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7)
2023(13829)
2022(11446)
2021(10663)
2020(8650)
2019(19818)
2018(19974)
2017(38528)
2016(20922)
2015(23595)
2014(23798)
2013(23485)
2012(21169)
2011(19010)
2010(18873)
2009(17289)
2008(16601)
2007(14754)
2006(13133)
2005(11427)
作者
(60090)
(50399)
(49544)
(47337)
(31589)
(24013)
(22357)
(19888)
(19043)
(17625)
(16942)
(16789)
(15701)
(15600)
(15301)
(15178)
(14972)
(14800)
(14320)
(14066)
(12509)
(12271)
(12077)
(11575)
(11363)
(11222)
(11104)
(11005)
(10122)
(9954)
学科
(87379)
经济(87269)
(63401)
管理(54436)
(50559)
(41889)
企业(41889)
方法(35754)
农业(33643)
数学(31014)
数学方法(30709)
业经(25460)
中国(23580)
地方(19097)
(19089)
(17457)
(15953)
(14843)
(14000)
贸易(13993)
(13601)
技术(13200)
理论(12905)
环境(12706)
农业经济(12578)
(12531)
(12183)
银行(12147)
(12146)
发展(11986)
机构
学院(297420)
大学(295150)
管理(120892)
(118647)
经济(116113)
理学(105678)
理学院(104607)
管理学(102868)
管理学院(102358)
研究(98320)
中国(73579)
(66262)
(62354)
科学(61685)
业大(51296)
农业(50559)
(50190)
(48755)
中心(45550)
研究所(44613)
(43034)
财经(40693)
(39764)
师范(39452)
北京(38754)
(37222)
(34936)
(34750)
经济学(33863)
经济管理(33800)
基金
项目(208427)
科学(164047)
研究(155516)
基金(150803)
(130708)
国家(129505)
科学基金(111645)
社会(98173)
社会科(92552)
社会科学(92528)
(82226)
基金项目(81161)
自然(71292)
自然科(69596)
自然科学(69583)
教育(69197)
自然科学基金(68337)
(67755)
编号(65606)
资助(60135)
成果(52175)
(45711)
重点(45646)
(45286)
课题(43422)
(43015)
国家社会(40107)
创新(40000)
科研(39300)
教育部(38782)
期刊
(134508)
经济(134508)
研究(84604)
(69406)
中国(56625)
学报(48400)
农业(47317)
科学(45133)
管理(39474)
大学(37621)
学学(35595)
(34834)
教育(31886)
业经(28374)
(26451)
金融(26451)
技术(24714)
(21749)
问题(19174)
经济研究(18859)
财经(18531)
(16558)
图书(15661)
(15637)
农业经济(15229)
科技(14989)
农村(14775)
(14775)
理论(14494)
技术经济(14209)
共检索到427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  丁士军  吴海涛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居民市民化问题逐渐凸显。研究表明,影响城中村居民市民化意愿的根本性因素还是城乡二元结构分化。因此,要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必须合理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完善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居民待遇差距;同时为"新市民"提供就业岗位和职业培训,保证他们拥有稳定收入来源和风险应对策略;并着力营造新老市民间的良好氛围,让"新市民"真正在城市找到归属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金秋  贾俊民  
基于市民身份的社会学视角,以城中村农民市民化的演变效果为焦点,提出了一个市民性的六因子概念模型:市民理性精神、市民职业性、市民生活方式、市民社会保障性、市民社会参与性及市民政治自治性。从保定市薛刘营村抽取267位村民收集数据资料,分别用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对数据资料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村民市民化六个维度的演变呈现出不同步性;同时,这六个因子又共同组成了一个更高级因子——市民性的完整表征。最后提出需要通过市民教育、就业服务、完善市民权制度和建立市民化监测指标体系来进一步促进城中村村民的市民化进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阮梅洪  
城中村村民和进城农民工主导义乌市常住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但市民化进程却相对滞后。运用参照依赖、损失厌恶理论,从村民、农民工对城市化价值感知和市民化意愿的角度,解释了村民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村民较高资产、较好的城市保障与低转化率的悖论;并从城市对农民工价值认知和保障农民工需求意愿的角度,解释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标与农民工资产沉淀城市保障不足之间的悖论。为有效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民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悖论现象,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分层分类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对策,以期探索一条构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城镇化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  
“城中村”的农民分化是以职业分化为基础的。丧失土地将对农民产生一个推力,即使其职业类型由传统的农业推向非农产业;而城镇的“华灯效应”叉将对失地农民产生一个拉力,将其拉向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的分化将直接导致农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但是,根据我们对陕西六个“城中村”的调查,农民职业的分化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没有一技之长。现阶段,“城中村”农民陷于“种田无地、就业无门”的尴尬境地。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网络,成为“城中村”农民的根本出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佟相阳  陈旭峰  
我国教育的城市化特征非常明显,针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的城市化特征也非常明显。农民所接受的教育培训无论从培训内容还是从培训形式来说都是按照城市化模式设置的,其目标导向也是为城市服务的,但是他们自身并没有实现市民化,这就使得农民与教育培训之间的不相适应性问题非常突出。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市民化水平对农民教育培训意愿的影响,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最能解释农民教育培训意愿差异的是社会资本层面的市民化水平变量,其次是文化资本层面的市民化水平变量,解释能力最弱的是经济资本层面的市民化水平变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玲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是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中的二级目标。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西安市城中村涉及村落、人口、区域及可耕地面积都在呈递减趋势,但围绕改造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却呈多样化态势。