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4)
- 2023(6325)
- 2022(5245)
- 2021(5237)
- 2020(4135)
- 2019(9494)
- 2018(9484)
- 2017(18236)
- 2016(9946)
- 2015(11244)
- 2014(11704)
- 2013(11370)
- 2012(10706)
- 2011(9750)
- 2010(10111)
- 2009(9741)
- 2008(9872)
- 2007(9194)
- 2006(8435)
- 2005(7861)
- 学科
- 济(38200)
- 经济(38141)
- 业(27251)
- 管理(26712)
- 企(19322)
- 企业(19322)
- 农(15871)
- 方法(14800)
- 中国(14734)
- 数学(11754)
- 数学方法(11594)
- 财(11194)
- 农业(11097)
- 制(10663)
- 业经(9948)
- 理论(9109)
- 银(9035)
- 银行(9030)
- 行(8677)
- 贸(8336)
- 贸易(8330)
- 易(8133)
- 学(7946)
- 教育(7637)
- 融(7315)
- 金融(7313)
- 收入(6802)
- 和(6667)
- 体(6618)
- 地方(6336)
- 机构
- 学院(149459)
- 大学(147488)
- 济(59155)
- 经济(57646)
- 管理(52087)
- 研究(46729)
- 理学(43088)
- 理学院(42617)
- 管理学(41934)
- 管理学院(41662)
- 中国(38471)
- 财(32916)
- 京(31519)
- 科学(25988)
- 财经(25078)
- 江(23767)
- 所(23185)
- 经(22417)
- 范(21737)
- 师范(21589)
- 中心(21361)
- 北京(20760)
- 研究所(20115)
- 州(20009)
- 经济学(18843)
- 农(18685)
- 财经大学(18294)
- 经济学院(17021)
- 业大(16887)
- 师范大学(16875)
- 基金
- 项目(82250)
- 研究(68588)
- 科学(63221)
- 基金(55786)
- 家(46116)
- 国家(45583)
- 社会(41648)
- 社会科(39066)
- 社会科学(39058)
- 科学基金(38052)
- 教育(33015)
- 省(32743)
- 编号(31810)
- 基金项目(28607)
- 成果(28316)
- 划(26938)
- 资助(22637)
- 课题(22381)
- 自然(20464)
- 自然科(19858)
- 自然科学(19851)
- 年(19606)
- 自然科学基金(19478)
- 项目编号(19177)
- 性(19029)
- 发(18604)
- 部(18503)
- 重点(18493)
- 创(16920)
- 制(16891)
共检索到238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咏梅 常坤
西方贫困理论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并构成了当代西方贫困理论研究体系。然而,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缺陷及其反贫困理论的资本主义立场,注定其难以认清贫困的本质,更不可能为贫困人口开出有效的减贫药方。西方国家长期陷入的反贫困的"伊斯特利悲剧"陷阱,是西方反贫困理论逻辑缺陷的现实反应,同时也暴露出了这些国家制度本身的内在矛盾,表明西方国家较难从根本上克服贫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过70余年的努力,使7亿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理论指导,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
关键词:
贫困理论 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徐加玉 李卓
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深度贫困具有长期性和代际性特点,"贫""困"交织,因"困"致贫现象突出,既有贫困人口内在局限性之困,也有外在的自然、经济、社会制度之困,导致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贫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常规的开发项目扶贫这种硬性干预需具备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对深度贫困人口的适应性挑战越来越大,相比之下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的路径属于软性干预,能够在开发项目扶贫路径之外提供新的适应性更强的减贫路径。基本公共服务和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能够帮助贫困人口打破内、外困境,拓展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官锡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依赖以资源为基础的单一资源型城市受机制的影响而被市场边缘化后,显露衰败迹象,进而引发诸多问题,其中矿业的矿工贫困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文章从资源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入手,对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的矿城以及矿工的贫困现状、产生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摆脱贫困的路径选择: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多元产业战略,政府政策和机制的支持,以人力资源开发治理城镇贫困。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镇 摆脱贫困 路径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冷志明 丁建军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十八洞村的精准脱贫实践和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本文在长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从精准脱贫的历程、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三个方面立体式解读了十八洞村案例。精准扶贫以来,十八洞村的精神风貌、生活状态、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精准扶贫方略引领下精准发掘内生动力、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制定扶贫方案、精准发展扶贫产业、精准凝聚社会合力等系列举措。进一步地,本文认为十八洞村成功摆脱贫困的经验虽有“五个结合”等多种总结,但背后更普适性规律则是通过基层组织重建、市场要素重塑、社会秩序重构,在贫困乡村创建和完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发挥作用的前提和条件,充分发挥三者的协同效应,助推贫困乡村走出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的“三重失灵”困境,走上现代乡村治理和发展之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璋 钱秉中
