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4)
- 2023(9433)
- 2022(7747)
- 2021(7150)
- 2020(6063)
- 2019(13447)
- 2018(13228)
- 2017(26390)
- 2016(14102)
- 2015(15283)
- 2014(15204)
- 2013(15007)
- 2012(13682)
- 2011(12021)
- 2010(12368)
- 2009(11855)
- 2008(12104)
- 2007(11054)
- 2006(10010)
- 2005(9390)
- 学科
- 业(79690)
- 企(74397)
- 企业(74397)
- 管理(63166)
- 济(63097)
- 经济(63013)
- 业经(26552)
- 财(25621)
- 方法(25028)
- 农(23964)
- 务(20265)
- 财务(20249)
- 财务管理(20228)
- 企业财务(19187)
- 策(17472)
- 农业(17454)
- 数学(17421)
- 数学方法(17236)
- 技术(16066)
- 制(15239)
- 中国(14007)
- 划(13446)
- 理论(12172)
- 和(12169)
- 企业经济(12089)
- 经营(11670)
- 体(11350)
- 贸(11216)
- 贸易(11208)
- 易(10912)
- 机构
- 学院(204018)
- 大学(195044)
- 济(91498)
- 经济(89844)
- 管理(88933)
- 理学(75793)
- 理学院(75187)
- 管理学(74455)
- 管理学院(74075)
- 研究(60894)
- 中国(52263)
- 财(45429)
- 京(39784)
- 财经(34876)
- 江(33223)
- 科学(32192)
- 经(31537)
- 农(31257)
- 所(29359)
- 中心(28806)
- 经济学(26114)
- 商学(25804)
- 研究所(25722)
- 州(25654)
- 业大(25603)
- 商学院(25575)
- 财经大学(25345)
- 北京(24676)
- 农业(24127)
- 经济管理(23943)
- 基金
- 项目(125287)
- 科学(102483)
- 研究(97067)
- 基金(93223)
- 家(77989)
- 国家(77171)
- 科学基金(69955)
- 社会(64019)
- 社会科(60790)
- 社会科学(60778)
- 省(49864)
- 基金项目(49058)
- 自然(44307)
- 自然科(43397)
- 自然科学(43388)
- 教育(43377)
- 自然科学基金(42719)
- 编号(39947)
- 划(39919)
- 资助(37544)
- 业(31975)
- 成果(31359)
- 创(29803)
- 部(28199)
- 发(27303)
- 重点(27071)
- 制(26905)
- 创新(26791)
- 课题(26524)
- 国家社会(25828)
- 期刊
- 济(110362)
- 经济(110362)
- 研究(61651)
- 管理(39540)
- 财(39499)
- 中国(39105)
- 农(30216)
- 融(24539)
- 金融(24539)
- 科学(23640)
- 业经(21111)
- 农业(20569)
- 学报(20040)
- 技术(19971)
- 财经(17844)
- 经济研究(16893)
- 大学(16892)
- 教育(16799)
- 学学(16267)
- 经(15452)
- 问题(13538)
- 业(13147)
- 技术经济(12957)
- 财会(11963)
- 现代(11849)
- 贸(11311)
- 商业(10915)
- 世界(10634)
- 经济管理(10467)
- 会计(9729)
共检索到316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伟时
当前三资企业违规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王伟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中,以外商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三资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我国三资企业目前也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违规行为,这种行为已经开始并且逐渐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永恒 万迪昉
针对媒体报道的企业违规行为区域化、反复化现象,文章以企业与监管部门间的博弈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动态学习的企业违规行为演化博弈模型,指出监管检查力度的不足和动态调整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进而从最优控制和演化稳定策略的角度提出了以上现象出现后的应对措施建议,即应在短时间内采取全面检查的方式迅速降低违规行为的比例,并在后续长时期内保持必要的监管力度以进一步降低其比例并最终达到消除该类违规行为的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如平 张树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南申
随着我国近年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进程迅速发展,新设立的三资企业急剧增加。其中确有不少三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技术,成为技术集点高的先进技术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也是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正是我国举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目标之一。但三资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忠新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充分利用工业实力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各类人才荟萃,地理位置优越以及浦东开发开放效应优势,在发展三资企业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首先是外商投资企业数直线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1994年底,全市具有外商投资企业11123户(合资7185户,合作2132户,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明霞 陈宇哲
企业社会责任能否持续起到减少企业违规行为的作用?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道德一致与道德许可理论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企业违规行为会先减少,随后增加,但增加程度小于减少程度,即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存在非对称的U型关系。进一步考虑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业绩期望差距的影响,发现国有企业性质和业绩期望落差对此U型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业绩期望顺差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廷刚 徐鹏 李家缘
本文立足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现实情境,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剖析了绩劣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绩劣企业具有较强的违规倾向且会采取多样的违规手段,而且绩劣状态持续时间越长,其违规的概率和程度越高。机制检验揭示,不断加剧的内部代理问题是导致绩劣企业违规的重要驱动机制。进一步区分违规主体发现,企业的绩劣状态会同时增加股东与管理层违规的可能性。此外,在公司内部财务风险较高或外部经营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绩劣企业违规的可能性更大。拓展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被稽查揭示后,往往会引发负面声誉效应。相关结论拓展了舞弊三角理论的应用边界以及绩效反馈理论的研究外延,可以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监管和防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司美玲
