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6)
2023(2302)
2022(2026)
2021(2022)
2020(1536)
2019(3596)
2018(3524)
2017(6990)
2016(3810)
2015(4285)
2014(4128)
2013(3868)
2012(3658)
2011(3416)
2010(3613)
2009(3338)
2008(3375)
2007(3136)
2006(2759)
2005(2691)
作者
(9930)
(8297)
(8142)
(7779)
(5339)
(4002)
(3850)
(3143)
(3132)
(3073)
(2782)
(2779)
(2752)
(2626)
(2620)
(2561)
(2471)
(2390)
(2371)
(2343)
(2052)
(2005)
(1978)
(1929)
(1889)
(1831)
(1827)
(1786)
(1607)
(1601)
学科
(13640)
经济(13621)
(11872)
(11012)
企业(11012)
管理(10801)
中国(3788)
业经(3709)
(3598)
(3559)
地方(3490)
(3476)
贸易(3472)
(3403)
方法(3386)
教育(3129)
(3091)
(3070)
(2843)
经营(2805)
技术(2630)
理论(2570)
政治(2548)
关系(2497)
(2485)
计划(2458)
(2448)
银行(2448)
决策(2430)
数学(2377)
机构
大学(52804)
学院(52498)
(21270)
经济(20779)
研究(20332)
管理(19242)
理学(16194)
理学院(15932)
管理学(15718)
管理学院(15578)
中国(14869)
(11814)
科学(10890)
(10094)
(9280)
(9199)
师范(9173)
研究所(9044)
中心(8358)
(8273)
北京(7860)
师范大学(7537)
(7489)
财经(7229)
(6779)
(6488)
教育(6413)
经济学(6021)
(5811)
科学院(5611)
基金
项目(30814)
研究(24576)
科学(24562)
基金(21926)
(18506)
国家(18339)
科学基金(15569)
社会(15395)
社会科(14560)
社会科学(14553)
教育(12220)
(11447)
基金项目(11147)
编号(10824)
(10284)
成果(9838)
自然(9462)
自然科(9258)
自然科学(9257)
自然科学基金(9111)
资助(8654)
课题(7969)
(7123)
重点(7121)
(7000)
(6815)
项目编号(6765)
(6721)
(6376)
教育部(6342)
期刊
(27473)
经济(27473)
研究(18751)
中国(11101)
教育(10388)
管理(9045)
(6660)
科学(6314)
(6037)
(5879)
金融(5879)
学报(5378)
大学(4641)
国际(4486)
业经(4388)
经济研究(4318)
农业(4237)
技术(4163)
(4129)
学学(3917)
世界(3911)
(3618)
论坛(3618)
财经(3574)
图书(3323)
问题(3256)
(3134)
现代(2925)
(2637)
商业(2541)
共检索到86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丁诗传  
江苏省世界经济研究会于1992年12月24日在南京召开了世界经济形势讨论会。于会40余名专家学者,对"1992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及"关贸总协定与中国和江苏"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将部分同志的口头或书面发言摘登如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孔祥永  
石油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使得它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政治中权力分配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国际政治研究中,自由主义者主张从相互依赖的视角审视石油安全;而在现实主义者看来,石油消费国的石油安全系数与该国对国际事务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成正比,现实主义者强调加强军事投放能力,以确保石油供应安全。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更多的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强调对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地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控制。本文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石油安全观入手,简要分析了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说和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从而指出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地处欧亚大陆的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其本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范尔为  王生升  
石油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中东地区始终是世界石油供应的中心,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有力支撑了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和维持。中国的快速崛起及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强势姿态,对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的稳定构成了重大挑战。为了维持其对世界原油市场的控制力,美国对其中东石油战略进行了相应调整。中国应该在国际石油生产、贸易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打破美国的石油霸权,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能源新秩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范尔为  王生升  
石油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中东地区始终是世界石油供应的中心,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有力支撑了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和维持。中国的快速崛起及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强势姿态,对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的稳定构成了重大挑战。为了维持其对世界原油市场的控制力,美国对其中东石油战略进行了相应调整。中国应该在国际石油生产、贸易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打破美国的石油霸权,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能源新秩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 勇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位置,再次成为大国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的战场。”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临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又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战略界关注的焦点。作者认为,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冷战后美国建立其主导下的新安全结构的最后环节,认识中亚在冷战后的国际战略地位,有助于理解美国的中亚战略以及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舒先林  
