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810)
- 2022(1605)
- 2021(1606)
- 2020(1333)
- 2019(3359)
- 2018(3693)
- 2017(6178)
- 2016(3677)
- 2015(4030)
- 2014(4215)
- 2013(3754)
- 2012(3365)
- 2011(3046)
- 2010(3297)
- 2009(3098)
- 2008(3217)
- 2007(2670)
- 2006(2637)
- 2005(2547)
- 2004(2219)
- 学科
- 济(11395)
- 经济(11369)
- 管理(7087)
- 制(6104)
- 企(5571)
- 企业(5571)
- 业(5437)
- 体(4922)
- 方法(4543)
- 教学(4443)
- 体制(4317)
- 理论(3882)
- 数学(3767)
- 教育(3723)
- 财(3643)
- 数学方法(3523)
- 中国(3427)
- 学(3210)
- 税(2866)
- 银(2834)
- 银行(2831)
- 税收(2804)
- 收(2780)
- 融(2774)
- 金融(2774)
- 学法(2771)
- 教学法(2771)
- 行(2754)
- 业经(2691)
- 农(2363)
- 机构
- 大学(46551)
- 学院(46038)
- 研究(18781)
- 济(16622)
- 经济(16142)
- 管理(14465)
- 中国(14114)
- 理学(11583)
- 理学院(11407)
- 科学(11217)
- 京(11084)
- 管理学(10978)
- 管理学院(10879)
- 财(10369)
- 所(10131)
- 研究所(8987)
- 范(8542)
- 师范(8486)
- 江(8129)
- 教育(7930)
- 中心(7820)
- 北京(7662)
- 财经(7016)
- 师范大学(7000)
- 技术(6824)
- 农(6751)
- 院(6704)
- 经(6306)
- 州(6168)
- 省(6057)
共检索到83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郝德永
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显然,当代课程并不缺乏改革,但并不是每一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相反,在当代众多的课程改革运动中,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的经验也不多,相反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改革方法与路径问题的深刻思考。反思与纠正突变式的、外推型的、革命化的改革方法与路径,是当代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尤其是受制于文化心理积淀不足、教师准备不足等方面因素,新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速战速决的。新课程改革所赋予基础教育的新思路、新使命、新方法的实现,以及可能带来的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与新范式的形成,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路径在于明确课程与教学认识论的当代视野、立场与逻辑,建立恰切的课程改革方法论和建立“研究与发展”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文化心理 教育观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姜德刚 郝德永
随着知识经济及教育改革的发展 ,提升教育的自主性品质及课程的自为性文化使命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出路。本文在批判地分析传统课程的文化使命与逻辑的基础上 ,具体探讨了当代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
关键词:
课程 创新性教育 文化建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范守信
教学因教师、学生、教材的存在成为可能,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成为现实,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第五条明确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部已经多次在相关文件中提及教学方法改革问题,由此,我们既可以看出国家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视,也可以体会到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高等教育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廖哲勋
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不是"谁包含谁"的关系,两学科具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均需拥有各自的子学科群。因此,应深入研究和准确理解两学科的横向联系,透视两学科在各个横向联结处所展示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避免两者之间不必要的重复,以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断增进两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
课程论 教学论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颖 郝德永
在传统的课程理论探究与课程发展实践中 ,关于课程与文化关系的问题 ,始终遵循着这样的命题与逻辑 :课程作为文化承传的工具。这样的命题与逻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造成了课程的文化自主性与建构性缺失的弊端及后果 ,使课程只是作为社会法理化文化的一种工具存在。多年来 ,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性、个性、主动性、自我建构性和创造性的漠视与抹杀就是这种工具化的课程理念与实践使然。因而 ,转变教育观念、模式、机制与方法 ,必须以转变课程的文化观念、角色与品质为前提和基础。为此 ,本文以课程作为文化、课程作为教育学化了的文化、课程文化的教育学性品质为切入点和主题 ,探讨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 ,以便使...
