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
- 2023(1183)
- 2022(1049)
- 2021(937)
- 2020(730)
- 2019(1635)
- 2018(1418)
- 2017(2519)
- 2016(1667)
- 2015(2069)
- 2014(2225)
- 2013(1991)
- 2012(1950)
- 2011(1554)
- 2010(1613)
- 2009(1328)
- 2008(1335)
- 2007(1233)
- 2006(902)
- 2005(898)
- 学科
- 文化(3671)
- 理论(3544)
- 教育(3290)
- 教学(2994)
- 济(2810)
- 经济(2806)
- 企(2138)
- 企业(2138)
- 管理(2009)
- 政治(1935)
- 思想(1897)
- 产业(1860)
- 学法(1834)
- 市场(1834)
- 教学法(1834)
- 思想政治(1817)
- 政治教育(1817)
- 治教(1817)
- 德育(1793)
- 方法(1769)
- 文化产业(1763)
- 文化市场(1763)
- 业经(1692)
- 和(1676)
- 学理(1556)
- 学理论(1556)
- 研究(1501)
- 中国(1499)
- 业(1495)
- 经济理论(1422)
- 机构
- 学院(22486)
- 大学(20937)
- 研究(7002)
- 范(6038)
- 师范(5991)
- 教育(5046)
- 管理(4984)
- 科学(4923)
- 师范大学(4806)
- 技术(4629)
- 职业(4583)
- 京(4579)
- 理学(4154)
- 济(4122)
- 理学院(4047)
- 江(3935)
- 经济(3900)
- 管理学(3855)
- 所(3843)
- 管理学院(3803)
- 农(3707)
- 研究所(3530)
- 技术学院(3375)
- 州(3284)
- 职业技术(3266)
- 中国(3253)
- 中心(3019)
- 农业(2995)
- 业大(2929)
- 北京(2809)
共检索到34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颖 郝德永
在传统的课程理论探究与课程发展实践中 ,关于课程与文化关系的问题 ,始终遵循着这样的命题与逻辑 :课程作为文化承传的工具。这样的命题与逻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造成了课程的文化自主性与建构性缺失的弊端及后果 ,使课程只是作为社会法理化文化的一种工具存在。多年来 ,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性、个性、主动性、自我建构性和创造性的漠视与抹杀就是这种工具化的课程理念与实践使然。因而 ,转变教育观念、模式、机制与方法 ,必须以转变课程的文化观念、角色与品质为前提和基础。为此 ,本文以课程作为文化、课程作为教育学化了的文化、课程文化的教育学性品质为切入点和主题 ,探讨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 ,以便使...
关键词:
课程 文化 教育学化 内在性 超越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旭辉
德国职业教育建基于独特优质的文化土壤之上。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职业主义的人生信条和技术主义的精神追求构成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底蕴。文化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底色而非本色,不能把好的文化和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等同起来。不能轻易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技术基因,从而做出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简单推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学生素质与文化底蕴●冯向东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已有不少学者专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笔者感到在一些提法中包含着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比如,是“文理分家”导致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缺陷,抑或还有更深的原因?文化素质除了人文素养之外,是否也还应该包括科学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校史长短往往与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学术水平密切相关。大学校史涉及许多校长和著名人物,不论历史人物的政治倾向,都应客观地书写其在大学历史上的作为和地位。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书写,更应该以身作则,实事求是。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底蕴既体现在学术传统和校风校貌上,也体现在学校的个性和气质上,体现在校训、校歌、校风、校徽和校园建筑之中。在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与文化中,存在一种"两校互竞现象",这种互竞现象虽有某些负面影响,但也可促使各自学校发奋向上,努力争先,共创双赢。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校史文化 两校互竞现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贤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冰漪
纵观中国历史,道德在治理国家、发展社会中的作用与反作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命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对中国特色道德建设,特别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研究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阐述中华民族深远的"德政"传统和"德治"思想,探论中国特色道德建设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从而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治国伦理传统,使"以德治国"方略能够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
关键词:
中国特色道德 历史渊源 文化底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贤远
民族品牌没有正式的定义,但是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这些文化底蕴,是宣传民族品牌的捷径。移情作用在传达人的情感时有重要意义,因此,品牌宣传中,使用移情手法,传播速度最快,影响最深刻。古典诗词的韵味对民族品牌的文化底蕴有特殊的影响,在广告标识语中运用文化移情方法,可以产生绵长的韵味,加深民族品牌的文化底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激活最深沉的文化力量。在此过程中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为青年学子成长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使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有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文化担当 传承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会勇
徽州建筑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集中体现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徽州建筑的独特性,与新安理学的精神文化指向、徽州人耕读传世的生活价值取向、徽商繁荣背景下的集体炫富表演,以及徽州人祈求发达与兴盛的风水观念之间,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徽州建筑 特征 文化底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虞杭 吴晓红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浙江是一块文化的沃土 ,一直来 ,正是由于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融 ,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 ,哺育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浙江人 ,令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四射。
关键词:
浙江 经济发展 文化性 区域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利国
大寨红色旅游的历史文化底蕴,表现为"两种文化、"三种精神",即农业文化、名人文化和大寨精神、太行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寨精神"是大寨红色旅游文化底蕴的核心。大寨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活化石",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大寨人是当代中国的"活愚公"。大寨人的农业生产生活经验,以及战天斗地的突出业绩和不屈精神,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姜德刚 郝德永
随着知识经济及教育改革的发展 ,提升教育的自主性品质及课程的自为性文化使命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出路。本文在批判地分析传统课程的文化使命与逻辑的基础上 ,具体探讨了当代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
关键词:
课程 创新性教育 文化建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志群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灵魂,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程。本文对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围绕文化要素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以文化创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