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9)
2023(10388)
2022(9076)
2021(8905)
2020(7153)
2019(16964)
2018(17179)
2017(31710)
2016(18167)
2015(20571)
2014(20869)
2013(19974)
2012(18265)
2011(16473)
2010(16477)
2009(14503)
2008(13890)
2007(12002)
2006(10464)
2005(9168)
作者
(49162)
(40332)
(40191)
(38392)
(25780)
(19401)
(18401)
(16000)
(15602)
(14561)
(14050)
(13335)
(12739)
(12599)
(12568)
(12381)
(12223)
(12085)
(11487)
(11473)
(10130)
(10010)
(9584)
(9305)
(9143)
(9045)
(9007)
(8869)
(8010)
(7990)
学科
(61937)
经济(61868)
管理(46367)
(42881)
(36477)
企业(36477)
方法(30298)
数学(25898)
数学方法(25566)
教育(22533)
中国(21525)
(17071)
(15969)
理论(15437)
(15202)
业经(13686)
地方(12634)
技术(11397)
(10991)
农业(10642)
(10440)
贸易(10436)
(10098)
环境(9814)
(9755)
教学(9654)
(9645)
财务(9585)
财务管理(9571)
(9179)
机构
大学(249545)
学院(242864)
管理(95167)
(85957)
经济(83722)
理学(83261)
理学院(82253)
研究(81786)
管理学(80753)
管理学院(80301)
(54755)
中国(53519)
科学(51350)
(42390)
师范(42149)
(40475)
(38546)
研究所(37197)
教育(36092)
中心(35629)
北京(35430)
业大(35077)
(34850)
师范大学(34730)
(33849)
财经(31557)
(29610)
技术(29142)
(28774)
(28563)
基金
项目(167930)
科学(132825)
研究(129799)
基金(118463)
(101621)
国家(100614)
科学基金(86231)
社会(77690)
社会科(73214)
社会科学(73195)
(66558)
教育(66293)
基金项目(63363)
(57896)
编号(56012)
自然(55761)
自然科(54414)
自然科学(54404)
自然科学基金(53387)
资助(48333)
成果(47629)
课题(40543)
(38355)
重点(38150)
(35970)
(35080)
项目编号(34785)
教育部(33562)
(33284)
规划(32536)
期刊
(91607)
经济(91607)
研究(79691)
教育(58964)
中国(50485)
学报(36838)
科学(33807)
管理(33602)
(29964)
大学(28737)
(27246)
学学(25269)
技术(24411)
农业(21705)
图书(15824)
(15153)
金融(15153)
业经(14597)
财经(14431)
职业(13907)
经济研究(13900)
理论(12288)
(12176)
科技(11941)
实践(11435)
(11435)
问题(11336)
(11294)
(11183)
论坛(11183)
共检索到351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教育文献研究的角度对西方精神教育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评述。笔者认为 ,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主要从三条思路展开 :一是从“价值教育”这个理论范畴出发 ,探讨了精神教育的教育价值及其实施的途径 ;二是针对西方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批判反思的角度倡导实施精神教育 ,期望对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三是突破精神教育的宗教范围 ,主张从世俗的精神教育层面对所有人进行精神教育 ,从而真正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培涛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革命与实践历程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与独特育人功能的红色文化,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大量的革命文献、革命战争遗址以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工匠精神等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大力弘扬与传承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其思政价值,创造性激发其教育作用,是新时代社会各界必须正视的重点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乐先莲  
国家与教育的关系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西方学者对此给予高度关注。西方学者关于国家与教育关系的探讨和论争表现出新自由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保守主义、女性主义、制度主义和多元主义等价值取向和多学科、跨学科的多元路径,这些都为我国学者研究国家与教育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的现实建构提供了一定的知识资源和理论参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毅  张美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所在。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高校作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琛  黎江  
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之"源泉",人文精神又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大学文化发展的使命所在,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命脉。人文精神教育是大学内涵建设的一项中心任务,人文精神教育是大学教育之本质与灵魂。从高度专业化的传统教育模式、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大学管理的泛行政化三个方面分析大学人文精神严重"滑坡"的原因,并对强化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可行路径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创新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摆脱传统惯性,重塑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积极营造大学精神家园,切实体现人文关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婧  
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创新、奋进的职业追求与价值取向。学校是培养“工匠”的重要基地,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和思想人才。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特点入手,论述了在学校学生管理中引入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必须采取的措施,使得工匠精神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工匠人才培养工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瑜  李松洁  
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高校民族班定向生的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要求,对民族班定向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两方面寻求民族班定向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施维敏  
论述高校人文教育的意义 ,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促进人文精神教育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曲彦  陈士勇  
大学生的公共精神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但大学生主观认识能力存在偏差、高校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公共精神教育的矛盾显现。对此,提出了加强理论创新研究,构建坚实的公共精神理论支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公共精神价值观;优化改善社会环境,开拓健康的公共精神成长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民族精神教育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在民族精神的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高职院校应通过德育课、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实践体验式教育、现代信息手段等,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永静  颜吾佴  
·将开展红色精神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红色精神教育,必须根据其自身成长特点和现实需求,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塑造坚强的意志品格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实现和为社会创造价值联系起来,把自我成长成才与服务祖国、服务人民联系起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苑  
笔者从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知状况入手,强调了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着重探讨了增强民族精神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少卿  郭华东  李虹  
文章以职业精神及职业精神教育的内涵为切入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实证调研,摸清了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并提出了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楠  张季芳  石秀杰  
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稀缺资源,由创新精神、理性风险承担、合作、敬业、诚信等要素组成。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创业基因遗传,教育内容包括创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通过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一种相对优势,反映出就业个体之间的就业能力的差别。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角度,分析企业家精神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社会教育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教育模式,即实现课堂与教师社会化、教育方式社会化和教育支持体系社会化,通过社会体验式教育、高校与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培强  
建立石油类高校研究生大庆精神"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和繁荣校园文化的迫切需要。通过研究大庆精神教育新途径,探索构建大庆精神教育新体制。通过构建工作体系、丰富教育内容、化解教育矛盾、整合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大庆精神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功能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