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4)
2023(7224)
2022(6203)
2021(5963)
2020(4771)
2019(10968)
2018(10768)
2017(21307)
2016(11989)
2015(13034)
2014(13193)
2013(12940)
2012(12322)
2011(11323)
2010(11722)
2009(10665)
2008(10879)
2007(9732)
2006(8729)
2005(8046)
作者
(34830)
(28996)
(28784)
(27643)
(18957)
(13926)
(13135)
(10979)
(10965)
(10766)
(10098)
(9763)
(9600)
(9507)
(9269)
(8873)
(8692)
(8610)
(8550)
(8411)
(7367)
(7320)
(7101)
(6804)
(6700)
(6610)
(6524)
(6393)
(5926)
(5917)
学科
(43332)
经济(43271)
管理(32048)
(31700)
(25206)
企业(25206)
方法(18431)
数学(16036)
数学方法(15744)
(13527)
(12970)
中国(11787)
(11050)
(10215)
贸易(10212)
(10153)
(9987)
(9577)
业经(9314)
(9233)
银行(9212)
(9000)
金融(8999)
(8885)
农业(8595)
地方(7800)
理论(7772)
(7629)
财务(7609)
财务管理(7595)
机构
大学(171151)
学院(170400)
(69938)
经济(68317)
研究(63115)
管理(61436)
理学(52258)
理学院(51594)
管理学(50575)
管理学院(50248)
中国(48701)
科学(38237)
(36037)
(35786)
(33247)
(30420)
研究所(30092)
中心(28316)
财经(27627)
(26837)
(25182)
业大(24298)
(24122)
农业(24018)
师范(23894)
北京(22794)
(22484)
经济学(21877)
(21271)
财经大学(20611)
基金
项目(108864)
科学(85884)
基金(79713)
研究(79104)
(70225)
国家(69623)
科学基金(58451)
社会(49602)
社会科(46957)
社会科学(46944)
(41125)
基金项目(40653)
自然(38169)
自然科(37320)
自然科学(37305)
教育(37106)
自然科学基金(36681)
(36107)
资助(34024)
编号(31556)
成果(28037)
重点(24998)
(24971)
(23245)
课题(22954)
(22609)
(22302)
教育部(21208)
创新(20913)
科研(20879)
期刊
(78280)
经济(78280)
研究(53957)
中国(33907)
(28328)
学报(27858)
(26559)
科学(25551)
(23509)
金融(23509)
管理(23060)
大学(20849)
教育(20844)
学学(19628)
农业(19207)
财经(13761)
经济研究(12952)
技术(12868)
(11789)
业经(11650)
(10035)
(10008)
问题(9915)
国际(9384)
世界(8727)
(8520)
理论(7940)
现代(7710)
统计(7344)
(7306)
共检索到263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素梅  周光友  
我国当前以信贷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光友  邱长溶  
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并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的结论:我国当前以信用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邦根  
本文阐述了主要经济学流派特征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不同观点:正统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重新表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主张;货币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短期有效,长期无效。归纳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对我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正元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主要有财富效应、资产结构效应和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三种理论。当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等原因 ,货币政策主要由信用可能性效应这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补充地位的渠道来传导 ,传导效率较低。要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就必须提高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程度 ,提倡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参与 ,减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使得财富效应和资产结构效应渠道能逐渐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主要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东  
简单地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变动以及所实施影响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不同目标的货币政策都会寻找到一个包含有多种传导渠道的机制组合来为其服务。从理论上采讲,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可以通过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来实施,而这些渠道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存在要求,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也不尽一致。本文将依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对这些渠道进行重新梳理,并给出笔者的看法。这项工作对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可能途径显然是很有益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廖强  
当代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述评谢平廖强在西方货币理论文献中,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特指货币政策能否影响产出等真实经济变量,而与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并无必然联系。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货币能够影响产出;第二,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稳定联系;第三,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阳娥  张慕濒  
货币政策有效性包含两层含义:理论有效性与实施有效性。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在正常情况下是理论有效的,但在经济危机期间,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大多数新古典综合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是理论有效和实施有效的;货币主义肯定了货币政策的理论有效性,但坚持认为货币政策是实施无效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从根本上否认了货币政策的理论有效性;新凯恩斯主义和新新古典综合经济学家同时肯定了货币政策的理论有效性和实施有效性。目前,经济学界的基本共识是:货币政策在短期对实际经济活动具有重要而持续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是,货币政策的长期效果体现在物价水平的变动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俞雅乖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推动,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这使得财政分权的环境成本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我国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程度提高反而增加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对财政分权与环境关系进行地区分析,发现因不同的地区特性而呈现不同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和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子财  杜胜  
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正在演变成为一个国际趋势,本文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决策过程透明度两个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透明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纪明明  张茜  
电子货币通过对传统货币进行替代改变了货币流通速度,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认为,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较低时,替代转化效应起主导作用;随着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不断提高,替代加速效应会起到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特征。基于协整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对M0的替代程度较高,这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电子货币对M1的替代程度相对较低,这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电子货币仍处于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