为了实现中东石油安全战略 ,美国以相互依赖理论为指导 ,通过与中东产油国构建一系列相互依赖的机制化经济制度 ,包括构筑“石油美元体制”、扩大中东产油国对美国技术与贸易的依赖和加大中东产油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性等 ,来实现其绝对控制中东石油的霸权企图。我们在把握美国中东石油战略霸权本质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其中某些具体经济运行机制对中国实施石油安全的中东战略的启示性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健  
美国发动对伊战争,从战略层面来看,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战略、地缘政治战略、石油能源战略和民主政治战略的综合考虑,是与全球战略的调整和改造中东的决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后中东局势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中东地区的战略态势进一步失衡,美阿矛盾日趋加深,恐怖活动有所加剧,巴以和平进程重新启动,伊朗和叙利亚可能成为美国下一个打击目标。但是,美国在中东也面临伊拉克战后重建等棘手问题。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走向是战略重点继续放在中东地区,全球战略军事部署逐渐东移,重新关注其他全球力量中心,构造新的全球霸权机制。我国必须准确判断伊拉克战争和美国战后战略走向对我国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中强  
冷战后 ,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 ,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 ,美国的中东战略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诗尧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中,面向各区域的地区战略彼此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从美国地区战略间张力的视角切入,可以探究这些地区战略影响彼此的具体作用方式及其根本逻辑。概言之,对于任意两项美国的地区战略,两者间张力的具体状况使得这两项地区战略之间形成策应、增益或牵制等作用方式,从而对两者的运行和功能产生差异化影响。自从美国全球战略焦点开始由中东转向“印太”以来,以“战略收缩”为基本特征的美国中东战略长期能够策应其“印太战略”,助使后者得以按照设计运行并发挥作用。在此期间,美国的中东战略还一度对“印太战略”形成增益,使得后者有望节省战略资源投入,实现额外目标。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强调“战略收缩”的美国中东战略濒临失灵,与“印太战略”之间的张力大幅增强,由此对后者形成牵制,使其运行和功能面临更多阻力和不确定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新华  秦仪  
鉴于澳大利亚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以及美国的霸权战略和澳大利亚增强自身影响的愿望 ,美澳军事同盟关系在冷战后得到了加强。文章对美澳军事同盟关系加强的各种影响作了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进军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论述了冷战后资源的战略地位。冷战结束以后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等西方大国都相应提出了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 ,其中 ,资源战略是其地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相对有限性这一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 ,相反 ,资源短缺性表现得更加突出 ,特别是一些战略性资源对全球和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是目前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应积极利用世界资源 ,同时 ,要积极维护自身的经济和资源主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余泳  
自二战以来,中东地区以其无可替代的地缘价值和石油资源,成为国际政治角力场,悠久而复杂的历史际遇与独有的宗教、民族、教派和部落以及资源禀赋,为其披上层层神秘的面纱。王联博士的新作《中东政治与社会》便以最简洁的数字条理介绍了中东地区的最本质的特征。本文介绍此书的基本架构和特色,并着力推介其提炼的当代中东研究的五个核心概念,以期进一步探求这一研究的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听昌  
台湾是西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冲。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对中国 ,还是对美国和日本都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关键 ,通向太平洋的门户 ,南北海运的枢纽 ;台湾是美国控制西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台湾海峡是日本西南航线的必经通道 ,恰似“东方的直布罗陀”。台湾是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的交汇之地 ,这是中国坚决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统一 ,美国 (暗地里还有日本 )顽固干涉中国内政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礼  
地缘政治格局是政治地图的空间排列与组合模式,动荡不安与相对稳定的交替演化是其固有的表现形式。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因素包罗万象,因为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本文拟以当前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为例,探讨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因素和机制。 1 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素地缘政治学认为,地理空间是任何政治实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内容,特定区域内政治实力单位、政治实力单位集团的形成与发展、分布与组合,都受制于区内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及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结合程度,人地相关的地理环境中蕴含着政治现象的规律,从而影响着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显然,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因素丰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