感到入世将给我国的银行业 至少带来十大挑战。包括来自市场份额方面的挑战、经营效益方面的挑战、金融安全方面的挑 战、金融服务方面的挑战、规模方面的挑战、混业经营的挑战、体制方面的挑战、人员素质方面 的挑战、利率和资本流动管理方面的挑战,以及经营战略方面的挑战。总之,如何来应对挑战, 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珏帅  
本文借鉴银行危机发生机理,对比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和银行风险因素,对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判断。本文认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爆发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确实存在一些深度的风险因素,需要中国银行业引起重视与关注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丹丽  
随着我省外向型经济的日益发展,国际经济活动愈加频繁,国际结算业务也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实务操作角度,就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阐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上世纪最后10年,中国政府对金融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整顿规范,加强了金融法制和监管,金融秩序和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银行业成功地应对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进入本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抓住有利时机对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施了重大改革,通过改制、重组、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充实资本金,改善资产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制定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了《中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洋   牛亚楠   徐索菲  
金融业气候风险的实质是经济低碳转型中搁浅资产风险的增加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运用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波动率实验室发布的从搁浅资产风险视角计算的全球金融机构气候风险指标,以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气候风险越高,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便越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升;第二,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时,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便越大,资产收益率越高则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越小;第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存在遮掩效应,遮掩了气候风险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商业银行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强化银行业气候风险监测,将气候风险因子纳入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框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辛兵海  郝培  程栋  
基于中国52家上市银行2002—2020年半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银行业风险加权资产(RWA)的风险敏感性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银行业RWA的风险敏感性具有统计显著性,但缺乏经济显著性,RWA与实际风险存在显著偏离。第二,内部评级法试点政策降低了试点银行的RWA水平,但未能有效提高RWA的风险敏感性程度;商业银行保持资本缓冲,有助于提升RWA的风险敏感性;复杂金融工具使用越多的商业银行,RWA风险敏感性程度越低。第三,RWA与实际风险的偏离,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平均融资成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杪  任昊  
银行投资行为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可能给银行带来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控制是实现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环境信息收集和传递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基础,环境风险管理部门建设是环境风险控制业务的保障,环境风险动态评估和管理是环境风险控制的关键,借鉴国际经验和加入国际准则是提升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全国性商业银行在环境风险控制领域的举措进行分析,总结我国银行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志君  
本文首先用一个简单的垄断竞争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银行业绩的影响,然后用面板回归分析模型对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进行了回归分析,揭示了银行利润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分析表明,规模扩张和利差是中国银行利润增长决定因素,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对银行利润有负面作用,但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变量与利润的关系与静态理论的预测相反,表明货币政策操作往往是顺周期的,对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估计不足,需要加强对经济周期规律性研究,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本文还分析了当前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利率市场化给银行带来的可能影响,从道德风险、国内外利差和汇率波动角度分析了银行和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芳  陈德棉  
信贷集中利弊的理论研究尚缺乏结合中国银行业数据的论证,而近年商业银行实际发放信贷有明显的集中倾向,实证研究信贷集中的风险、收益效应对银行未来信贷决策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根据我国信贷的周期性,选取2005—2009年12家样本银行数据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信贷集中能够为银行带来收益,但也会带来不良贷款率增加、贷款减值损失增加和贷款质量恶化等负面效应。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励雅敏  袁奇  王思敏  
银行界流行一句话,叫"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的还不错"。银行业在过去2016年度过了一段艰难而又成绩斐然的时光,在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国家监管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新措施,比如说投贷联动、不良资产处置债转股、地方性银行A股上市"重开闸"、民营银行扩容加速等政策落地,其中一些措施可能是过去政策的延续,而有一些可能是业态新趋势的涌现。从外部来看,全球金融市场进入"特朗普效应"第2季,"未知的未知"仍将是最主要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超越传统的风险对冲范畴。从最外围的风险冲击层来看,商业银行将全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励雅敏  袁奇  王思敏  
银行界流行一句话,叫"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的还不错"。银行业在过去2016年度过了一段艰难而又成绩斐然的时光,在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国家监管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新措施,比如说投贷联动、不良资产处置债转股、地方性银行A股上市"重开闸"、民营银行扩容加速等政策落地,其中一些措施可能是过去政策的延续,而有一些可能是业态新趋势的涌现。从外部来看,全球金融市场进入"特朗普效应"第2季,"未知的未知"仍将是最主要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超越传统的风险对冲范畴。从最外围的风险冲击层来看,商业银行将全方位面对这种黑天鹅风险考验。从内部来看,债务周期赶顶和货币政策转紧,将是银行最值得关注的两大变化,前者制约信贷规模的扩张,后者重构风险传导的结构。如何适应不再下降的利率中枢和不断增加的利率波动环境,将是2017年中国银行业面对的最主要的课题。在已经到来的2017年中国银行业将何去何?行业当中又有哪些趋势值得我们银行从业人员关注?本刊特邀平安证券研究院励雅敏及其团队就此问题,从券商角度做一分析。现与读者分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