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2)
- 2023(17384)
- 2022(14749)
- 2021(14110)
- 2020(11636)
- 2019(26837)
- 2018(26312)
- 2017(50527)
- 2016(27441)
- 2015(30874)
- 2014(30449)
- 2013(30003)
- 2012(27179)
- 2011(24730)
- 2010(24499)
- 2009(22439)
- 2008(21837)
- 2007(18973)
- 2006(16527)
- 2005(14362)
- 学科
- 济(109732)
- 经济(109535)
- 管理(74098)
- 业(70716)
- 企(58044)
- 企业(58044)
- 方法(53102)
- 数学(46048)
- 数学方法(45337)
- 中国(31066)
- 农(30179)
- 财(24982)
- 业经(24746)
- 学(23714)
- 贸(22649)
- 贸易(22639)
- 易(22089)
- 农业(19995)
- 地方(19435)
- 理论(18913)
- 制(18848)
- 和(18057)
- 环境(16700)
- 技术(16562)
- 银(15797)
- 银行(15733)
- 融(15112)
- 金融(15109)
- 务(15072)
- 行(15038)
- 机构
- 大学(389696)
- 学院(387202)
- 济(155629)
- 经济(152563)
- 管理(151254)
- 研究(132895)
- 理学(132412)
- 理学院(130921)
- 管理学(128325)
- 管理学院(127660)
- 中国(97758)
- 科学(84140)
- 京(83150)
- 财(67384)
- 农(67231)
- 所(67116)
- 研究所(61935)
- 业大(61382)
- 中心(58872)
- 财经(55211)
- 江(53388)
- 农业(53100)
- 北京(52718)
- 范(50982)
- 经(50475)
- 师范(50423)
- 院(47780)
- 经济学(47183)
- 州(43330)
- 经济学院(42633)
- 基金
- 项目(271698)
- 科学(212722)
- 基金(197368)
- 研究(194102)
- 家(174562)
- 国家(173141)
- 科学基金(147259)
- 社会(123604)
- 社会科(116601)
- 社会科学(116564)
- 省(104527)
- 基金项目(104054)
- 自然(96824)
- 自然科(94630)
- 自然科学(94604)
- 自然科学基金(92887)
- 教育(89777)
- 划(89375)
- 资助(82003)
- 编号(78086)
- 成果(62667)
- 重点(61131)
- 部(59935)
- 发(57489)
- 创(56353)
- 课题(53980)
- 创新(52563)
- 科研(52276)
- 教育部(51132)
- 国家社会(50950)
- 期刊
- 济(163372)
- 经济(163372)
- 研究(111256)
- 中国(71115)
- 学报(67515)
- 农(61394)
- 科学(60237)
- 管理(53904)
- 大学(50718)
- 财(48481)
- 学学(47903)
- 教育(43384)
- 农业(42843)
- 技术(32241)
- 融(29216)
- 金融(29216)
- 经济研究(28192)
- 业经(26689)
- 财经(26371)
- 业(22790)
- 经(22665)
- 问题(21277)
- 科技(19554)
- 版(19200)
- 图书(19058)
- 贸(18410)
- 技术经济(18176)
- 统计(17800)
- 业大(17782)
- 世界(16955)
共检索到552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步华
目前关于当代跨国社会运动与中国外交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有待深入。在探讨跨国社会运动与国际规范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现阶段,诉诸国际规范是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影响中国外交的一个主要路径,并将这种影响区分为三种模式:"国际驱动型"、"国内驱动型"和"国际国内互动型"。鉴于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对国际规范的重要影响及其给中国外交带来的挑战,"学会面对跨国社会运动"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红明 杨晓燕
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使得本土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更加主动,进行跨国品牌收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然而,跨国品牌收购的风险巨大,管理者必须在规划跨国品牌收购过程中,事先思考并确定合适的收购模式和路径,提高跨国品牌收购的成功率和效率。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跨品牌收购的典型案例,提出三种模式和两种路径及其适用条件,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品牌收购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计秋枫
文章在对霸权主义的根源和反霸路径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历程,论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反霸意义。文章认为思考中国当前反霸的路径,应跳出传统的力量、均势等强权逻辑的框架,将着眼点更多的投向"国际道德因素","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外交向世界奉献的最新道德处分。
关键词:
中国外交 霸权主义 均势 和谐世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宝
TCL与明基的欧洲并购给中国企业提出了警示,即文化差异是跨国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进行文化整合的明智策略,就是正确选择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模式。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探索阶段、碰撞阶段、磨合阶段、创新阶段,各个阶段文化整合工作的侧重点和具体措施也不同。
关键词:
跨国并购 文化整合 模式 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轻宇
文章从所有权性质和目标市场选择两个角度出发,将中国跨国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遵循的路径特点。重点阐述了近些年中国跨国企业独特的"跳跃式成长路径",其本质特征是在对内投资积累的基础上,将公司的国际化扩张与本土市场联系起来,通过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跳板来获取战略性资产。最后,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应该遵循何种成长路径以形成特有的国际化成长模式,从而避免盲目扩张的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易平 江洪娟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中极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本文认为正常而稳定发展俄美关系是伊拉克战争后两国的主要走势,其主要原因是俄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只是局部的,两国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俄美关系正常而稳定的发展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也将主要是积极的。
