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7)
- 2023(7681)
- 2022(6312)
- 2021(6362)
- 2020(5074)
- 2019(11819)
- 2018(11313)
- 2017(21531)
- 2016(11464)
- 2015(12989)
- 2014(12602)
- 2013(12947)
- 2012(12165)
- 2011(11277)
- 2010(11354)
- 2009(10790)
- 2008(10725)
- 2007(9698)
- 2006(8943)
- 2005(8198)
- 学科
- 济(56309)
- 经济(56241)
- 农(51155)
- 业(38213)
- 农业(34580)
- 管理(23156)
- 中国(19193)
- 方法(17991)
- 业经(17142)
- 数学(16715)
- 数学方法(16553)
- 企(14361)
- 企业(14361)
- 制(13082)
- 贸(12670)
- 贸易(12663)
- 易(12505)
- 农业经济(12435)
- 发(11936)
- 财(10931)
- 地方(10726)
- 收入(10341)
- 发展(10159)
- 展(10146)
- 银(9614)
- 银行(9613)
- 村(9608)
- 农村(9589)
- 体(9449)
- 行(9339)
- 机构
- 学院(168652)
- 大学(165143)
- 济(83962)
- 经济(82665)
- 研究(65060)
- 管理(62107)
- 中国(54925)
- 理学(52812)
- 理学院(52279)
- 管理学(51638)
- 管理学院(51345)
- 农(47383)
- 农业(35435)
- 财(35045)
- 科学(34972)
- 京(34939)
- 所(32771)
- 中心(30356)
- 研究所(29237)
- 业大(28473)
- 财经(27132)
- 经济学(26274)
- 经(24879)
- 江(24839)
- 经济学院(23701)
- 北京(22717)
- 范(22411)
- 师范(22315)
- 院(21707)
- 科学院(21468)
- 基金
- 项目(106227)
- 科学(84707)
- 研究(83854)
- 基金(79218)
- 家(68311)
- 国家(67612)
- 社会(57052)
- 科学基金(56993)
- 社会科(53618)
- 社会科学(53608)
- 基金项目(41094)
- 省(39187)
- 教育(35870)
- 编号(34421)
- 划(32384)
- 自然(31961)
- 资助(31732)
- 自然科(31200)
- 自然科学(31194)
- 自然科学基金(30659)
- 农(28819)
- 成果(28512)
- 部(25849)
- 发(25265)
- 国家社会(25040)
- 中国(23773)
- 重点(23632)
- 课题(23053)
- 性(22645)
- 制(22299)
- 期刊
- 济(102844)
- 经济(102844)
- 农(55421)
- 研究(55410)
- 中国(38800)
- 农业(37815)
- 科学(24983)
- 学报(24249)
- 财(23977)
- 融(22841)
- 金融(22841)
- 业经(21835)
- 大学(20247)
- 学学(19304)
- 管理(18577)
- 业(16958)
- 问题(15515)
- 农业经济(15033)
- 教育(14913)
- 农村(14666)
- 村(14666)
- 经济研究(14444)
- 世界(14212)
- 财经(13723)
- 技术(12309)
- 经(11956)
- 贸(11662)
- 经济问题(11037)
- 版(10473)
- 社会(10209)
共检索到271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云 张雪梅 唐丽霞
20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保持刚性稳定,过去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估算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妇女贫困等一系列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分布、贫困结构和贫困程度以及贫困人口生计等角度,总体叙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人口 可持续生计框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登兴 安树伟
21世纪初,中国的贫困形势之一是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共存,因此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之贫困原因、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并对当前我国反贫困政策提出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邓倩
基于CHNS的八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本文使用贫困发生率和平方缺口指数对农村贫困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把贫困变动分解为长期贫困效应、脱贫效应和返贫效应。实证结论表明,虽然长期贫困发生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是近期长期贫困的平方缺口指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脱贫效应是减少贫困的主要因素,返贫效应则是加剧贫困的诱因。此外,匿名性与非匿名性的增长率显示,匿名性低估了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增长率,从而高估了实际贫困。
关键词:
长期贫困 FGT贫困指数 非匿名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海燕 程振源
文章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中2000—2011年农村人口数据作为考察对象,将改进的森指数基于收入来源与户主性别、收入来源与教育水平分别进行复合分解,研究表明,女性户主与中学户主组内贫困发生率、男性和女性户主合并收入贫困缺口率、男性和女性户主组内以及这两组组间的工资收入贫困缺口基尼系数始终保持对增贫的正向贡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守春 马志正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邹迎香
如何有效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是后扶贫时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相对贫困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和多元,其中以个人发展能力不足为主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部环境通过内因加重贫困发生概率。在后扶贫时代,治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可以从全局出发选择包容性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障的三支柱治理策略,构建一套稳定、有效、可持续的新型综合扶贫治理体系和一套具有动态性、可调整性的长效治理机制,并从益贫性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扶持体系建设、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扶贫、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精准施策。
关键词:
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 乡村振兴 治理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芳 尹德志
在中国,贫困问题集中凸显在农村地区,解决好农村贫困问题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系统解读了中国农村的致贫因素,并从完善制度、调整政策、转变经济结构等方面系统地提出解决中国农村贫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系统论 农村贫困 致贫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风
一、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特征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除贫困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5年的65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7.1%。目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边疆地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黄河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萍 徐鑫 郝彦宏
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是否与小康社会相适应,不仅影响到对我国反贫困成果的评估,也直接关系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同。经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农村贫困标准已达到小康生活要求的稳定温饱水平,但要真正做到"两不愁",还需要做好"三保障"以及养老、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工作,保障基本住房,并尽可能消除个体家庭难以预测的偶发不利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正确使用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按物价水平逐年上调各种扶贫工作标准,使反贫困工作更加完整覆盖贫困人口。
关键词:
农村 贫困标准 小康 脱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农村贫困 诱因 制度 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鲜祖德 王萍萍 吴伟
贫困标准是贫困测量的重要基础,准确测量和反映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首先需要对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方法及其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为此,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与调整方法,采用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以及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与我国扶贫历史实践中采用过的另外两个贫困标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的差异。然后简要介绍了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并对按照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衡量的减贫成果和多维贫困缓解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是与"两不愁、三保障"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稳定温饱要求的标准。第二,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成就显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人。第三,近年来,我国农村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扶贫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最后,在扶贫实践中,经常会涉及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单一标准与多维标准、贫困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加以妥善处理。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住户调查和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都阳 蔡昉
通过回顾农村贫困的变化阶段,本文认为中国农村贫困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贫困分布由区域的、整体性的贫困逐渐过渡到个体性贫困,贫困人口的构成也以边缘化人口为主要组成部分。扶贫政策也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需要从瞄准区域的政策向瞄准个体的政策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重要。而本文的分析表明,更明确地细分贫困群体,集中使用扶贫资源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贫困性质 扶贫战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苗齐 钟甫宁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线 扶贫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