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合规的视角,探讨了企业金融化对其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金融化会导致企业违规行为增加,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其违规行为越多。进一步考察金融资产的期限结构发现,相比短期金融资产,企业对长期金融资产的持有对其违规行为的增加作用越大,表明企业金融化对其违规行为的影响主要是由长期金融资产的持有推动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泽将 王浩然 万明华
董事选举作为股东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其能否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13—2018年间发生董事选举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小、次数越少、严重程度越低。(2)当企业代理成本较高时,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3)进一步的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越低。据此,本文认为股东应提高参与董事选举的积极性,以防范企业违规行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研究结论丰富了董事选举得票率方面的现有文献,有助于科学认识董事选举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为如何有效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爱明 周劲君
近年企业违规案件多发,各界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2012—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会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在外部融资约束较强的环境下,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会减弱。此外,本文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高管海外学习背景,高管海外工作背景对于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大;高管海外背景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升公司聘请"国际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概率,由此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影响。以上结论为预防与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管海外背景 企业违规 融资约束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泽将 王浩然 万明华
董事选举作为股东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其能否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13—2018年间发生董事选举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小、次数越少、严重程度越低。(2)当企业代理成本较高时,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3)进一步的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越低。据此,本文认为股东应提高参与董事选举的积极性,以防范企业违规行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研究结论丰富了董事选举得票率方面的现有文献,有助于科学认识董事选举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为如何有效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秦永恒 万迪昉
针对企业违规问题,在考虑企业风险偏好和决策理性程度异质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分析在面对监管打击时准完全理性企业群体和存在社会学习过程的有限理性企业群体的不同反应,借鉴最优随机打击理论,提出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利用完全随机打击和随机分组打击两种方式对抑制两类企业群体的违规会得到不同的效果,通过实验对企业违规水平与监管部门的检查打击力度以及相同检查打击力度下不同实施方式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违规水平与检查打击力度呈单调递减关系,但有限理性企业群体与检查打击力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准完全理性企业群体与检查打击力度呈线性关系;在相同的检查打击力度下,准完全理性群体在低检查打击力度时的违规比例会高于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沈璐 向锐
企业违规行为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已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18年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联合授信制度对企业违规行为的监督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联合授信制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且该效应集中于管理层未持股、无机构投资者进行实地调研的企业。进一步检验发现,联合授信制度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违规倾向,但对稽查概率无显著影响。区分企业违规行为类型的检验表明,联合授信制度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与经营活动违规行为均能起到抑制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证实,联合授信制度通过降低企业过度融资、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从而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研究结论不仅为新兴市场中债权人的监督治理效应提供经验证据,也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联合授信 过度融资 内部控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俞毅
我国三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俞毅(杭州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三资企业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巳成为我国多种经济成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三资全业发展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