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0)
- 2023(7951)
- 2022(6650)
- 2021(6211)
- 2020(5197)
- 2019(11947)
- 2018(11645)
- 2017(22113)
- 2016(11854)
- 2015(13718)
- 2014(13635)
- 2013(13914)
- 2012(13650)
- 2011(12613)
- 2010(12866)
- 2009(12291)
- 2008(12362)
- 2007(10976)
- 2006(10343)
- 2005(9890)
- 学科
- 济(76991)
- 经济(76921)
- 管理(35019)
- 业(30224)
- 方法(24959)
- 企(23851)
- 企业(23851)
- 数学(22314)
- 数学方法(22110)
- 中国(20781)
- 地方(17318)
- 财(16133)
- 农(15041)
- 制(13669)
- 贸(13046)
- 贸易(13034)
- 业经(12961)
- 学(12776)
- 易(12677)
- 地方经济(12560)
- 银(11559)
- 银行(11554)
- 行(11124)
- 融(11035)
- 金融(11035)
- 环境(9995)
- 体(9982)
- 农业(9847)
- 务(9262)
- 财务(9241)
- 机构
- 大学(186325)
- 学院(182884)
- 济(96797)
- 经济(95217)
- 研究(73221)
- 管理(64831)
- 中国(59908)
- 理学(53867)
- 理学院(53218)
- 管理学(52559)
- 管理学院(52198)
- 财(44496)
- 京(40665)
- 科学(38252)
- 所(37415)
- 财经(34482)
- 研究所(33085)
- 经济学(32804)
- 中心(32007)
- 经(31366)
- 经济学院(29216)
- 江(27560)
- 北京(27319)
- 农(25867)
- 财经大学(25476)
- 院(25387)
- 范(23288)
- 师范(23148)
- 科学院(22354)
- 州(21512)
- 基金
- 项目(107987)
- 科学(86193)
- 基金(81946)
- 研究(80916)
- 家(70956)
- 国家(70434)
- 科学基金(59603)
- 社会(56371)
- 社会科(53535)
- 社会科学(53525)
- 基金项目(41590)
- 省(37506)
- 教育(35845)
- 资助(35166)
- 自然(34851)
- 自然科(34047)
- 自然科学(34040)
- 自然科学基金(33443)
- 划(32267)
- 编号(29483)
- 部(26352)
- 成果(25893)
- 国家社会(25149)
- 中国(24843)
- 重点(24833)
- 发(24623)
- 教育部(23241)
- 人文(21870)
- 性(21658)
- 课题(21432)
- 期刊
- 济(117603)
- 经济(117603)
- 研究(67847)
- 中国(38578)
- 财(35185)
- 管理(27498)
- 科学(24438)
- 农(24378)
- 学报(24173)
- 融(23056)
- 金融(23056)
- 经济研究(20363)
- 财经(19518)
- 大学(19273)
- 学学(18154)
- 经(17120)
- 农业(16257)
- 问题(15960)
- 贸(14956)
- 技术(14792)
- 教育(14757)
- 业经(14321)
- 世界(13706)
- 国际(13530)
- 技术经济(11059)
- 统计(10092)
- 经济问题(9786)
- 业(9052)
- 经济管理(8779)
- 策(8185)
共检索到307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扬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因素,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对于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宏观调控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金融监管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范式调整、资本市场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此展开了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春泰
一、投资拉动,重工业打头仍是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特点从1991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主要以消费需求和国内需求拉动方式,转向了以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为主的增长方式。今年第一季度,这种增长方式的特点仍十分明显,投资增势强劲,轻重工业增速差距拉大,消费相对平稳增长。第一季度,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7%。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441.1亿元(1990年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22.4%(三月份为26.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8.3%和26.3%。轻重工业增速差距达到了8个百分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向军
1996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为今年的宏观调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从上年末和今年1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宏观经济的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失业问题较为突出,物价涨幅继续回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光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亦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这里仅就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简要结合改革以来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谈几点看法。一、启动经济要立足于中长期发展格局,注意历史经验。如何启动经济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董忠
一、关于我国的财政困难问题 1978年以来,我国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财政政策作了相应变动,“扩权让利”和“分散包干”政策的推行,使地方和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为支持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支持改革,国家增加了建设支出、物价和企业亏损补贴支出,与此同时,财政收支出现了较大的赤字,1979年~1992年,国家名义赤字为1319亿元,如加上内外债,实际赤字额达4169亿元之巨,财政不能说不困难。但财政困难的出现有其深刻的背景和深层原因:第一,财政困难的出现和加剧是伴随着开放搞活后决策分散化出现的,因而引致了预算内财政收入大量向预算外转移。1979至1992年期间,国家财政收入增长2.7倍,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1.要不断深化对于"新常态"内涵的理解,不能将新常态沦为新的教条和庸政懒政的借口。要避免在趋势面前过度悲观,在世界经济大周期面前过分能动,在大改革面前过于理想。2.要充分重视"萨伊定律的逆否命题"在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新常态"依然是趋势性力量与周期性力量叠加的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正庆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中国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并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利率、汇率、再贴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初步建立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九十年代中国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国民经济要跨上一个新台阶的重任,为适应新体制和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需要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这里,我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就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谈一点个人意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汪同三
20 0 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少 ,但是经过努力 ,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因为目前确实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对此 ,我们必须根据近几年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 ,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认真对待 ,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争取在 2 0 0 0年使国民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并为 2 1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增长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霞辉
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临复杂的形势,本文在分析有关各方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目前的宏观政策应以静制动,谨慎为宜。结构上,要在稳定房价预期的基础上改变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使国民经济在一个更为合理的平台上运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鹤
一、“十五”时期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和 内部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执行了“五五”、“六五”、“七五”、“八五”计划,目前正在执行“九五”计划。以前的计划有一个特点,就是外部的环境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内部的改革发展是以线性方式推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蒋永穆
关于当前农产品价格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蒋永穆从总体上看,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虽然有了巨大变化,但从根本上说仍是一种以粗放型为主的农业增长方式。建国以来,中国农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不断投入的结果,1949~1990年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卫
一、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矛盾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现象,一方面整体经济以强劲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统计局经济分析和预测课题组的预测:1993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GDP的增长速度将与1992年相当,即保持在13%左右。另一方面,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昕
作者认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持续稳定协调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调控手段一般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并重视发挥计划、财政、金融三个部门的作用。同时,通过加快宏观调控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来提高我国的宏观调控效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慎修 熊津成 陈宏志
对金融宏观调控几个问题的探讨张慎修熊津成陈宏志一、关于货币供应量自1993年以来,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逐年降低,M0、M1、M2增幅分别从1992、1993年的30%左右下降到1996年的11.6%、18.9%和25.3%,同期物价涨幅也从19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