关键词:
课程 文化 教育学化 内在性 超越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俊和 郝世文
本文通过对当代主要课程流派的介绍性的分析,力图把握当代课程理论总体的特征,探索当代课程理论对原有课程理论的超越与创新之处,同时这种创新也奠定了课程理论未来发展的趋势,最后以当代课程改革实践的取向为着眼点,进一步说明当代课程论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当代 课程论 课程范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知识始终是教育变革史中的关注焦点,倘若以轻视知识作为评论视角,则会转移视线,忽视现代教育变革所蕴涵的知识重建努力。对于追求民主、努力使知识接近社会生活经验的现代教育家来说,真正的挑战不会是古典主义者依据理想的知识标准所展开的批评,而是后现代主义者试图使知识表达个体经验的课程革命,因为后者的理想乃是细化现代课程变革的求知使命,使之接近个体生活经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春梅
当代英国大学课程改革反映了知识、高等教育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其核心是在课程和工作世界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注重操作性能力的培养。如果说过去是学术能力概念支配英国大学教育,那么现在,一种面向工作世界的能力正在代替这种学术能力思想。这次课程改革是在政府干预下进行的,许多大学结合英国政府启动的“高等教育企业精神试验”、英国皇家文科协会发起的“为了能力的高等教育”等项重大改革,开展了积极的课程改革探索。
关键词:
英国 大学 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爱程
课程没计在西方课程论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设计与课程编制或课程开发同义,这里不再探讨。狭义的课程设计指的是课程编制的技术性层次。也就是在课程目标和内容范围基本确定后,考虑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课程内容组织起来,其中包括课程形式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编排顺序、进度、平衡、教材的式样、类型、规格、各科内容的联系、配合和照应等。本文主要探讨课程的平衡、课程的范围和顺序、课程组合(教材编制)三方面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江峰
知识观分歧的日益尖锐化,客观上要求今天对课程改革的任何一种判断必须给出其知识论根据。本文以“王钟之争”为切入点,在梳理传统派和改革派知识观分歧的基础上,详析了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认识论根据,指出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是真理问题;进而从剖析互动的知识观之由来及其与传统知识观的分歧入手,将分歧的关键定位于知识的独立自在性问题方面;最后以渡普尔的“世界3”为根据,给出消解分歧的一种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彭虹斌
课程与文化是一种关系性存在,是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当前,我国课程文化存在的问题在于课程远离生活文化、课程缺乏建构性、课程与文化对流不够。我国当代课程与文化的定位应把握住当代课程内容与文化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主要策略是从过去的远离生活文化走向开放与整合实现课程与文化的开放,强调文化与课程的创新,走向文化与课程的整合,完善法定性文化与文化的建构。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 文化 知识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彭寿清
蓝本课程内容观强调作者或编写者的意图或原义;坚持作者或作品中心论,认为作品与读者之间是一种赐予和接受的关系;关注知识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强调教师按部就班地传授,注重学生的背诵、记忆和机械训练。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蓝本观导致师生生存交往的丢失;教学变成了"规训",逐渐失去生活的意义;课程知识与人的精神自由走向对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和新教育理念的逐步确立,蓝本观必将让位于新课程内容观——文本。把课程内容定位于文本,不仅是新课程本质观的内在要求,而且文本也以其独特性对传统教学的蓝本观提出全方位的挑战。
关键词:
课程内容 蓝本 文本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批判课程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知识谱系。在其“家谱”中,“解放理论”、“再生产理论”和“抵制理论”构成了批判课程理论的三个主要支系,其中“再生产理论”支系又分化出三种模式:“经济再生产模式”、“文化再生产模式”和“霸权再生产模式”。批判课程理论体现了“社会批判”的精神气质,把揭秘“隐性课程”、弘扬社会正义、消除各种歧视作为时代课题,为当代课程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