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3)
- 2023(13369)
- 2022(11660)
- 2021(10971)
- 2020(8906)
- 2019(20568)
- 2018(20551)
- 2017(39217)
- 2016(21433)
- 2015(24297)
- 2014(24360)
- 2013(24130)
- 2012(22494)
- 2011(20445)
- 2010(20618)
- 2009(18623)
- 2008(18078)
- 2007(16033)
- 2006(14313)
- 2005(12682)
- 学科
- 济(90657)
- 经济(90480)
- 管理(57294)
- 业(55661)
- 企(45571)
- 企业(45571)
- 方法(36341)
- 数学(29533)
- 数学方法(29170)
- 中国(27254)
- 农(25039)
- 地方(23965)
- 业经(21990)
- 学(21626)
- 财(18954)
- 理论(17525)
- 农业(16869)
- 和(16325)
- 制(14970)
- 贸(14826)
- 贸易(14812)
- 环境(14269)
- 易(14251)
- 技术(14170)
- 教育(14094)
- 银(13872)
- 银行(13832)
- 融(13589)
- 金融(13587)
- 行(13331)
- 机构
- 大学(305352)
- 学院(304299)
- 管理(118913)
- 济(117826)
- 经济(115077)
- 研究(105908)
- 理学(102084)
- 理学院(100858)
- 管理学(99141)
- 管理学院(98578)
- 中国(77024)
- 京(66745)
- 科学(66353)
- 所(53811)
- 财(53343)
- 研究所(48881)
- 农(48679)
- 中心(46968)
- 江(45321)
- 范(44933)
- 师范(44545)
- 业大(44356)
- 北京(42943)
- 财经(42269)
- 经(38309)
- 院(38042)
- 农业(37685)
- 州(37527)
- 师范大学(36111)
- 经济学(34311)
- 基金
- 项目(204356)
- 科学(159774)
- 研究(153222)
- 基金(144843)
- 家(125234)
- 国家(124057)
- 科学基金(106048)
- 社会(95139)
- 社会科(89199)
- 社会科学(89172)
- 省(81097)
- 基金项目(77227)
- 教育(71114)
- 划(68000)
- 自然(67678)
- 自然科(66041)
- 自然科学(66028)
- 自然科学基金(64819)
- 编号(64498)
- 资助(59180)
- 成果(53452)
- 发(47030)
- 重点(45678)
- 课题(45030)
- 部(44488)
- 创(42140)
- 项目编号(39382)
- 创新(39126)
- 科研(38359)
- 教育部(38133)
- 期刊
- 济(137680)
- 经济(137680)
- 研究(94568)
- 中国(63157)
- 学报(47608)
- 农(45582)
- 教育(44875)
- 科学(44402)
- 管理(44393)
- 财(38636)
- 大学(35856)
- 学学(33097)
- 农业(32130)
- 技术(27719)
- 融(26157)
- 金融(26157)
- 业经(23464)
- 经济研究(21071)
- 财经(20367)
- 图书(19237)
- 问题(17608)
- 经(17314)
- 业(15981)
- 理论(15120)
- 科技(15113)
- 技术经济(14352)
- 实践(13930)
- 践(13930)
- 现代(13902)
- 版(13527)
共检索到459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永军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西方课程社会学研究,在80年代以后尽管有衰退之势,但还是有了较大的发展,对课程改革及课程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的研究得以双向深入开展,研究的阵容、地域、规模以及内容都有所发展,课程社会学研究上的"制度性区分"正在得到弥合。
关键词:
课程社会学 新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云杉
本文从两个角度透析国外教育社会学20年来的发展:在研究对象上,“建构”(Make)取代“接受”(Take)——研究取向中解释主义取代了自然主义;在研究主体上,追问“研究者是谁”——立场理论的凸现。以此透析西方,准确地说是国外——包括崛起中的非西方,教育社会学的“新”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单阳 盛少波
近年来,在社会学界中爆发出对元理论化(metameorizing)的极大兴趣,元研究(meta-study)在社会学中迅速发展起来,本文旨在考察元研究在社会学的三个重要领域(理论、方法和资料分析)里的最新发展,辩明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付先华
当今的目录工作实践成就斐然,理论研究硕果累累,网上资源目录研究蓬勃兴起。当代目录学表现出了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致用性和技术性研究形成高潮,以及正向着独特方法论和整体化、科学化发展等特点。未来的目录学应当在专科目录学研究、网络文化研究、网络书目控制研究、书目情报研究、书目信息产业化研究、网络书目情报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参考文献16。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俊喜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当代货币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向 ,及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究中的主要课题。首先以货币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紧密关系为开端 ,给货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定位。之后介绍两大课题 :( 1 )货币和产出相关关系 (包括短期和长期 )的经验检验及方法论的演变 ;( 2 )研究两者长期关系的理论框架。前者为检验货币理论模型的标尺和基准点 ,而后者则是当代货币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奠基石。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郝雨
