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7)
2023(12420)
2022(10457)
2021(9746)
2020(8202)
2019(19121)
2018(18700)
2017(36404)
2016(19712)
2015(22588)
2014(22585)
2013(22639)
2012(21869)
2011(20142)
2010(20456)
2009(19379)
2008(19362)
2007(17587)
2006(15750)
2005(14593)
作者
(57884)
(48584)
(48301)
(46646)
(31254)
(23047)
(22106)
(18846)
(18375)
(17511)
(16815)
(15998)
(15641)
(15605)
(15531)
(15181)
(14292)
(14244)
(14045)
(14031)
(12310)
(12009)
(11790)
(11170)
(11113)
(11032)
(10599)
(10511)
(9730)
(9698)
学科
(104490)
经济(104402)
管理(53511)
(50148)
方法(39906)
(38648)
企业(38648)
数学(35613)
数学方法(35311)
中国(28127)
(25440)
地方(22882)
(21843)
(20207)
贸易(20198)
(19640)
(19314)
业经(18998)
(18475)
农业(16578)
(15963)
银行(15941)
(15410)
(15336)
金融(15334)
地方经济(14552)
环境(14106)
(13835)
(13733)
(12537)
机构
大学(296266)
学院(294898)
(141877)
经济(139212)
研究(111008)
管理(109568)
理学(92638)
理学院(91569)
管理学(90227)
管理学院(89657)
中国(86496)
(63530)
(63252)
科学(62569)
(57017)
研究所(51221)
中心(49752)
财经(49656)
(47543)
经济学(45785)
(45076)
(45009)
北京(41129)
经济学院(41054)
(38981)
业大(38905)
(38679)
师范(38404)
农业(37148)
财经大学(36389)
基金
项目(182856)
科学(144695)
研究(136465)
基金(134552)
(116199)
国家(115276)
科学基金(97814)
社会(89460)
社会科(84865)
社会科学(84843)
基金项目(69368)
(68207)
教育(61829)
自然(59846)
自然科(58427)
自然科学(58407)
(58120)
自然科学基金(57416)
资助(56787)
编号(54095)
成果(45836)
(42643)
重点(41485)
(41478)
课题(38180)
国家社会(37892)
(36991)
教育部(36829)
中国(35813)
人文(35349)
期刊
(164689)
经济(164689)
研究(97748)
中国(58791)
(48081)
(43623)
学报(41222)
管理(41040)
科学(40018)
(32998)
金融(32998)
大学(31518)
学学(29576)
农业(29284)
经济研究(28080)
教育(28021)
财经(25938)
技术(24831)
业经(23380)
(22564)
问题(21749)
(20345)
国际(18500)
世界(17719)
技术经济(16811)
(16104)
统计(15758)
理论(13844)
(13588)
经济问题(13581)
共检索到465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长革  
2011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虽然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全年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经济增长率预计可保持在9.5%左右,仍处于稳定增长水平。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适时做出调整:第一,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基础;第二,宏观调控要从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供给管理为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第三,财政政策要继续保持必要的刺激力度,货币政策操作重点要放在支持企业恢复和提高生产能力、增强经济活力以及引导通胀预期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天龙  唐华  施祖麟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运行特点(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衰退,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出口有重大影响。考虑到美国经济减速还可能影响其他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本文以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为理论框架 ,分析了 2 0 0 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趋势与特点 ,认为投资过度扩张和工业增长过快导致GDP增长速度偏高 ,消费价格涨势逐渐明显 ,经济增长质量出现下降。因此 ,2 0 0 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 ,应当由对付通货紧缩转向防止通货膨胀 ,通过控制投资和工业过度扩张 ,适度调控经济增长速度 ,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 ,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宁吉喆  
一、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19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精准脱贫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7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已经结束了2002-2016年间的完整波谷—波谷经济周期。2018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反周期需求管理的扩张操作,进一步促进经济复苏而实现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努力回复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重新启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进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中国政府将在2002年~2003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并且适当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组合和结构导向,以期启发国有投资需求与非国有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效应的累积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02年GDP预计增长7.5%以上而略高于2001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闫坤  张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为此,现阶段经济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运行的核心方案是:构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搭配的总体框架,货币政策通过对流动性和投资需求实施调控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和市场的自我调整能力;财政政策着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予以克服和解决,对外参与全球联合行动,实现政策协同,对内科学分析和控制矛盾,推行审慎微调。在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及时研究发行国债等扩大内需相关政策预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立  
2014年10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6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认为,三季度经济增长趋势呈现反转,既出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当前经济仍处趋稳蓄升阶段,原有的一些基本面不利因素基本释放完毕,但转型性因素减速作用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娄丽丽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全面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有所回落,但4、5月份显示了反弹势头,其他主要指标也都出现了加快势头——工业生产快速扩张,企业利润高企;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市场物价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元春  
由于深层次结构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微刺激效果的严重递减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重新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前低、中稳、后缓"的宏观季度调整模式,经济增速可能勉强达标。2014年系列宏观参数持续超预期的波动以及可能存在的变异标志着中国"新常态"进入到新的阶段。2014年第4季度和2015年1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上扬,并将步入结构调整的艰难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把握结构调整和全面改革的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微调预调的力度,以强化底线管理,增强宏观经济的可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