问题的累积表明,城乡之间的开放维度这个结构性背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更,城中村地理空间城市化而社区管理边缘化所引发的农民的悖论心理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具体表现为:农民朝城市单向线性流动与失去土地的困窘焦虑相伴、农民接受城市文化洗礼与心理上的弱势认同并存、融入城市的期望与新身份模糊同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辉,钱文荣,毛迎春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已进城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表明,进城农民大多在城市社会的融入度较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还有1/4左右的人有重新回农村的想法;户口依然是判断进城农民是否“市民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有效地帮助新进城农民尽快适应城镇的工作和生活,对于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类似浙江省这样经济发达的农村已具备较好的创业环境,因此一些受教育程度高、创业能力较强的进城者回乡创业的欲望较为强烈,城镇如何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明月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表明,现代化过程是非农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民化依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经济比重逐渐下降,农民转化为市民是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市民化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制度与非制度层面问题。本文就农民市民化的基本问题、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解决市民化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锦  
文章通过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分析发现: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中城中村失地农民就业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微观层面来看,城中村失地农民面临着失地与失业的双重窘境,成为了想上班没有岗位、想种田无地可耕、想保证生产生活开支又没有来源的三无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城中村就业服务体制建设不全、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农民就业结构性失衡以及农民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由此得出的政策启示是:政府部门要在城中村进行统筹规划,创设农民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农民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同时要在城中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甜  郭文炯  
农产品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揭示该类区域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意愿,文章在对山西省万荣县实证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发现该类区域农民市民化意愿相对较弱,追求城市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最主要的动机,影响市民化的障碍因素主要是进入城市新增的生活成本与住房成本,以及对市民化后失去土地保障的担心。针对调研结论,提出该类区域应尊重农民居民的市民化的意愿,走城乡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强化城镇化的动力和就业支撑;高度重视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规范和引导"居住与身份分离"的就近城镇化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城中村”这一新生事物。“城中村”农民也随之急剧分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时代特点,并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社会发展。本文以陕西省的付村、梁村、彭村、南村、北村和东村6个村庄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实证的角度系统地考察转型时期的“城中村”农民分化及其特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侯学英  吴巩胜  陈乐  
近年来的研究开始认识到,尽管城中村存在许多问题,但它是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适应城市化的基础,对城市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就业和收入的角度分析,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的城中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城中村区位、居民通勤特征及工作地点三类空间变量,对城中村居民就业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包含空间虚拟变量的回归方程,定量揭示了居民就业的空间特征对其收入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林文盛  冯健  李烨  
近年来中国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技术(ICT)发展迅速,对居民的社会经济活动、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微信访谈等方式调查了北京5个典型城中村,利用多元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信息渠道对城中村居民居住和迁移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中村住房市场非正规化从信息源头切断了居民通过互联网获取住房信息的渠道,加上城中村居民选择新住所具有就业导向和以地缘—血缘为纽带聚集的特征,信息渠道对城中村居民的居住迁移距离没有显著影响;受"就业锚点"、"距离衰减定律"和非正规就业影响,信息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丽丽  杨晓凤  梁丹妮  
为探究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上的差异,本文在调查问卷基础上,采用交叉表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两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两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均较高,且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于老一代农民工;个人因素、就业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两代农民工市民化选择,就业经济因素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更为显著,而社会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侯占元  孙文建  徐霞  
利用对建筑农民工的抽样调查结果,借助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可能影响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各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并对通过卡方检验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属性中的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是否愿意长期从事建筑业工作对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显著;社会属性中的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职业化程度对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亦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