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3)
- 2023(2823)
- 2022(2313)
- 2021(2489)
- 2020(1916)
- 2019(4006)
- 2018(3582)
- 2017(6196)
- 2016(3616)
- 2015(3969)
- 2014(4069)
- 2013(4144)
- 2012(3889)
- 2011(3194)
- 2010(3319)
- 2009(3251)
- 2008(3577)
- 2007(2907)
- 2006(2495)
- 2005(2310)
- 学科
- 财(19314)
- 管理(14527)
- 济(11883)
- 经济(11872)
- 财政(11451)
- 业(11184)
- 企(10505)
- 企业(10505)
- 政(9156)
- 务(7581)
- 财务(7580)
- 财务管理(7542)
- 企业财务(7228)
- 学(6986)
- 中国(5054)
- 制(4753)
- 理论(3935)
- 方法(3913)
- 度(3718)
- 制度(3717)
- 体(3639)
- 策(3530)
- 教育(3447)
- 体制(3280)
- 及其(3113)
- 经济学(3018)
- 农(2906)
- 地方(2905)
- 政策(2879)
- 出(2844)
- 机构
- 大学(49351)
- 学院(47669)
- 财(19096)
- 济(18457)
- 经济(18088)
- 研究(16752)
- 管理(15757)
- 理学(13143)
- 中国(13125)
- 理学院(12982)
- 管理学(12804)
- 管理学院(12712)
- 财经(10751)
- 京(10026)
- 科学(9941)
- 经(9679)
- 所(9017)
- 财政(7750)
- 江(7658)
- 财经大学(7639)
- 研究所(7636)
- 范(7178)
- 师范(7129)
- 中心(6987)
- 政(6814)
- 北京(6524)
- 经济学(6400)
- 师范大学(5826)
- 省(5758)
- 院(5618)
共检索到83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盛明
目前,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改革起点决定了这是一场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财政问题必然与此紧密相连。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财政模式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财政实践部门面临的根本难题,也是理论研究面对的崭新课题。经过多年的摸索探讨,我国已明确提出了依据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建立公共财政模式的任务。但是,这一改革目标又应该如何去实现?几百年来,存在于西方国家的就是公共财政。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的不只是如何看待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实践的态度问题,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才是更重要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柏铭
论财政职能的内涵与概括朱柏铭在我国,财政职能问题一向为理论界所关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财政职能问题更受到各方面的普遍重视。尽管组织过多次专题讨论,发表了不少专题论文,也产生了一些真知灼见,但是终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所以存在较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炜光 任晓兰
财政学是一门交叉的综合社会科学,而财政社会学正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不仅是政府施政的角度来研究财政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探求公共财政发展规律的科学门类。财政社会学致力于通过对税收和预算制度变革的研究,探求推进现代国家的建构和政治文明进步的途径,为财政学研究开辟了新境界。从葛德雪、熊彼特到耶希特、兹尔坦,上个世纪后半期在美国的复兴,西方的财政社会学者进行了不懈的学术探索,而我国古代的财政思想也与其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当代中国正在向"税收国家"和"财政国家"转型,政府养活人民的"财政幻觉"正在消失,在这个意义上,引入财政社会学思维变得日益重要。经我国学者的努力,或许财政社会学的复兴之地正是在中国。
关键词:
财政社会学 财政学 税收国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娟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国家财政是国家政权为了履行其职能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财政学可认为是研究政府收入和支出活动对社会产品分配及其对经济、社会运行所产生效应的经济学分支。财政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进程来看,财政活动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国家财政则是随着社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顾建国
本文认为,当代西方财政理论是以市场失效为前提,以财政的三大经济职能为中心,以政府的直接干预为特征而展开的。其主要特点是:把财政理论的研究同经济理论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联系实际经济问题研究财政和财政政策;运用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方法研究财政理论和政策问题;把研究财政问题和研究政治问题、研究公共部门经济与私人部门经济结合起来。这种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为系统回应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出的棘手而紧迫的挑战,还原财政学作为重量级人文社会学科的地位,打破根深蒂固的学科与学派思维以重建财政学的知识图谱至关紧要。唯有如此,财政学才能解读视野更宏大更悠远、内涵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类公共生活问题。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理应遵循智识化和集成化原则。智识化建构并非把知识篮子装满,而是把知识之灯点亮,用以引导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集成化建构旨在把体量庞大而相对凌乱的财政学知识,条理分明地梳理为一个简洁精致且极具拓展性的逻辑框架,涵盖作为财政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物品,以及由"财政安排-财政权力-财政资源-公共政策与服务"展开并延伸至财政场域和公共价值的研究体系。本文定义与诠释了支撑这一知识图谱的核心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鉴别了中国当代财政改革的两项核心命题,即契合公民财政偏好和深化财政共同体建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俊生
以英美"盎格鲁—撒克逊"学派为代表的现代"主流"财政理论由于被严重"经济学化"而丧失了解释与预测财政现象与财政发展趋势的能力。产生于16世纪末18世纪初的欧洲"大陆"学派财政理论在分析范式与研究方法上已经为财政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被"盎格鲁—撒克逊"学派财政理论所取代。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和以何振一为代表的"社会共同需要理论"是重构科学的财政理论的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平新乔
在通常的经济分析里,所谓的资源有效配置只是指商品、生产要素这类物质资料如何按人类的偏好而进行最佳的交易、生产、分配或再分配。但这并不是完整的。一个有效率的经济,还应包括机会的配置、风险的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通常认为,财政学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但是,通过对西方财政学的历史演进、近年发展与目前动态的考察,我们发现,与这一认识不同,虽然西方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增添了宏观财政学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日趋完善,但从根本上考察,西方财政学的主体仍然是微观分析,其发展演变依然深深根植于其微观分析传统之中。这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珺
本文全面介绍了阿耶·希尔曼《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政府的责任与局限》一书的主要内容,从公共财政、公共选择、新政治经济学学术思想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该书的理论贡献,同时指出了该书的不足之处。作者认为,本书虽不完美,但却堪称当代将公共财政主题与公共选择研究范式融合得最好的一本教科书。这一切得益于作者作为政治经济学家的学术背景,在弥补新古典主流财政学的缺陷以及呼唤经济学回归古典方面,它的意义远比书的标题所体现出的要深远得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公共选择 新政治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潮
财政主体是财政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国家出现后,国家成了财政主体的抽象物,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者,是活动着的财政主体。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以及群体规模的扩大,财政主体作为财政活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经历了公众—君主—公民的演进过程。深化对财政主体演进的研究,不仅对指导中国财政实践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而且对发展中国财政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财政主体 演进 中国财政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丽生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涨,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的关注,但许多认识是不正确或者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的。本文从财政学的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分析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土地财政"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如何从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培养地方税体系、开辟地方新财源等方面着手来规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柏铭
我们正处于财政学革命的时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我国财政学也正经历着从研究对象到理论体系再到研究方法的大变革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财政学正逐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财政学所取代 ;而创新出一个公认的科学的财政学理论体系 ,将是完成这场财政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中国财政学 革命 经济体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安体富
研究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问题,对财政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分类中,一直将财政学列入经济学科(应用经济学),这曾为大家所接受。但目前在财政学界,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本文从财政的性质(本质)、财政学在西方经典经济学中的地位、如何认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如何看待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问题、关于"财政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争论以及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等,多角度论证了财政属于经济范畴,财政学属于经济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财政 财政学 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