本文对全国2300多个县进行逐一筛选、分析,认为当前全国的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较集中地分布在6个省区的125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而其中的61个县聚集着我国农村最贫困的大约为1500万的人口。在对其贫困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与一般贫困地区不同,这一特殊贫困地区需要具有创新性、高效性、长期性的扶贫措施。
关键词:
贫困 农村经济 扶贫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芳 常江波 范冰洁 汪三贵
缓解相对贫困是新时代的民心所向与施政所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为防范化解脱贫地区返贫风险,从认知内涵、瞄准困难、推进逻辑与路径选择的总体思路出发,构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相对贫困治理分析框架,提出从经济发展基础到社会要素协同、内生动力到外源动力的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
相对贫困 脱贫地区 可持续发展 多维视角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万龙 纪晓凯
2020年,中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进入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历史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本文认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底线要求,促进低收入农户收入更快增长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核心任务。据此,本文提出,脱贫攻坚期内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政策体系在5年过渡期内应遵循“双渐并重、动态调整”的原则,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和力度,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针对农村低收入农户相对贫困程度不断加深的现状,政府应构建“一底线三支柱”政策体系,即精准性监测和帮扶体系、包容性经济增长政策、益贫性公共服务政策和可持续性社会帮扶政策,以促进低收入农户收入更快增长,走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应着力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相对贫困 乡村振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圳 涂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董棣
贫困标准是制定反贫困行动计划、衡量反贫困效果的重要指标,它的确定直接能决定国家消除农村贫困的战略布署。一、贫困标准的理论选择与研究(一)贫困标准的理论基础由于贫困概念性问题和真实贫困数据的不完全,贫困标准的基础理论可以依据福利效用函数理论予以确定。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伦超
资源枯竭型城镇面临的产业衰退和区域性贫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消除这些结果造成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上实行资源的周期重分配,努力提高现有自然资源的时间价值,加大资本注入,加速主业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完善资源管理制度,以消除“资源性贫困”,摆“脱产业性贫困“”、功能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文化性贫困”,防止“贫困恶性循环”。
关键词:
资源型城镇 产业性贫困 制度变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帅兵 郝亚光
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相对贫困是贫困治理的重点。过渡期贫困治理的实质是防止相对贫困或非贫困向绝对贫困的逆向转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推动农村发展、助力国家现代化的两大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在于建立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机制。因此,过渡期的贫困治理应探索"巩固—拓展—衔接"型贫困治理路径,在脱贫的基础上巩固绝对贫困治理,防止规模性返贫;在巩固的基础上拓展相对贫困治理,防止贫困的逆向转化;在拓展的基础上衔接乡村振兴,统筹治理贫困与非贫困;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可持续的减贫防贫机制,顺利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衔接过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伦超
资源枯竭型城镇面临的产业衰退和区域性贫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消除这些结果造成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上实行资源的周期重分配,努力提高现有自然资源的时间价值,加大资本注入,加速主业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完善资源管理制度,以消除“资源性贫困”。摆脱“产业性贫困”、“功能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文化性贫困”,防止“贫困恶性循环”。
关键词:
资源型城镇 业性贫困 制度变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银栓
指出了陕南秦巴山区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育制度、改善生态环境、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合理使用资金、兴办基础产业、发展乡镇企业等脱贫致富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