西方对企业组织行为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对企业影响、渗透的结果,是社会文化融汇于组织管理面中而形成的管理与社会文化的共生体。社会文化包含着多种不同的成份,如社会制度、伦理风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准则等等。企业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又充分反映这一文化特征。企业文化所体现的适合于本民族特色的优良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思想,对企业来说,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尉建文 李培林
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西方传统理论。"后西方社会学"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根据各国不同的新发展经验对当代社会学的重塑。"后"不是摈弃、颠覆、反抗和解构,而是创新、发展、重构甚至超越,是试图共同建构一种超越西方和非西方二元对立的社会学知识体系。"问题导向"的当代中国社会学,将社会学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为"中国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持,是"后西方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超越了西方"传统"和"现代"的分野,揭示了社会转型动态和连续谱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贺爱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责任意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们的需求呈现出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态势,企业竞争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企业竞争的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丽
传统的中介理论是以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它们旨在解释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发行保单和为企业融通资金的原因。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虽然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已经降低,但是中介活动却在增加。金融期货和期权这一新兴市场主要为中介机构而不是个人或企业所用。这些变化很难用传统的理论去解释,该文从一个新的角度,通过强调风险管理将成为金融中介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介绍运用参与成本与价值创造这一新观点来解释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中介 交易成本 风险管理 价值创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文进 李剑锋
一般说来,公共产品似乎理所当然地要由政府来提供即公共提供,但是因为人们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如教育、公共福利等等不尽满意,加上公共预算成本难以真正得到控制,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产品提供方面出现了一种“私营化”的倾向。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西方公共提供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恒 龚六堂 邹恒甫
本文全面介绍了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最新发展。当代收入分配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在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 ,本文重点介绍了理论上发展得比较充分的政治经济机制 ,以及教育—生育决策、社会稳定性和市场规模等机制 ;在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化方面 ,本文介绍了内生收入分配格局的人力资本机制、工资机制、利率机制 ,考察了技术变化、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动态演化的关系及Lucas的偏好扰动理论。本文还介绍了收入分配福利评价理论。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福利评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立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或哲学基础。"中国道路"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实践,而且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每一个发展理念都蕴含了三十多年来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中国理论的成果。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解读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下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进程中,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炜光 任晓兰
财政学是一门交叉的综合社会科学,而财政社会学正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不仅是政府施政的角度来研究财政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探求公共财政发展规律的科学门类。财政社会学致力于通过对税收和预算制度变革的研究,探求推进现代国家的建构和政治文明进步的途径,为财政学研究开辟了新境界。从葛德雪、熊彼特到耶希特、兹尔坦,上个世纪后半期在美国的复兴,西方的财政社会学者进行了不懈的学术探索,而我国古代的财政思想也与其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当代中国正在向"税收国家"和"财政国家"转型,政府养活人民的"财政幻觉"正在消失,在这个意义上,引入财政社会学思维变得日益重要。经我国学者的努力,或许财政社会学的复兴之地正是在中国。
关键词:
财政社会学 财政学 税收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