关键词:
俄美关系 走势 中国外交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三卿 孟凡臣 唐云亭
选取跨国并购后企业的整合模式作为并购绩效的影响因子,从企业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组织结构整合和业务流程整合四维度出发,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整合模式对企业管理绩效、经营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
整合模式 并购绩效 跨国并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逸舟
三十年来的中国外交,承载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盛名,也面对了新时期外部复杂环境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和经济发动机,各国和国际社会不能不正视它的力量与趋势,不能不考虑与中国的合作与协商;另一方面,中国也被视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动物"(a monster),不少外部势力把它当作某种威胁和负面因素。中国外交必须直面这些疑惑与批评,必须增信释疑、拨乱反正,用艰辛、漫长的努力,证明"和谐世界"的理念并非只是宣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春台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而不同和互利共赢,倡导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主张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合观发轫于中国和平发展备受世界关注之际,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要和平、求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不仅指导着中国外交,也逐渐成为引领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合观作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代表了中国外交的主流方向,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国倡导的这些重要思想和主张继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新形势下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特定内容的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合观。和合观念由来已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丰富的内涵,目前对和合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关键词:
和合观 外交新理念 和 和谐 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强
未来10年是中国能否实现在21世纪成为世界性强国的重要发展机遇期,然而,一些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将影响甚至制约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国力增强,给中国外交安全提出了挑战,成为中国的外交现实。本文尝试对其进行冷静客观的目标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前的中国现实外交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外交 安全 战略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宗新 徐冰玉
发展OTC市场,是打造无缝隙资本市场体系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三者相互补充、渗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上海推进OTC市场建设,是积极扶持广大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需要,可为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提供"预备市场"及退市通道,以形成无缝对接的资本市场体系。上海OTC市场发展模式选择,应包括OTC市场体系、交易机制、转板及退市、监管设计等方面。
关键词:
资本市场体系 场外交易市场 三板市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爱民 张红军
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跨国银行进入模式;接着回顾了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并通过有序结果的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跨国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其母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多,就越可能以分行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此外,跨国银行如果来自亚洲地区,则它们在中国市场设立分行的可能性更高。
关键词:
跨国银行 进入模式 Logistic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善民 李昶
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模式主要包括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大量文献表明,这两种进入模式对东道国经济存在显著不同的影响,因此弄清影响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对于指导我国政府制定政策引导FDI采用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入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三阶段实物期权模型,分析了影响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研究发现,东道国工程建设速度、经济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影响FDI进入模式的选择;东道国对FDI投资的政策引导直接并显著地影响FDI进入模式的选择。模型分析同时表明,FDI投资者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获得的目标企业相对于绿地投资方式获得的目标企业具有更大的规模。最后,本文通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凤羽 唐华明
本文结合2002~2011年制造业16个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深入比较研究跨国反向服务外包3种模式,即跨国反向信息技术外包、跨国反向业务流程外包和跨国反向知识流程外包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这3种模式对当前制造业生产率均为负向影响,且跨国反向信息技术外包对生产率负向影响最小,跨国反向知识流程外包对生产率负向影响最大;3种模式对未来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程度均会减弱,且跨国反向信息技术外包减弱程度最大,跨国反向知识流程外包减弱程度最小;这3种模式中,跨国反向知识流程外包投入变化对生产率变化呈正向显著影响,其他两种模式投入变化对生产率变化呈负向不显著影响。
关键词:
跨国反向服务外包 模式 制造业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