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1)
2023(7563)
2022(6159)
2021(5634)
2020(4657)
2019(10702)
2018(10419)
2017(19814)
2016(10368)
2015(11874)
2014(11726)
2013(11975)
2012(11726)
2011(10748)
2010(10775)
2009(10304)
2008(10093)
2007(8821)
2006(8191)
2005(7782)
作者
(30065)
(25211)
(25155)
(24213)
(16296)
(11953)
(11378)
(9762)
(9693)
(9139)
(8939)
(8208)
(8208)
(8207)
(8207)
(7782)
(7425)
(7184)
(7170)
(6601)
(6512)
(6070)
(6020)
(5821)
(5790)
(5651)
(5399)
(5096)
(5006)
(4898)
学科
(72324)
经济(72274)
管理(29381)
(25765)
方法(23840)
数学(21795)
数学方法(21707)
(19591)
企业(19591)
中国(18422)
地方(16170)
(13967)
(12739)
地方经济(12288)
(11964)
贸易(11954)
(11646)
(11330)
业经(11314)
(10816)
(9543)
金融(9543)
(9536)
银行(9530)
环境(9273)
(9193)
农业(8823)
(8493)
(8216)
(8112)
机构
大学(161890)
学院(158953)
(88754)
经济(87522)
研究(64574)
管理(56313)
中国(51970)
理学(47506)
理学院(46940)
管理学(46453)
管理学院(46143)
(38817)
(34897)
科学(33159)
(32262)
经济学(30870)
财经(30748)
研究所(28895)
(28195)
经济学院(27600)
中心(27570)
北京(23076)
财经大学(22918)
(22613)
(22236)
(21592)
科学院(20012)
(19209)
师范(19070)
研究中心(18474)
基金
项目(97713)
科学(78557)
基金(75498)
研究(72048)
(65656)
国家(65213)
科学基金(55554)
社会(51740)
社会科(49286)
社会科学(49277)
基金项目(38432)
(33134)
自然(32509)
资助(31924)
自然科(31776)
自然科学(31769)
教育(31429)
自然科学基金(31249)
(28506)
编号(25362)
(24061)
国家社会(23714)
中国(23331)
(22527)
重点(22439)
成果(21479)
教育部(21237)
(20018)
人文(20002)
经济(19850)
期刊
(103304)
经济(103304)
研究(57922)
中国(31597)
(30577)
管理(23531)
科学(21454)
学报(21065)
(19653)
经济研究(19142)
(18103)
金融(18103)
财经(17348)
大学(16887)
学学(16158)
(15234)
问题(13760)
农业(13507)
(13380)
世界(12767)
技术(12556)
国际(12234)
业经(11607)
技术经济(9959)
教育(9534)
统计(9109)
经济问题(8443)
(8054)
经济管理(7583)
(7421)
共检索到259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伟  
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偏离了高速增长的周期,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或者说明显放慢的新周期。这个新周期导致的最尖锐的宏观矛盾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并且真实的失业率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失业率红线,因而很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根据宏观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情况,政府一般是采取扩张性的或者是紧缩性的宏观政策进行调控。2010年,在总量政策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必须关注:一是刺激总需求的方向变不变;二是如果坚持刺激总需求这个方向,那么程度上是减弱还是增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无论是从人均GDP水平还是从农业劳动力在全社会的就业比重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当前最为严重的宏观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失业率持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不活跃。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既有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也有国内长期内需不足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总量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方式、汇率政策、强调需求还是强调供给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近期主要是反衰退;中期是防滞涨;长期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伟  
文章高屋建瓴,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问题有精辟论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林  周晓纪  
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潜力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经测算和分析,我们认为,通过刺激国内需求和优化产业增长结构,深化改革,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和保障措施,是实现1998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应加大求进力度,提高投资水平,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知识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缓解供需矛盾,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慧  
文章认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指导思想,应是经济增长“速”与“度”的统一,是“速度+效益”的可持续增长。社会全要素劳动率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及其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是“速度+质量”型的经济增长的实质内涵。因此,政府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中华  
确保经济增长8%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我国实现近期和中期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要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宏观调控的操作要科学、灵活和适度,把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措施结合起来,切实保证实现经济发展的调控目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经济景气、新的居民需求、国有企业改造、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及各地发展当地经济的积极性,是促使本轮固定资产投资激增的主要原因。对中国经济增长来说,总需求上的结构性失衡比总量不足具有更大的危害。但也应该看到,此次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和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较大的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对最终需求结构进行调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钢明  
2011年7月以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发生了变化,通胀上升与增长下滑改变为通胀与增长双下滑。1月至7月,通胀与经济增长变化方向相反,一升一落,CPI向上升高,从4.9%上升到6.5%,工业增加值向下滑落,从14.2%下落到14%。7月份以后,通胀与经济增长共同下落,CPI由升转落,从6.5%高峰下落到年底4.1%;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下滑并且下滑幅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勤  
我国的金融发展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动因,但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还没有形成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达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国家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琪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我国经济以9.1%的增速结束了改革以来第三个中周期(中波),2010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分析这一次经济周期运行的方式及特征,合理、恰当地选择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措施,成为保持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仲云云  仲伟周  
基于协整理论,利用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角度,通过构建四变量VAR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及宏观调控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不确定性的增加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增长对我国居民消费产生正向效应,但影响不明显;宏观调控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其中政府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入效应,而利率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最后,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湘明  
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搞好平衡。由于物价的合理区间窄得就像一条"钢丝",货币政策的传导周期较长且经济增长、流通中货币、通货膨胀在运行上的非线性关系,物价的控制难度很大;在我国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比较差的背景下控制膨胀难度更大,调控不当就会出现经济的"大起大落"。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大滞胀背景下财政货币"双松"后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而且我国的"双松"政策存在结构性调控错位、经济启动的节奏和力度不合理等问题;要控制我国通货膨胀,应该以确保GDP增长率维持在9%以上再控制通货膨胀,对西方的通货膨胀标准要辩证看待,并在调控中坚持"软着陆"的原则。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全球性通胀压力与衰退风险短期内不会消失当前,全球经济很可能进入了一个"低增长、高通胀"的新阶段。对于全球增长,有两个重大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一是IT革命和创新浪潮在2000年下半年发生调整之后,支撑美国消费和房地产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樊纲  刘光第  刘溶沧  秦池江  李茂生  胡季  凌涛  周升业  王广谦  杨希天  房郁琴  郑祥芝  郭明奇  许树信  李强  张亦春  唐寿宁  张忠山  张军洲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宏观调控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在整个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宏观调控作用,是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与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新缰金融学会于9月23~27日在乌鲁木齐市联合邀请全国部分知名经济、金融专家学者召开“新形势下金融宏观调控研讨会”。现将专家学者的会议发言摘登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